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一葉知秋,當台灣美術成為自然力的註腳: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試圖用博物學家的視角,以「北回歸線」、「黑潮」、「季風」為三大主軸,結合理性科學的分析...
山海紀行:劉得浪的藝術實踐
對劉得浪而言,創作始於行走與觀察,風景永遠在路上,在當下的每時每刻。他以一種遠眺、抽離的姿態觀看這片土地,每一次的創作都...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入選提案公布, 由成大建築系《[無]-信仰」》代表參展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提案公開徵選,共有4個團隊參與競逐,經初複審程序後,國立成...
2024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重塑人與自然的關係
2024第九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延續對自然景觀和環境的關注,將閒置空間與山林轉化為舞台,促進地方再生。本屆新增85件作...
萬物互為尺度—關於顧世勇個展「墜石粉塵」
「岩石」則經常被拿來作為「生物」的對照,並被視為典型的「無生物」,即「無生命」的「純然物」。因此,多數時候,「岩石」經常...
凝視日常,畫下一方自然:敦煌藝術中心參展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敦煌藝術中心將呈現洪江波、林麗玲、董小蕙、黃琳穎、洪平濤等五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他們的創作皆...
讓紙說話,感受「方寸」間的寧靜:「崎 Heterogeneous」鳳嬌催化室品牌總監李依耘專訪
或許正如本次展名所寓示,「崎」歷經三次提案淬煉、籌備將近一年,找到「紙」之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迴廊空間最合適的展呈形式。以紙...
【小典藏│新鮮事】新動物園運動!壽山動物園12/16試營運, 有超好玩的親水廣場、不一樣的遊園視野、更友善的動物新家!
久等了!「新動物園運動」歷經1年多的改造,壽山動物園即將在111年12月16日試營運,有超好玩的親水廣場、不一樣的遊園視...
【小典藏|愛閱讀】我不尋找,我發現──野蜂觀察 《成為小小生態觀察家:從觀察到保育,五位動物專家帶你走入野外調查的世界》
人們對蜂的不了解與偏見,因此常常傷害牠們,與蜂的隔閡越來越大。若能透過理解,扭轉大眾對蜂類的印象,才能以尊重關懷之心,友...
春夏秋冬都是日常!山村生活看見生命的循環——日本藝術家的手繪日記
原來,生活在這裡,最令人開心的是春天的到來——被稱作「春夏秋冬」的「自然巡禮」的開始。某種強大的自然力量使得季節更迭。山...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