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Sih-Yu Chen)

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與文化環境,近期正嘗試藝文內容的另類編輯。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周書毅與鄭志忠,擁抱差異的劇場實驗」企劃編輯、《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E-mail: sihyu0322@gmail.com

打造一座面向國際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盛大開館,四大展覽揭幕!
新美館以「立基在地、面向國際」為核心使命,這次也同步推出四檔開館展覽,包括「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基進城市」國際主題...
【藝術自然史II】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
我們對於自然的單向觀看,在劉玗的作品中,終究是要失靈。這個失靈並非意味著作為感知方法之一的觀看無效,而是觀看不再只是一種...
鄭淑麗攜手失聲祭:以訊號實驗打開聲音政治——記C-LAB「SIGNAL+」無線電藝術工作營
尤其當代藝術的創作領域,臺灣的藝術家們也鮮少以這類型的技術來進行創作。而這也是藝術家鄭淑麗「SIGNAL+ 」的發起原因...
空間如何描摹社會,藝術史權的重新角力:「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論壇節錄
為期三天的「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於4月11日至4月13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開。本文節錄該論壇的內容...
美術館裡的小吃店:黃麗音「Lili Deli 麗麗食品」透過現成物景觀反思消費產業鏈
黃麗音所使用的現成物,往往來自她生活周遭,如小吃攤的桌椅、櫻桃、魚骨、包裝紙、後照鏡、玻璃泡泡、購物車等,這些散見於生活...
迎接「福爾摩沙時代」: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近現代臺灣美術經典作品亮相
臺南市美術館2館,於今日開展「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出多件國寶和重要古物。此展同時也宣告「臺南國家...
從文學與電影取徑,並重新對焦典藏品: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公布主題與藝術家名單
臺灣錯綜交織的歷史——從殖民統治、認同掙扎到政治更迭——形塑了這次雙年展的背景。「地平線上的低吟」挖掘「思慕」的本質及其...
【文化預算追蹤】要捍衛文化預算,是否已創建有效的政策影響力評估?——專訪文化政策學者劉俊裕
長遠來看,文化部的預算該怎麼編列、如何審議,攸關於我們對於文化政策目標的想像,這其中亦包含如何評估每一個政策是否有具備接...
一生只拍台語片的傳奇導演!日籍電影研究者三澤真美惠談「林摶秋與世界電影的輪舞曲」
三澤真美惠表示《六個嫌疑犯》與井上梅次的《死亡十字路》在開場影像風格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兩者皆採用車窗玻璃反射街景,並在畫...
大英博物館公布兩項改造計畫!建築師Lina Ghotmeh將操刀關鍵的西部展區
大英博物館於本月21日宣布,西區畫廊的重新設計由Lina Ghotmeh(莉娜・戈特梅)建築事務所LGA贏得競標。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