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與今夏運動盛會同步展開,新美館「體育課」以藝術打造新的運動認識論

與今夏運動盛會同步展開,新美館「體育課」以藝術打造新的運動認識論

In line with Paris Olympics, Taipei City Art Museum Presents “In Terms of Sport,” Creates New Sport Epistemology Through Art

綜觀這次新美館展覽「體育課」,除了從一般我們習慣的藝術作品來為我們展示「運動」的多層次意義外,也以物件、互動場地、選書策略,來多角化經營與擴充美術館的觀眾,並特地選在巴黎奧運期間,大家正巧將眼光都放在運動員的表現的同時,提醒其背後可能衍伸的議題。

2024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運)在巴黎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臺灣選手也在眾人的期盼下紛紛出賽。當我們想到「體育」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除了背負社會期待出征奧運的「國家代表隊」外,是大巨蛋的棒球比賽?還是在國民教育體制下的體能訓練?而運動賽事中所講究的「公平」與「榮耀」,又是體現在縝密的賽事規則上、還是另有其他可以討論的地方?

這次新北市立美術館(新美館)由策展人鄒婷所帶來的「體育課」,將引領我們從不同的面相,看到隱身在運動背後種種關於殖民、種族、性別、人權等的問題。而將展覽以體育課的形式包裝,也不免讓人好奇,究竟我們應該要在美術館上一堂怎麼樣的體育課?

「體育課」引領我們從不同的面相,看到隱身在運動背後種種關於殖民、種族、性別、人權等的問題。圖為「體育課」展場一隅。新美館提供

開展運動的花式意義

展覽首先先以三個案例開展我們對於「運動」的既定想像。藝術家富安隼久《TTP》系列攝影作品,記錄自己從德國萊比錫的學生公寓望出的窗景,尤其聚焦在一塊空地中的桌球桌。桌球桌在富安隼久的影像裡並非是用來打桌球,他反而拍下了桌球桌成為日光浴床、洗衣檯、兒童攀爬架、 運動健身場、家庭午餐的聚點的眾多時刻。同個展間也展出臺灣首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員張星賢的手稿與照片,其身分不僅代表著臺灣與世界運動賽事連結的起點,在特殊的歷史軸線上,更顯現了一部橫跨日本時期、滿州國、國民政府與戰後臺灣的運動員生命史。

展覽首先以富安隼久《TTP》、麗娜‧波‧芭蒂 「SESC Pompéia的運動場」 的草圖、運動員張星賢的手稿與照片,開展我們對於「運動」的既定想像。圖為「體育課」展場一隅。新美館提供

另一件是由義大利裔巴西女建築師麗娜‧波‧芭蒂(Lina Bo Bardi)設計規劃的 「SESC Pompéia的運動場」 以及「美術館」的草圖,SESC Pompéia位於巴西聖保羅,原為鋼筋混凝土建構的大型工廠,工廠停工後此處便成為當地居民的遊樂場所,麗娜‧波‧芭蒂延續著當地居民的使用習慣,將此地規劃為設有劇院、游泳池、咖啡廳、展覽廳、餐廳、圖書館及運動場的休閒設施,也刻意將場地以不符合國際運動賽事規格的方式設計,原因在於她認為運動不該成為少數人的競技場、觀眾也不該有階級之分, 以此重新定義運動場的公共性意義。

麗娜‧波‧芭蒂認為運動不該成為少數人的競技場、觀眾也不該有階級之分, 以此重新設計運動場。圖為麗娜‧波‧芭蒂設計規劃的 「SESC Pompéia的運動場」 以及「美術館」的草圖。攝影/陳思宇

除此之外,策展人鄒婷也規劃了一個「充滿線索」的物件展示場所,展示了各式運動器材與護具,並連帶出這些物件背後的特殊性意義。像是巧固球的球與球網,就向觀眾說明巧固球在過去數十年來,其實是臺灣穩站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 毛帽是霹靂舞常見的頭部護具,象徵著霹靂舞在今年巴黎奧運首次成為正式競賽項目;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展場中的獎盃是一座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2019年頒發給臺灣第一位女性棒球裁判劉柏君的獎盃,該獎盃是不以競賽來獲得,而是代表著世界最高的運動殿堂對於女性參與的重視,一旁則展示劉柏君特地為自己訂製的女用護具,顯現棒球裁判員中少見的女性身分,與運動賽事中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

巧固球在過去數十年來,是臺灣穩站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圖為「體育課」展場展示的巧固球的球與球網。新美館提供

