正在閱讀
收藏原住民當代藝術,尊彩藝術中心「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

收藏原住民當代藝術,尊彩藝術中心「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

「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在2020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中銷售成績表現不俗,「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移至尊彩藝術中心續展一個月,希望開始有系統的收藏原住民當代藝術的藏家,這是一個絕佳的切入時間。
「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在2020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中銷售成績表現不俗,媒體以「可謂近年原住民當代藝術市場上的里程碑」來報導。為此銷售熱度保溫,「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移至尊彩藝術中心續展一個月,希望開始有系統的收藏原住民當代藝術的藏家,這是一個絕佳的切入時間。
展出藝術家包含: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尤瑪.達陸(Yuma Taru)、達比烏蘭.古勒勒( Tapiwulan Kulele)、尼誕.達給伐歷(Nitjan Takivalit)、林介文。
尊彩藝術中心「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展覽現場。(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尊彩藝術中心「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展覽現場。(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為第二十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即將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作品《父親的肩膀》、《鷹架上的獵人》分別於2001、2010年成為高雄市立美術館的重要典藏,近作《看天田》、《牛背上的天堂》、《我們沒有子彈打 但我們有足夠的食物和你分享》、《父親》、《保力達時間》等,一如過往的撒式幽默,幽默中鐫刻深沉的悲傷,理想中厚胸強壯的父親是鞦韆、是溜滑梯、是山脈、是溪流,偶爾也會變成一座城堡,又或成為都市高聳建築鷹架上的獵人。
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看天田》,青銅,42×27×14cm,2017。(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父親的肩膀》,青銅,156×42×28cm,1997。(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尤瑪.達陸(Yuma Taru)於2016年獲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認證,他透過扎實的研究調查與分析,建構重製泰雅傳統織品的經緯,在此基底之下,逐步往當代藝術創作前進,近年尤瑪嘗試將對女兒文化傳承者的期許,化為織機上談心交會的紋理,嘰嘰喳喳,叨唸的是泰雅織品文化創新與部落青年的未來。作品《歸來》、《以愛包圍》運用片狀的織品為基本元素,以明亮歡愉的色彩為心情上色,以傳統圖紋的寓意祝福家人。
尤瑪.達陸(Yuma Taru)《以愛包圍》,苧麻紗、羊毛紗、不鏽鋼紗,60×60cm,2020。(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尤瑪.達陸(Yuma Taru)《歸來折返》,苧麻紗、羊毛紗、不鏽鋼紗,50×50cm,2020。(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尼誕.達給伐歷(Nitjan Takivalit)長年為部落服務,作品皆透露出對部落、文化濃厚的關愛,這次展出作品《星星與月亮的對話》展露出對妻子的深切情感,《月亮》呈現出地平線上冉冉高掛天空的恆美圓月,象徵心愛的妻子;《星星》指涉自己多刺與菱角的性格,但仍願伴月同行,在夜空中閃耀。達給說:「星星與月亮,少了誰都不行!」一件小品《感受不同》造型似靴似腳,達給運用他擅長的鐵材,幻想著穿著靴子的自己與赤腳的祖先,如何感受相同的土地靈魂?
尼誕.達給伐歷(Nitjan Takivalit)《星星與月亮的對話》,鐵、石板、原木,146×66cm、160×86cm,2015。(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尼誕.達給伐歷(Nitjan Takivalit)《愛與期望》,木頭、鐵,75×36×2cm(單件)、圓盤直徑35cm,2020。(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 Kulele)從傳統走到當代,把部落當作瞭望台作為思考的中心,家人也自然成為他創作移情的對象。《娩後》是紀錄他的妻子生產分娩時的痛楚過程及紀念他第一個女兒生命誕生的喜悅。「臍帶系列」是近十年來古勒勒對生命奧秘的禮讚,臍帶滋養胎兒成長,如同造物主創造大自然,哺育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族!觸摸著孩子們的誕生與成長,如此的真實與美妙,古勒勒用創作紀錄下生命歲月裡,縈繞著他的每分每秒的感動。
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 Kulele)《臍帶系列-我的三個女人》,鐵、鐵木,163×28×38cm,2010。(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 Kulele)《臍帶系列-娩後》,鐵、鐵木,163×28×38cm,2010。(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林介文自西班牙學成歸國後,創作不斷,她的作品結合了太魯閣族的沉穩、神秘與西班牙式的幽默, 作品自由荒誕又美麗。她直面生活,做為女人絕對性感,作為母親十分縱容,《紅》、《孕育生命的人》如前者,成熟的女人,嬌羞中帶著自信,纖細處帶點豐腴,表達出多層次的生命演繹。作為母親,因為心愛的兒子喜歡紅、綠色與恐龍,就有了「寵小孩系列」作品,《甜甜的劍》及《甜甜的眼淚》,作品中親情洋溢,是看了令人由衷喜歡的孩子與母親。
林介文《Pietro元石》,手織布、各式線材、紅磚、粉紅石、塑膠碗、各式寶石、魚骨頭-彈性線、蠶絲線-寶特瓶、銅珠、高跟鞋,230×160×5cm,2018。(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林介文《掏空》,現成物圓桌、各式線材,150×150×2cm,2020。(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排灣族文學家撒可努的vuvu(奶奶)驚嘆豐收的木瓜「多到眼睛裝不下」,這樣情感的直接表述,遠比我們慣用的結實累累、滿坑滿谷的形容詞還寫實逼真;布農族醫生作家田雅各用「一頭牛尿尿的時間」來計算時間的長短,充滿動感與幽默,如同當代藝術家們捨棄一般慣用的度量衡,另闢蹊徑,以身體尺度作為丈量空間的工具,具哲思與創意。原住民文學表達上如此,視覺藝術的創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立足原初,不假外求,在藝術創作上,是原住民族天生具備的珍貴特質。
註:kiljivak:排灣語,愛、疼惜、關愛、保護之意。
尊彩藝術中心「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展覽現場。(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kiljivak我的日常──愛很多

展期:2020.11.07-11.29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1F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66號

 

今藝術&投資編輯部( 21篇 )
曾媚珍( 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