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黃心蓉專欄】不一定存在的平等,談網路中立與對博物館的重要性

【黃心蓉專欄】不一定存在的平等,談網路中立與對博物館的重要性

臉書同溫層的現象畢竟是根據用戶點閱喜好演算出來的,但如果ISP自動當了資訊的守門員,可以任意攔截、河蟹(和諧)對立訊息,一言堂的噩夢是不是會很快成真? 在數位化及其加值應用已然成為博物館在21世紀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的當下,網路中立性原則也與我們所能接觸到的知識層面更加息息相關。
網路中立有線指南(The WIRED Guide to Net Neutrality)文章截圖。(來源:wired.com)
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一詞是現任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台裔法學敎授吳修銘在2003年提出,指的是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稱ISP)和政府應平等處理所有網際網路上的資料,不依用戶、內容、網站、平台、應用、接取裝置類型或通訊模式而給予不同待遇的原則。智利是首個立法保障網路中立性的國家,2015年,歐巴馬總統也簽署確立美國網路中立規範,要求各ISP不得實施差別收費、不能擅自封鎖或降低任一網站的流量速度。但2017年12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ttee)又以三票對二票的結果翻案,於今年6月廢止美國網路中立政策(註1)。台灣雖僅在2017年底通過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尚未正式立法,但台灣ISP龍頭如台灣大哥大等已經迫不及待的呼籲國家傳播委員會跟進鬆綁。本來反對和贊成網路中立的主張各有支持陣營,但歐美博物館和藝術界指標性傳媒或部落格內所出現的評論,如舊金山現代美術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紐約圖書館《藝術新聞》(ArtNews)《Artsy》以及《阿波羅》(Apollo)雜誌,卻幾乎一面倒地支持網路中立。究竟網路中立與否對博物館的衝擊為何?對身在台灣的我們又有什麼影響?
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強調捍衛網路中立之於博物館的必要。(來源: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弔詭的是,無論反對或贊成網路中立的主張,都堅持是出自於對創新與進步的追求。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遠距醫療、視訊會議等倚賴超高速型網路的需求越來越多,不過網路建設更上層樓需要經費,反對網路中立的陣營認為如果可以放寬ISP對這些有特殊需求網站進行額外收費,ISP則將會有更多投資研究發展的誘因。但贊成網路中立的陣營則指出一旦ISP可以堂而皇之歧視不同網站,付不起升級版費用的單位,尤其是剛起步的新創公司或創意產業,很有可能因此相對慢速。在最極端的情況下,ISP還可進行言論審查,封鎖與己身立場不同的網站。所以在2014年美國還未定法前,推廣數位人文的「電腦與人文學會」(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s and Humanities)及博物館社群中最關心網絡動態的「博物館與網路」(Museums and the Web)就曾大聲疾呼網路中立的必要性,以免博物館、圖書館、文獻庫、作家、新媒體藝術家等非商業導向的組織或個人,因預算有限,從此只能在網路頻寬的慢車道緩速前進。數位化及其加值應用堪稱是博物館在21世紀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各館之所以願意投入資源執行,主要也是期待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及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或創用CC(Creative Commons)等方式,擴大實踐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目標。博物館是視覺的機構,博物館網站也是以圖像為重,如果3D檔案如航太博物館的萊特兄弟飛行器、自然史博物館的哺乳類化石,或大都會美術館的「開放管道」(Open Access)、蓋提中心(Getty Center)的「開放內容」(Open Content Program)內所含的數十萬張照片,只能以令人失去耐心的龜速載入,即使是無償開放,瀏覽者或下載者也可能大量流失,辜負當初美意。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蓋提中心(Getty Center)擁有大量的文獻檔案。(來源:wikipedia)
