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寶成專欄】圖文之際,藝論之別:從《所謂我不投資》的出版策略看區塊鏈書寫

【張寶成專欄】圖文之際,藝論之別:從《所謂我不投資》的出版策略看區塊鏈書寫

【Column by Zhang Bao-Cheng】Between Images and Words, Differences Between Art Theories: From the Publication Strategy of “Moneyverse: How Investment Works in the Multiverse” to Blockchain Writing

在視覺藝術的世界,強調作品版本之間的差異是重要的,加密世界也不例外。後者使這種差異更容易達成,同時也保障消費者的擁有權和隱私權。可是,為何出版方會想強調同一本書之間的差異?又是什麼原因,使這樣的差異只能建立在書封上?這就使我們回到文字本身的特性,繼而是圖像和文字、藝術品和論說文的差異。

當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對大眾而言還很陌生時,以這種形式出版,就會讓所謂的「書評」在討論內容之前,必須聚焦在「書」這個舊的知識載體如何跟一個新的外殼嫁接。乍看之下,這會使我們偏離內容,但跟區塊鏈上更常出現的視覺作品比較,我們反而能藉此深入文字的特性。

高重建《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法定貨幣》(本文簡稱《所謂我不投資》)的主旨凝縮在書名,強調每一個人免於中央權力壓迫的自由與權利;作為一個出版計畫,也具有許多特色,本文篇幅有限,只能從書封和內文的關係討論起。

高重建《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法定貨幣》NFT書封。(圖片來源:https://ckxpress.com/moneyverse/

差異書封和相同內文

付了9.9美元下訂後一段時間,我們收到PDF檔和ePub格式,再約一個月後打開Likecoin錢包(Keplr),就能看到這本「NFT書」,而最醒目的莫過於動態書封:以幾顆銀幣為背景,「法幣常轉」引領人類社會前行──讀畢此書,就會知道這個前行的過程並不順遂,而是充滿詐欺和暴力;在某些政體下,不被帶頭發行法幣的機構掠奪就不錯了,還談什麼發財?

售出的1024本書,封面均為生成式的(generative)動圖,此書因而「本本不同」。根據高重建的說法:「每一本書的封面都獨一無二,除了正常的銀幣,還有99本封面是稀有的金幣,最後還有9本如讀者ninjag抽中的超稀有玫瑰金幣。除此以外,它們的位置、旋轉的角度和速度也有所不同。」除了書封,作者給每位讀者的短語和簽名也不同(執筆此刻,我尚未有機會看到其他買家的書封;此外,這裡也不討論脫離使用者介面、相對不直觀的鏈結和編碼)。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差異跟書的內文本身無關,而這恰恰是個有趣的對比。

筆者錢包中的《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法定貨幣》,右側書封為生成式動圖。(張寶成提供)

在視覺藝術的世界,強調作品版本之間的差異是重要的,加密世界也不例外。後者使這種差異更容易達成,同時也保障消費者的擁有權和隱私權。可是,同一著作如何能「本本不同」?書封不同顯然是方式之一,而且確實保障了個人持有之獨特性,但就文字內容的差異而言,隨著技術的進步,似乎不必要也不可能,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甚至有點可笑。

傳統上,一本書的不同仰賴印刷造成的肉眼可視差異,好比其中某一頁,某人持有的版本留有模子的邊框,另一人則無。真正的不同理應進入文字層次,如某一頁,乙君持有的版本寫的是「簡言之」,甲君則是「簡而言之」──用同一個「版」印刷,這件事是不可能發生的,手抄本時代才會出現。在我們的世紀,不同版(次)之間的差異純粹建立在作者和出版社的有意修改,而非技術上的偶然失誤,更別說是刻意偏差。

因此,嚴格說來,《所謂我不投資》是「書封」不同,而非「書本」不同。問題是,為何出版方FAB DAO會想強調同一本書之間的差異?又是什麼原因,讓這樣的差異只能建立在書封上?這就使我們回到文字本身的特性,繼而是圖像和文字、藝術品和論說文的差異。

三種原生性:從加密藝術到區塊鏈書寫

在當前的加密世界,取得不凡成績的生成藝術作品往往包含由廣至狹的三種原生性:數位原生、區塊鏈原生、交易原生。

「數位原生」指的是作品誕生於數位世界,我們無法在現實世界直接獲得;「區塊鏈原生」則是指作品誕生並盡可能儲存於多中心的網路世界,而非單一中心的伺服器;「交易原生」表示作品的完成發生在買賣當下,藝術家的心血不是完成才販售,而是販售中才完成,體現一定程度的多樣性(variation)和隨機性(randomness)。這樣的趣味造就了以太坊Art Blocks和泰卓鏈fxhash的大批支持者。

這三種「原生性」不只是加密藝術的特色指標,也可以用來丈量新時代文字出版的類型。

此刻,但凡沒有印刷出來的文字,不管是存於自家電腦的學術論文,還是公開展示的社群貼文,清一色是數位原生的,這已沒什麼新奇。即使是實體書籍,也多半是數位資料的紙墨化;部分讀者亦認清現實,不得不將厚重的藏書掃描、數位化,轉存硬碟、雲端或購藏電子格式。「數位原生」的世界越來越廣,吸納的物品越來越多,數位出版就算不能取代紙本出版,也能與之分庭抗禮。

