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Sih-Yu Chen)

藝術研究與書寫者。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與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以及文化環境。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碩士。E-mail: sihyu0322@gmail.com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以生命力之強度跨越藩籬:第23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委員觀點
經歷了縝密與細緻的三日決選會議後,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上週六(5月24日)揭曉本年度三大獎得主,無論是展覽期間叫好又叫座...
不只是藝術顧問,而是收藏的路上有伴:DWA於陳氏老宅策展「城中客廳」邀你來坐坐
DWA創辦人Caitlin,以藝術顧問的身分策劃這場展覽,背後的動機來自她長年參與、觀察藏家與藝術品之間的互動關係。「城...
以小說作為策展實驗,將「母親」角色綿密展開:長椅小姐的「陳美玲」
「椅子」也成為這個展覽的特殊索引,除了長椅小姐的策展動機之外,在《正反拍》的展場中間,也擺放了數張家庭中常見的、具有不同...
地方不再是文化符號,美術館作為世界網絡的節點:專訪新美館「基進城市」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在當前資本導向的都市規劃邏輯中,我們對城市的想像,經常被壓縮在「高價值空間商品化」的框架裡,以致於全球各地的大都會區都以...
打造一座面向國際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盛大開館,四大展覽揭幕!
新美館以「立基在地、面向國際」為核心使命,這次也同步推出四檔開館展覽,包括「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基進城市」國際主題...
【藝術自然史II】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
我們對於自然的單向觀看,在劉玗的作品中,終究是要失靈。這個失靈並非意味著作為感知方法之一的觀看無效,而是觀看不再只是一種...
鄭淑麗攜手失聲祭:以訊號實驗打開聲音政治——記C-LAB「SIGNAL+」無線電藝術工作營
尤其當代藝術的創作領域,臺灣的藝術家們也鮮少以這類型的技術來進行創作。而這也是藝術家鄭淑麗「SIGNAL+ 」的發起原因...
空間如何描摹社會,藝術史權的重新角力:「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論壇節錄
為期三天的「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於4月11日至4月13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開。本文節錄該論壇的內容...
美術館裡的小吃店:黃麗音「Lili Deli 麗麗食品」透過現成物景觀反思消費產業鏈
黃麗音所使用的現成物,往往來自她生活周遭,如小吃攤的桌椅、櫻桃、魚骨、包裝紙、後照鏡、玻璃泡泡、購物車等,這些散見於生活...
迎接「福爾摩沙時代」: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近現代臺灣美術經典作品亮相
臺南市美術館2館,於今日開展「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出多件國寶和重要古物。此展同時也宣告「臺南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