現今,博物館網站多以圖像為重,在瀏覽圖片影像等檔案時的速率也會大大影響瀏覽成效。圖為航太博物館的萊特兄弟飛行器網路截圖。(來源:https://3d.si.edu/model/fullscreen/p1b-1474716020541-1478115253844-0)
不過網路中立性的法律,如要避免政府干預產業之嫌,很難訂得周全。近兩年新一波的網路中立攻防戰中,常有人以葡萄牙某ISP向用戶收取各種外加套裝費用為例,如每月多付4.99歐元的社交媒體包可以無限暢覽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Instagram,想在Netflix或YouTube瘋狂追劇的還要再另買每月也是4.99歐元的串流影音包等,說明後網路中立時代的數位貧富落差。其實歐盟有網路中立法,身為歐盟成員的葡萄牙當然得在既有框架內活動,外加套裝只是提供高流量用戶額外的選項,ISP依法不能對一般用戶屏蔽臉書或YouTube。所以,這樣的外加/一般方案和台灣每月「499元不限速吃到飽」/「299元不限速12G」的分層資費方案概念類似嗎?也不是,真正的爭議正在於此。外加套裝通常只包含幾個特定網站的流量吃到飽,和499元任何網站都是流量吃到飽的彈性完全不同。也就是說,在葡萄牙的脈絡中,因飆網範圍的界定嚴格,為了避免數據超量,加購的用戶已經養成主要觀看套裝中「指定」串流平台(streaming)的習慣,一個博物館的影音檔或紀錄片如果在此串流平台播放,應該會比在藝文、教育、政府、其它串流平台或自己的網站容易吸睛。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形成獨厚特定網站的扭曲生態,扼殺網路的多元性。而手握「指定」大權的ISP,將來在與各網站談判交涉時,勢必更加強勢。
葡萄牙某ISP向客戶提供的不同付費方案之瀏覽套裝。(來源:Meo)
使用較快網路連線速率服務之用戶較使用較慢網路連線速率服務之用戶更快放棄下載緩慢之影片。網際網路上的「快車道」將不可逆地降低用戶對「慢車道」中相對緩慢之速率的耐心。(來源:Ramesh Sitaraman)
對多元性的捍衛,也因為當代博物館與藝術界對社會議題的高度關注而變得迫切。不可否認地,美國自2016年總統大選後,言論對立的激化日益明顯。勇於在環保、難民、人權、種族、政治、LGBT討論上發聲的博物館或藝術家,會不會因為和ISP的內容理念不合而上了黑名單?臉書同溫層的現象畢竟是根據用戶點閱喜好演算出來的,但如果ISP自動當了資訊的守門員(gatekeeper),可以任意攔截、河蟹(和諧)對立訊息,一言堂的噩夢是不是會很快成真?
現今,博物館網站多以圖像為重,在瀏覽圖片影像等檔案時的速率也會大大影響瀏覽成效。圖為自然史博物館的哺乳類化石網路截圖。(來源:https://3d.si.edu/model/fullscreen/p1b-1474716020541-1478115359776-0)
台灣民眾上網率高達八成以上,本次美國處理網路中立的過程,很多媒體都有追蹤報導。不過比較少人提及的是,美國直至2016年時,仍有4,000多萬戶家庭所在地區只有一家ISP提供服務,台灣各家ISP的涵蓋率則普遍遍及全島。因為地區半壟斷的關係,美國廢止網路中立的潛在震盪會特別強烈。為了穩定人心,有數家ISP已經發出公開聲明,承諾不會封殺、放慢任一合法網站的傳輸速度等,但事實上,用戶就算不滿意既有的ISP,可能也別無離網他去的選項,台灣則有市場經濟的競爭可作調節:除非全台的ISP連成一氣,否則小動作太多的ISP,自然會被用戶換掉。但在網路中立的辯論方興未艾時,台灣博物館與藝術界或許也可趁此思索此中衍生的課題,如博物館的社會參與、網路藝術的保存與再現、博物館或藝文界的整體數位策略(digital strategy),又或者,網速是不是已經綁架了我們的生活?

註1 美國20幾州對翻案有異議的州立檢察官已聯手提告FCC,參議院也於2018年5月以52對47票否決翻案,所以網路中立性原則在美國還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但因眾議院尚未表決,FCC的廢止令仍然有效。
黃心蓉(Patricia H. Huang)( 49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