展覽現場也展出兩隻不同造型的船槳與槳袋,它們分別為臺灣南島支架大洋舟協會創辦人江伊茉(Yvonne)的第一把槳、藝術家Lafin Sawmah(拉飛‧邵馬)為探詢阿美族航海文化所製作的木刻划槳,和Akac Orat(陳豪毅)以臺灣黃藤編織的槳袋。 這些物件的陳列指涉著南島語族文化中,航海原作為族群移動、遷徙的交通工具,但在當代社會情勢轉變下,已成為一種水上運動,且透過這樣的運動,為的不只是休閒與競賽,更重要的是以此來進行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復振,顯現了當代運動、藝術創作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對話關係。

展覽現場也展出兩隻不同造型的船槳與槳袋,顯現了當代運動、藝術創作與原住民傳統文化之間的對話關係。圖為「體育課」展場展示的船槳與槳套。新美館提供

而展間中的岩塊、滑板、板球、以及一雙來自印度前頭掛有電動清潔刷的紅色溜冰鞋,都在接下來的展場中巧妙地再次現身,除了用軟性的造型雕塑打造非常規的滑板場地外,同時也可以看到展示物件與展場內其他作品的連動關係。整體來說,策展人鄒婷意圖從建築、運動員、運動器材等在體育賽事中不可缺少的項目,來呈現運動的「花式」意義,也為我們預告接下來的體育課,運動將不再只是運動,更有對於文化、人權、殖民、既定想像的討論。

運動背後的公平與榮耀

眼尖的觀眾不難發現上述的紅色溜冰鞋是出自印度藝術家阿莫‧帕特爾(Amol K. Patil)錄像作品《溜冰鞋上的黑色面具》(2022)中使用的物件。影像中一名年輕男子穿著溜冰鞋在孟買的街區穿梭,其形象來自於他父親的朋友,他總是穿著溜冰鞋拿著掃帚,每天反覆清掃街道。而片中搭配的音樂是藝術家與音樂家亞爾加爾‧桑斯克提克‧曼奇(Yalgaar Sanskrutik Manch)合作,改編他祖父收集的勞工抗爭歌曲〈聽這個故事吧,人們啊〉(Katha Suno Re Logo),阿莫‧帕特爾轉譯特定人物的形象,將乍看之下只是單純運動的溜冰,作為揭露印度勞工在資本社會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也重新賦予了這雙溜冰鞋新的精神性意義。

阿莫‧帕特爾轉譯特定人物的形象,將乍看之下只是單純運動的溜冰,作為揭露印度勞工在資本社會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圖為《溜冰鞋上的黑色面具》展覽現場。新美館提供

同樣也探討人權議題的還有芭芭拉‧瓦格納(Bárbara Wagner)和班傑明‧德‧布爾卡(Benjamin de Burca)的《SWINGUERRA》(2019),作品以雙螢幕方式呈現巴西東北部音樂風格的舞蹈,其特殊之處在於片中的表演者是由跨性別與非二元性別者組成,在歡快的舞步及音樂背後,控訴的是巴西國內跨性別者遭到謀殺的數量居高不下。

加布里埃拉‧安戈蒂瓊斯(Gabriella Angotti-Jones)的《我只是想衝浪》(2022),也將目光聚焦於非二元性別及黑人女性的衝浪者,因為歷史上關於他/她們的影像顯少被記錄下來。這些作品都並非只是呈現運動本身,運動成為一種展現「身體」的媒介,其中所要控訴的,從來都不只是我們一般在意的名次,而是將眼光放往被主流社會、被資本主義所剝削的人,運動成為一種他們存在的證明。

作品以雙螢幕方式呈現巴西東北部音樂風格的舞蹈,控訴的是巴西國內跨性別者遭到謀殺的數量居高不下。圖為《SWINGUERRA》展覽現場。新美館提供

藤吉維‧尼基‧恩科西(Thenjiwe Niki Nkosi) 的《懸置》(2020)也具有同樣的意味。藝術家交錯剪輯出28位體操選手,在競賽的起步/起手之前的特寫鏡頭,從影像的顆粒質感上,我們可以清楚辨識出這是橫跨不同時代的影像,唯一不變的是每個選手專注忐忑的神情,在挑戰人體極限與完成國家與社會期待的重要時刻,藝術家捨棄我們在運動賽事中最關注的過程與結果,而是透過開始前運動員的神情,呈現屬於個人私密的時刻。

另一作品《同軌》(2022)則是混合剪輯了「大英國協運動會」的運動員、觀眾和管理者的影像檔案,與當時英國殖民地和大英國協成員國的經濟和宣傳活動紀錄。雖然在 《懸置》中藝術家沒有明說,不過從剪輯畫面中多是出現女性及有色人種,我們可以想像西方在以殖民主義大舉侵略非洲的過程中,所造成的資本與人權剝削等問題,而其中有色人種代表西方國家出賽,其中的公平性該怎麼評估?真正的榮耀又應該歸誰?