反觀「區塊鏈原生」的文字,卻還不多見。從特定主題網站累積的篇章,到倚賴廠牌閱覽器的電子書,大部分的數位出版目前都跟區塊鏈沒有關係。當人們意識到多中心儲存可能防範的問題和取得的成績時——如避免資料因網站被一次性癱瘓而喪失、用於典藏珍貴的資料——便開始將資料放至區塊鏈,我們可稱之為「書寫上鏈」。這時,這些文字如果不是從既有版面被抽出,以其他格式移往鏈上,就是直接以既有格式截圖上鏈。

筆者舊文以既有排版和PDF格式由數位荒原移至鏈上,儲存在去中心化網路硬碟Arweave。(張寶成提供)

「區塊鏈原生」的文字平台不多,MattersMirror是較知名者,我們可稱之為「鏈上書寫」。因為使用者在第一時間產出的文字即發生在區塊鏈,無須另行設計、移居,但也因為這樣,文章的修改次數有限,不然就是每次修改都得付費;此外,獨特且獨立的使用者介面最好一開始就被打造好。

Matters現已支援讀者用USDT支持作者。(張寶成提供)

在進一步前往「交易原生」的路上,文字書寫停住了。 

這不是說目前區塊鏈上的文字無法交易。如果「書寫上鏈」和「鏈上書寫」——統稱「區塊鏈書寫」——在乎的是文字資料的儲存、陳示和使用者介面,那麼過去半年多來,Likecoin已經整合了販售功能,允許作者將文章設定為NFT,供讀者購藏,活絡長年經濟處境堪憂的書寫事業(Mirror也有此功能,連fxhash站內都推出了藝評的書寫和收藏);換句話說,區塊鏈書寫已經可以交易。這跟以往的「打賞」機制不同,後者並未將文章本身設定為可購買和擁有的作品,而是由讀者自由獎勵作者的勞動。

然而,這樣的NFT終究是在作者說完自己的話、寫完自己的字才建立的,這些「說完」和「寫完」封閉了我們在生成藝術中見到的隨機性和多樣性,區塊鏈書寫因而處在即時交易的「外部」,無所謂「交易原生」的篇章。

試想,若文字內容被購藏的千百位讀者在「鑄造」當下因錢包地址而改變,那麼縱使書寫的權力向大眾敞開,言說的理路也將就此崩潰。退一步講,如果這些被改變的文字只是換句話說或照樣造句,以免作者原意喪失,結果也是多此一舉,因為「簡言之」和「簡而言之」沒有實質差異(假設兩個錢包鑄造同一篇章,同一段落卻產生這兩個不同的詞);就算今天針對同一場景進行描摹,文體和筆法的差別所建構的,也已經是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遠遠跨出了同一篇章的不同版本。

我們還是可以設想「文章NFT」的許多玩法,如收藏不同時間出版的篇章,再按照特定主題融合(merge)為一本書,讀者成為「第二階」的作者,類似排列各種曲目的DJ。不過,如前所述,這並沒有觸及文字內容的變化。即便是日前開放藏家參與定義字詞的《第二宇宙辭典》(Mintverse)專案,也以內容最能被分開閱讀因而互不干預的「辭典」為形式,避免了多重意志之間的扞格。

《第二宇宙辭典》由參與者鑄造,自行寫入字詞的定義。(張寶成提供)

幻想未來:圖像化文字的難題

看來文字沒有圖像那麼「向他者開放」,因為其背後扣連著的,是作者相對清晰因而容易區別的概念、字句和論證;相對於此,圖像更傾向於一套黏膩的整體象徵,我們很難將其中各個元素分開來看。

事實上,fxhash出現過以文字為素材的生成藝術,的確版版不同,但與其說它們旨在陳述作家主張,不如說是藝術家有意為之的實驗;藏家會視之為藝術品,讀者卻不會承認它是論說文,而後者才是《所謂我不投資》的類型。就此而言,側重格律、音韻和排版的詩,或許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包容差異性的「生成式文學」(generative literature)。

面對圖文之際、藝論之別,不免讓人想到人文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刻劃過的符號。那是一道質地不明、形體不均的黑色的圓,彷彿木星外環般飄浮空中,朝向人臉;圓周外溢而出的粒子狀似點墨,就位置、大小、數量和間距等參數來說,又各不相同,每一道圓都細膩表達了紛雜的概念和意向——異星生物用以跟人類溝通的,是這樣一種語言,主人翁們還以為是一幅難解的圖。這是小說《你一生的故事》的經典畫面,之後被改編為電影《異星入境》。

圖像化的文字能否超越象形和表意的對立,完成視覺和概念的統一?這已經不是區塊鏈的守備範圍,但確實是《所謂我不投資》這本結合差異書封和相同內文的「NFT書」在筆者腦中引爆的難題。

張寶成( 26篇 )

台北人,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