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劉得浪攜近三十件大尺幅創作重返尊彩藝術中心。四十年來,他以油彩和畫筆見證著台灣的山與海,這些作品記錄著這片土地的壯麗,亦反映一位藝術家對自然的透徹理解。
在新竹芎林的工作室裡,伴隨著古典樂的樂聲,劉得浪專注於眼前的巨幅畫布。這位從小在飛鳳山山腳下長大的藝術家,用最純粹的油彩與畫布,訴說著對這片土地最深刻的情感。「我認為藝術是一種美,我希望強調的是一種美的精神。」這份對美的執著,引領著他走過數十載的藝術創作之路。
從體驗到創作
1990年代初期,一次登上玉山的經驗,徹底改變了劉得浪的藝術生涯。「那種震撼感難以形容,」他回憶道,「每座山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重要的不是征服它,而是在攀登過程中,一步一腳印地感受山的氣勢。」從此,他踏遍台灣百岳,將每一次的山岳體驗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養分。
因此,對劉得浪而言,創作始於行走與觀察,風景永遠在路上,在當下的每時每刻。他以一種遠眺、抽離的姿態觀看這片土地,每一次的創作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卻又保持著對偶然性的開放。「只有當某個景象真正觸動內心時,才會將其轉化為藝術作品。」這種創作態度讓他的作品既有嚴謹的構圖思考,又充滿詩意的想像空間。尤其在他專注的大尺幅創作中,這種詩學性更為顯著——畫面的磅礴氣勢除了來自物理尺寸的擴張,更源於他對空間與時間的敏銳洞察。
在《大霸尖山》一作中,藝術家以沉穩的耐心等待冬季晨光灑落在世紀奇峰上的完美瞬間,金色陽光映照在獨特的地質稜線上,勾勒出如天然石雕般的莊嚴輪廓。畫面中山林與積雪的交織映照了他對自然細節的深入觀察,更透露出對這座泰雅族聖山的敬意。在創作過程中,他除了關注視覺層面,也仔細體會每個時節獨特的溫度、濕度,甚至是泥土的氣息與風的觸感。這種全方位的感受和體會,最終都轉化為畫面上的視覺元素,賦予作品獨特的在地性與時間感。
理性的規劃,感性的表達
作為一位具備圍棋六段實力的藝術家,劉得浪的創作展現出理性與感性的調和。對他而言,作畫時每一次落筆都如同下棋,需要縝密的思考與策略;另一方面,他強調藝術創作應該是一種直覺性的體驗,是情感與視覺的純粹對話。這種看似矛盾的特質,實則呼應了中國古代文人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藝術家必須深入觀察自然,但最終要超越表象,達到心與物遊的境界。
在他的工作室裡,夜闌時分總能聽見交響樂的樂音,音樂伴隨著他年復一年的創作,成為藝術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年來,他專注於大尺幅創作,深信唯有更寬廣的畫布才能完整傳達自然的磅礡與生命力。這種創作方式既是對技法的挑戰,亦是對體能的考驗,也是一種自我要求的滿足。如此規模的創作要求藝術家必須在精確的技法掌握與感性的藝術表達之間找到平衡,劉得浪對此有其工作方法:當一幅作品完成度達到95%時,他會暫時擱置,轉而開始新作,讓時間沉澱後再回頭完成。這個過程隱含著他對藝術品質的執著追求,也展現了一種難得的創作智慧——知道何時該推進,何時該等待。
深耕台灣,回歸本質
「我是台灣人,我們要深耕台灣。」劉得浪認為,畫出台灣的特色不僅是描繪景點,更重要的是捕捉不同時段的顏色、溫度、濕度,甚至是泥土的味道和風的感覺。他喜歡用葡萄園的比喻來說明自己的創作理念:優質的葡萄園往往生長在有些貧瘠的土地上,老藤深深扎根地底,經年累月吸收複雜的養分。他的藝術實踐正是這種「深根」精神的體現——在看似傳統的表現形式中,通過時間的積累與沉澱,萃取出藝術的深度。
對於呈現台灣的本真色彩,劉得浪有著獨特的堅持。他不滿足於只是複製照片中的色溫,而是希望每幅作品都能呈現出眼睛真實所見的色彩。如此對真實的追求,讓他的作品在視覺上更貼近台灣自然的本質,凸顯出這片土地獨特的底蘊。
近年來,他的創作視野從山岳延伸到海岸。面對太平洋的浩瀚,《浪影流光》一作展現了他對光影變化的敏銳捕捉,金色的陽光穿透雲層灑落海面,與湧動的浪花相互交織。藝術家以獨特的視角詮釋海景,著墨於海面上光線與浪花的律動,以細膩的筆觸凝結剎那的光影變化。同樣,在《碧浪奔岩》中,褐紅色岩石上的層層疊疊紋理,彷彿記錄著數百萬年的地殼運動,而碧綠清澈的浪花則帶來當下的生命律動,形成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從海岸回望山岳,新作《晨光熹微》則為台灣地景帶來嶄新的演繹。畫面中,玉山在晨曦中若隱若現,高山和瓦藍色的天空之間,點綴著斑斕如法國菊般的雲彩,為台灣最高峰注入了新的藝術想像。
「很多收藏我作品的企業家都說,這些畫面喚起他們對台灣的情感連結。」劉得浪分享道。相較於歐美風景,台灣的山林承載著更深層的文化記憶。「當他們想放在企業、想收藏大尺幅的風景作品,會觸動他們的不會是歐美的美景,那些美國、歐洲的山景都只是他們旅程中的過客,但他們在台灣是活一輩子的,那個對台灣風景的情感厚度很不一樣。」
本次在尊彩藝術中心的展出,不僅是對劉得浪四十年藝術歷程的回顧,更彰顯了他對台灣風景藝術的重要貢獻。從早期對山岳的寫實描繪,到近年來對光影氛圍的精妙捕捉,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日益精煉的藝術語彙。
面對日新月異的藝術潮流,劉得浪始終堅持著最純粹的藝術追求。「一幅作品能感動人,首先是與觀者的生命經驗產生共鳴。」這或許正是他的作品能持續打動人心的關鍵——在看似平實的畫面中,蘊含著對這片土地最真摯的情感。透過他的畫筆,台灣的山海不僅是自然景觀的再現,更成為一種文化記憶的載體,連結著每個人對這片土地的深刻情感。
生命的稜線——劉得浪山行個展
展期|2024.12.21(六)- 2025.02.09(日)
開幕|2024.12.21(六)3 PM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 一、二樓展覽館(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66號)
蔡政霖,生於高雄,現居台北,從事攝影創作、策展與寫作。畢業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攝影與城市文化碩士班,其研究聚焦於影像閱讀與都市政治,透過影像與文字探索當代社會與空間的交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