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閱讀彙編史料,走向更高的遠方:《裝飾台灣的春天》謝辭

閱讀彙編史料,走向更高的遠方:《裝飾台灣的春天》謝辭

《裝飾台灣的春天》一書,不是台陽美術協會/台陽美術展相關研究的起點,也不會是終點。而是希望研究者與大眾能夠踩上這本書做成的階梯,走向更高的遠方。

文/蕭亦翔(《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編者)

如果有人與你談起「台陽美術協會」

「那我們來做這本書吧。」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先生這樣對著我說。那是去年的五月,天氣是否如近日般炎熱我已經不太記得。在基金會明亮的會議室中,這本書就這樣開始了。

當初的起心動念,是源自與幾年前開始與基金會合作,撰寫「名單之後」專欄,以及跨校修讀了蔡家丘老師於師大藝史所開設的「日本近代美術史」課程。在查找資料時,反覆翻閱著台灣與日本美術的相關書籍。無意間閱讀到ゆまに書房出版的《近代日本アート・カタログ・コレクション》,那是一套將收藏於各處的展覽會圖錄、出品目錄等資料復刻,所彙編而成的日本近代美術文獻。

近代日本アート・カタログ・コレクション/截圖來源:紀伊國屋書店

雖然每冊精裝的復刻本頗具「份量」,但這些前人彙整的努力以及出版,對於研究有極大的幫助。因此轉念一想,那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呢?美術官展(台府展)有齊全的圖錄,並且先有顏娟英教授的系統性整理,後有陳澄波基金會致力於相關史料詮釋與轉譯。但相較之下,民間展覽會的史料似乎較缺乏脈絡性的整理與出版。因此在撰寫多位畫家生平時,雖然得知其入選過台陽美術展覽會,但入選作品名等相關資料仍無法簡單查詢。

台陽美術協會作為日治時期時間最長、最大的民間美術團體,代表性以及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那麼便從台陽美術協會著手吧,我這樣想著。有了目標後,開始看起一捲捲地尚未復刻的微縮資料,同時找到了政治大學特藏組的鄭世璠文庫,裡面有著眾多鄭世璠先生保存的珍貴史料。最終,因為希望得到陳澄波基金會相關照片的授權,而帶著自己簡單排版印刷、只有100頁B5大小的初版手冊,拜訪了基金會。這次的拜訪,讓原本只預計個人印製30本的陽春小冊,在董事長陳立栢先生以及執行長冠儀的支持之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台陽展第一回剪報/圖片出處《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

在成書過程中,除了重新閱覽已經復刻以及先前閱覽過的微縮資料,另外加入了《1935年台陽美術協會切拔帖》以及《曾添福剪貼簿》等新出土的資料,又恰逢台史博近代台灣報刊資料庫更新《台南新報》內容以及中研院台史所檔案館1938與1939年《台灣新聞》數位化,這些資料都讓本書所蒐集的台灣美術協會的史料更加全面。

台陽美術協會成立大會簡報/圖片出處《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

本書共同編者是任職於陳澄波基金會的研究員張哲維,他的圖像判讀能力出色,對於台灣美術史上的作品也有十足的熟悉度。無論是報刊的照片或是相片等資料,都能夠進行細緻地分析與解讀。對於畫作的掌握,讓更多入選台陽美術展的畫作得以在從茫茫作品中被確認。這些我所沒有、關於藝術/藝術史的專業訓練以及能力,讓這本書籍不單單只呈現了台陽美協報刊史料的部分,連同台陽美展的藝術作品也一併呈現其中。

而《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一書能夠完成,首先要感謝陳澄波文化基金會(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董事長陳立栢先生,若當初沒有陳立栢先生的邀請,便沒有現在這本書。基金會執行長何冠儀小姐包辦了書籍最初至今的各種事宜,大至圖像授權、出版社接洽,小至文字校對以及資料彙整,是本書能夠從「資料」變成「書籍」的最大功臣。蔡家丘老師則是從藝史所的課堂開始,便一直在東亞藝術的領域中引領我前進。亦感謝在本書編纂初期邀請老師撰文時,老師十分樂意賜稿,並提供專業的建議。書中收錄的專文讓讀者能夠深入淺出理解重新閱讀史料之意義。

台陽展第七回剪報/圖片出處《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的總編輯連雅琦則以編輯與出版專業,讓本書能夠順利印製出版。在編輯會議時,自出版而非研究面向出發的建議,讓本書增添了許多可讀性。王新宜美術編輯並在書籍排版設計上煞費苦心,讓數百張圖版加上圖說,完整又不失美觀的呈現於書中。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是,保存下這些史料與作品的藝術家以及家屬,包含陳澄波、鄭世璠、曾添福等,以及李梅樹紀念館的協助,讓這些資料近一個世紀後還能夠被看見。最後,在本書編纂上,我總惦記著惠珍老師的叮囑與教誨:唯有史料被完整的梳理,才有轉譯的可能。

當然,由於各種因素,本書所蒐羅的史料並不完整。包含未出土的報刊、未知的藝術家生平等等,都值得未來持續的研究與找尋。因此,這本書不是台陽美術協會/台陽美術展相關研究的起點,也不會是終點。而是希望研究者與大眾能夠踩上這本書做成的階梯,走向更高的遠方。

在第10回台陽美術展的1944年,《台灣美術》的記者詢問楊三郎台陽美展初期舉辦的狀況時,楊三郎從抽屜拿出了一本貼滿著初期展覽會報導的剪貼簿,請記者自行閱讀報導理解當時的情況。而我對於這本書的期許,或許便如這個場景。如果有人與你談起「台陽美術協會」,你可以拿出這本《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書籍一翻開,「台陽美術協會」的故事便開始了。


從前從前有個台陽美術協會……

《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

彙編台陽美術協會創立年至因戰爭而暫停展覽(1934年-1945年)的十回展覽會、藝術家參展紀錄。

蕭亦翔( 1篇 )

一九九四年生,台北人。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在台日人作家、畫家以及台灣引揚文學。碩士論文《文學報國的時代──戰爭動員體制下的台日作家辻小說》曾獲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傑出碩士論文獎、國立台灣圖書館碩士論文研究獎助。相關研究刊載於《台灣文獻》、《台灣風物》、《台灣文學研究雧刊》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