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Sih-Yu Chen)

藝術研究與書寫者。主要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與文化環境等。近期正嘗試藝文內容的另類編輯。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現任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周書毅與鄭志忠,擁抱差異的劇場實驗」企劃編輯、《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E-mail: sihyu0322@gmail.com

身體走在前面:TAI身體劇場的教育系統實踐
對瓦旦來說,這類似於織布「縫合」的概念。布其實是由不同的圖紋組合而成,這些圖紋並不是連續不斷,它們中間會有很多空白,而舞...
【威尼斯通訊】擴充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視野:五大會外周邊展精選
「NEBULA」(星雲)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少數聚焦於「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的展覽,在機構的...
【威尼斯通訊】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
其實我在2020年的時候就確定要做《日常戰爭》了,整個創作論述也都已經完成,而她也認同我正在做的作品,所以其實我們在規劃...
我其實沒想過這些電影製作者是如此嚴肅:特寫你哥影視社《公園》製作方法
不論是影像中被攝者的反身性質疑、還是製作團隊技術性的「失誤」,我們都可以看到你哥影視社的作品如何展現其製作方法的獨特型態...
「超越藝術」成為當代藝術的新潛力:第22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台新藝術獎一直是當代藝術生態中一重要的指標,每年頒獎典禮更是吸引眾人目光,其獨特的評選機制造就公開、透明、縝密的獎項調性...
評測傳統與當代的距離,創作還能如何發生?——聚焦第22屆台新藝術獎得主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於6月1日揭曉,本次入圍名單包含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視覺藝術類入圍作品類型多元,從...
重見臺灣美術史:國家圖書館收藏雄獅美術,延續半世紀的藝術生命
歷經50年歲月,出版美術、文化相關書籍的雄獅圖書於去年(2023)在臉書宣布走入歷史,引起藝術界一片惋惜。國家圖書館看到...
推動國際研究量能:日本森美術館首次展出80-90年代的臺灣影像藝術
「啟視錄」9年前在臺灣舉辦的時候,對於研究臺灣錄像藝術歷史有很大的意義,而此次移地展出,孫松榮也希望能引起日本研究者的興...
「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危險的圖像及其亞洲想像
致穎的作品所要探究的,並非是去創造一個新的圖像,而是以現有的圖像去思考它們的關聯性,以及圖像對於當代人的意識形態以及精神...
李亦凡《難忘的形狀》獲金穗大獎!一舉囊括影評人推薦獎及觀眾票選獎
今年不分類別的「金穗大獎」由李亦凡的實驗短片《難忘的形狀》榮獲,也是首次將金穗大獎頒給實驗類型的短片。而《難忘的形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