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Sih-Yu Chen)

藝術研究與書寫者。主要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與文化環境等。近期正嘗試藝文內容的另類編輯。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現任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周書毅與鄭志忠,擁抱差異的劇場實驗」企劃編輯、《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E-mail: sihyu0322@gmail.com

【威尼斯通訊】從肢解長頸鹿到當代製圖學:精選八大必看國家館
在國際局勢動盪的情況下開展,威雙也面臨諸多挑戰,像是俄羅斯國家館自2022年烏俄戰爭後都缺席,今年場館是借給玻利維亞展出...
【威尼斯通訊】原住民藝術家成本屆金獅獎最大贏家,Mataaho Collective與Archie Moore獲頒大獎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由澳洲館奪得,最佳藝術家則是頒發給毛利藝術團體Mataaho Collective。今年...
【威尼斯通訊】臺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盛大開展,公共論壇「如島嶼思考」聚焦藝術與當代地緣政治
陳暢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想要把展場呈現成「家」的樣子,普里奇歐尼宮邸過去百年曾經是監獄,走進來這個地方感覺更像是碉堡,家的概...
【女子影響力】佈展產業中的女性身影,專訪燈光師阿嵐與佈展技師小個兒
展覽製作中,包含了專責展場技術規劃與執行,上至展場規劃,下至展覽親力親為的佈置,包含燈光設計、配電走線、影音技術控制等都...
「我們在荷蘭開了一家獨立書店?!」專訪Limestone books創辦人陳臻、李欣潔
在歐洲要經營一間「非歐洲觀點」的書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書店的書籍主要會由五位共同創辦人各自提出,他們會選擇自己覺得非常重...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呂佩怡和吳牧青談2011-2020十年文化藝術現象回顧
2024年的現在,若我們再回頭去看這10年之間的藝術和社會運動消長的變化,是不是有被我們輕忽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當代的意...
當公共藝術成為一個在地事件:「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所拓展的「公共性」實踐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嘗試將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不再只局限於硬體的想像,而允許更多關於軟性、有機、群體、集合的各種可能性變動...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5-2016: 藝術的體制化現象似乎也從這時期開始逐步建置
這兩年也是各美術館大舉開館與行政體系改制的時期,包含2015年空總創新基地成立,開始推動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計畫、林平接任...
側記富邦美術館國際館長論壇:在當代,美術館當為何貌?
此次國際館長論壇由尚未正式開館的民間美術館策辦,其「企業擁抱挑戰」的主旨,也將企業納入不斷創建社會文化發展「催化劑」的挑...
「國際合作投資方案2.0」惹議,文策院道歉,承諾建立多元溝通管道
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昨率領文策院院長盧俊偉及副院長胡婷俐出席說明會,針對2.0的優化重點以及策略目標再做說明,表示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