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藝文活動回溫,但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相對悠閒的現場氛圍與依舊高昂的成交率背後,意味著藝博會商業模式的悄然轉變,無論是展前預售還是遠距離即時線上服務,都是介於...
2022桃美館攜手亞洲文化協會首創亞洲當代藝術收藏、修復與展示線上論壇,打開國際交流窗口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亞洲地區的藝術社群作為主要對象,將於2022年1月5日至8日舉辦「『過去』的未來—亞洲當代藝術之收藏、修...
郭婞淳的兩張照片
時尚攝影並不只是一種攝影類型,而是一種風格。雖然郭婞淳的照片同時鬆動了大眾眼中的時尚模特兒形象與運動員的刻板形象,但真要...
思考政治化集體歉疚的可能:評吳其育「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封閉世界的設定集」以「深層歉意」為核心,提議一個「沒有我的未來」的世界架構作為解決方案。在吳其育與陳璽安的分析中,「道...
打包「凱旋門」,克里斯多遺願成真
地景藝術家克里斯多與珍克勞德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最後心願,將凱旋門打包,果然願望落...
開放世界.當代築造:論陳豪毅(Akac Orat)蓋的那幢沒有創作論述的家屋
陳豪毅這兩年在舊名麻荖漏的台東成功進行的「Malacecay阿美傳統家屋構築」計畫,呈現了一個他從「當代藝術」場域,反向...
書藝策展在橫山:「書法有感──數位時代的書藝策展」工作坊側記
2021年初秋,桃美館舉辦連續三周末,為期六天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書藝策展工作坊」。邀請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謝佩霓擔任策劃人...
關鍵字作為方法:當代藝術資料庫的觀看模式
隨著資料不斷累積,TCAA除了最初設置的構想外,如何因應網路生態的變化而隨之調整,也是資料庫在累積的過程中需要思索與回應...
【二次美術館時代專題】台灣不小,建築師不差, 劉培森:我們可以自信做自己
在迎接臺灣走向「第二次館博時代」到來的此時此刻,建築師劉培森團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他是高雄「內惟藝術中心」設計者,為南...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如何展?如何看? 如何去談論? 當前原住民藝術展演的突破之道
拓展真實有效的對話空間,這樣的意圖便可在許許多多原民藝術家走出傳統領域、尤其是在主流場域中展示自己創作的過程中看到。然而...
文章導覽
1
...
17
18
19
20
21
...
4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