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丞

曼陀羅、弦論與拓樸:無限城的心理學、數學與物理學想像
在《鬼滅之刃》的最終戰中,「無限城」以迷宮般的空間構造震撼觀眾,其重複、翻轉、無邊界的建築不僅是視覺奇觀,更暗藏深層象徵...
造物者與受造物 關於創造的渴望與打造繪畫機器
《異形:普羅米修斯》關於「造物者」與「受造物」以及「創造」意義的辯證與思考,似乎十分合襯這個以基因工程、人工智慧、機械人...
花、劍、無常與彼岸—《鬼滅之刃》的日式生死美學與身體
從露絲.潘乃德《菊花與劍》提出日本文化的二元性,到宮本武藏《五輪書》體現的武道修鍊哲學,《鬼滅之刃》以動漫形式將這些思想...
惡・筆:顏頂生《豐慶十七帖》的畫裡覺;墨中悟
清水模牆面上,掛著三幅大小約10號,僅以黑、白、線條構成的作品,名為《豐慶十七帖》。這組作品最初現身於泰郁美學・堂的展覽...
法蘭西斯.培根與聖西門的眺望:大阪萬國博覽會的未來想像
一個博覽會究竟是如何想像未來的?每一屆萬國博覽會,總是存在著一個關於「未來」的想像,總是蘊含著某種版本的烏托邦以及進步與...
【演算法的靈光】人工的智慧、人工的美學與會思考的感覺機器
1960年代中期,數位科技首次進入藝術領域,開啟了電腦藝術與人工美學的全新篇章。從德國哲學家馬克思.賓士提出的「人工藝術...
【藝術自然史II】我來,我見,我想像:藝術家的動物想像與詮釋
1962年瑞秋.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
【藝術自然史Ⅰ】從微生物到生態系, 生物學與藝術的歷史交錯
當代生物藝術中其不僅是源自於生物學知識的發想,亦不僅僅止於顯微鏡觀察的視界,而是以生物學技術進行創作,細胞與微生物乃至於...
迷宮/奇點/未來:當代科技藝術裡的未來追尋與想像
如果說,科技藝術將科技技術追尋的「Maze」轉化為精神探索的「Labyrinth」,那麼必須說其同時也顯影了在此「Lab...
當代藝術女性圖像的試描:「開箱—願原力與你同在」斷代藝術史的陰性剖面
從「原力」詮釋的平移回望「開箱」的詮釋策略,那麽,或許可以推測策展人同樣是將箱中「薛丁格貓」處於疊加狀態的概念對應至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