藤吉維‧尼基‧恩科西《懸置》交錯剪輯出28位體操選手,在競賽的起步/起手之前的特寫鏡頭。圖為《懸置》展覽現場。新美館提供

運動的「動」

除了從運動的「人權」與「殖民歷史」的角度之外,展覽中臺灣藝術家更聚焦於「動」的特質。如果說運動某種程度代表著一種非以「生產」為目的的話,張幼欣的《徑》(2024)轉而思考原住民在傳統領域實踐的「動」——例如採藤、伐木、狩獵等——其意義又是如何?透過原住民傳統文化之於當代日常生活的關係,將「動」更傾向於連結至具生產目的的「勞動」,也邀請音樂家在錄音室以運動狀態演奏,去實驗在「動」的過程中的呼吸、速度以及肌肉的張力,並透過聽覺韻律呈現出來。作品選在新美館的「藝術天臺」展出,順應場地打造一段跋山涉水的動態生活場景,也為我們揭示運動不只是視覺上的觀看,也包含以聽覺感受運動的過程。

張幼欣《徑》思考原住民在傳統領域實踐的「動」——例如採藤、伐木、狩獵等——其意義又是如何?圖為《徑》展覽現場。新美館提供

羅智信《看我舞動》與楊季涓「只是玩一場遊戲」,兩件作品則將運動單純回到「動」的特質,《看我舞動》羅智信以球狀來象徵身體的器官,像是眼球、乳房、睪丸等部位,藉由動力裝置再加上燈光效果,讓它們在空間中不定時滾/舞動,滾動過程所掉落的碎片、碰撞都使作品在運動中的耗損更顯得「有機」。楊季涓「只是玩一場遊戲」分別為〈⼩⼩的汗⽔〉和〈跳得⾼跑得快〉兩組作品,她以陶土細緻形塑出運動時常見的符號,或將運動員緊張與不安的心情具象化為陶土的造型,並將其串起懸吊成一陶瓷風鈴,再加上動力裝置讓它會自行轉動。

羅智信《看我舞動》以球狀來象徵身體的器官,像是眼球、乳房、睪丸等部位,藉由動力裝置再加上燈光效果,讓它們在空間中不定時滾/舞動。圖為《看我舞動》展覽現場。新美館提供
楊季涓「只是玩一場遊戲」以陶土細緻形塑出運動時常見的符號,或將運動員緊張與不安的心情具象化為陶土的造型。圖為「只是玩一場遊戲」展覽現場。新美館提供

美術館的體育課

楊季涓另一件作品《Plastonki 的沙坑》以陶仿製沙灘上的垃圾,一路蔓延至展場牆上竟成了像是攀岩場的岩塊,而這次展覽也有設置真正可以讓觀眾攀岩的場地,也有打羽毛球和滑滑板等設施可供使用,同時也規劃了多個與觀眾互動的體育課程。策展人鄒婷也與害喜影音綜藝合作選書,呈現藝術家攝影集、各地運動史、甚至是有關族群與殖民問題的討論。

綜觀這次新美館展覽「體育課」,除了從一般我們習慣的藝術作品來為我們展示「運動」的多層次意義外,也以物件、互動場地、選書策略,來多角化經營與擴充美術館的觀眾,並特地選在巴黎奧運期間,大家正巧將眼光都放在運動員的表現的同時,提醒其背後可能衍伸的議題。

「體育課」除了從一般我們習慣的藝術作品來為我們展示「運動」的多層次意義外,也以物件、互動場地、選書策略,來多角化經營與擴充美術館的觀眾。圖為「體育課」展覽現場。新美館提供

體育課

地點|新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街坊
時間|2024. 07. 05—2024. 11. 17

陳思宇(Sih-Yu Chen)( 97篇 )

藝術書寫者。主要關注計畫型藝術創作、表演藝術、電影與當代影像,以及其他任何好玩的事。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等,現任典藏雜誌社企畫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E-mail: sihyu0322@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