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Sih-Yu Chen)

藝術研究與書寫者。主要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與文化環境等。近期正嘗試藝文內容的另類編輯。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現任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周書毅與鄭志忠,擁抱差異的劇場實驗」企劃編輯、《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E-mail: sihyu0322@gmail.com

從居無定所到生/活在一起,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的佈局與收官
今年是鳳甲美術館最後一次舉辦錄像藝術展,本文藉著這個時間點,回看舉辦15年的錄像藝術展的發展與累積,包含每屆的雙策展人制...
_OR_,「問問題計畫」的非結果導向支持系統
不難發現「問問題計畫」的作品皆在看似對立的答案中,時常角力出一處我們無法輕易回答、且具深刻反思意義的暫時性思辨時空;若再...
關於文化治理,我們缺乏的是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專訪馬祖國際藝術島「轉厝計畫」策展人陳宣誠
陳宣誠認為若要談文化治理,要跳脫這些普遍性的論述,回到「治理」的層級思考,治理是一個關於系統與組織關係的問題,涉及到面對...
一則超現實預言?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藝術家袁廣鳴帶來新作「日常戰爭」
這次展覽的新作《日常戰爭》 與展覽名稱相同,袁廣鳴不再像《棲居如詩》侷限於模型,而是以幾乎1:1的方式重新打造了一個房間...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場外?場造?當代策展在花東的實踐樣態
在本篇文章裡,我們邀請了四位目前活躍於花東各地的策展工作者。在展覽之外,他們往往具有創作者與行動組織者的身份,內容有高比...
「跨域」的激進挑戰,專訪2023 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與藝術家《我是紅》萬吉魯.卡穆尤、《迷幻長日》西蒙.梅爾
從「跨域」的精神,仔細推敲這次邀請的藝術家們,會發現他們大多都具有跨文化、跨領域的身分背景。印尼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重航海洋的文化行動——造船作為一種方法
近期在東海岸,「航海」引發了很大的連結能量,眾多創作者或實踐者開始進行造船與航海的文化行動。本篇採訪了「南島・台東隊」參...
2023 Pulima藝術節,身體現身的反動與原住民族影像檔案史再寫
從今年Pulima藝術節各個展演可以看到原文會急欲填補原住民藝術史之空缺的野心。此外,不同於上一屆「mapalak tn...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上)
本文以上下兩篇的篇幅,組織七位書寫者,訪問十組創作社群的集結者與團體,整理出五個命題,作為思考社群創生藝術方法的敲門磚。...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創新!跨域!探索當代聲響的新實驗
黃意芝舉例今年「當代音樂/聲響」單元的最大亮點作品、也是與IRCAM合作的史詩級科幻默片《大都會》(Metropo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