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一場日式旋風,追尋著時間堆疊痕跡的生成藝術家 – qubibi 

一場日式旋風,追尋著時間堆疊痕跡的生成藝術家 – qubibi 

qubibi - A Japanese Whirlwind, A Generative Artist Chasing After Imprints of Stacked Time

這位來自東京池袋的音像藝術家受到電子遊戲的啟發,以程式創作失序細胞視覺結構,並以豐富迷幻的神秘圖案聞名。在程式和時間,兩種不同的創作要素雜揉下,qubibi先是創作,才發現原來這是生成藝術。他認為藝術必須有一個很強的概念或是規則來支撐,事實上其作品的輸出(output)都是一種偶然的出現,沒有特定的目標,將作品的意義交給觀眾來決定。

「我一直關注遊戲玩家與屏幕的孤獨關係。這促使我創造了與世界上其他一切都不同的沉浸式境界。」—— qubibi

相信有些台灣數位藝術的愛好者,對qubibi並不陌生。因為qubibi在被世界和NFT看見之前,其實已經以音像藝術家的身份,在台灣擄獲一票死忠粉絲。先前2020年在華山舉辦的《AUDIO ARCHITECTURE 聲音的建築展》,便有展出qubibi的創作。qubibi事實上是勅使河原一雅(Kazumasa Teshigawara)的廠牌名稱,這位來自東京池袋的音像藝術家受到電子遊戲的啟發,以程式創作失序細胞視覺結構,並以豐富迷幻的神秘圖案聞名。在程式和時間,兩種不同的創作要素雜揉下,qubibi先是創作,才發現原來這是生成藝術。

今天我們除了剖析qubibi的學習歷程,也會帶大家了解這位創作者是怎麼踏入區塊鏈藝術的世界。

qubibi, “Magical” Door, 2022. Courtesy of the artist(from RCS)

音像藝術家:勅使河原一雅

勅使河原一雅,除了音像藝術家的身份以外,也是網頁設計師和多摩美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綜合設計系的講師,擅長運用設計和程式編寫創作各種視覺互動的多媒體作品,並獲得包括坎城廣告獎等眾多獎項。在Hic et Nunc發行作品後,變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引起了眾多藏家的關注。2010年,qubibi發表了他的影像作品《hello world》,採用了獨特的實時動畫演算法,憑藉其電影質感和時序的時間結構,這件創作為生成藝術帶了一種創新元素。

qubibi原來是一名互動網頁設計師,所以對於藝術作品的創作機制非常有興趣。在創建形狀的過程中,被色彩互相衝突所產生的邊界迷住,並且透過層層的交疊,彷彿可以看見時間駐留的痕跡。由於這樣的創作內容,對qubibi來說容易利用程式來重現,類似生成藝術作品中常用的「擴散法」。所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勅使河原一雅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也踏上了生成藝術創作之路。

最初qubibi是對NFT反感的,由於覺得每一個作品都很像廣告設計,這讓他感到不安。但受到Yugo Nakamura的鼓舞和James Paterson(presstube)的影響,qubibi很快的在Hic et Nunc上面鑄造他的第一個NFT。對於NFT的技術,qubibi並不感興趣,但他對於一個平台和數位藝術生態系的出現感到相當興奮。Hic et Nunc極簡的設計,略帶獨立風格,翻開平台的頁面,一瀉千里的作品直接塞到眼前,讓qubibi想起了鼎盛時期的Tumblr,這樣的創作環境讓qubibi能夠與世界各地的藝術收藏家和愛好者進行了大量的交流,也大大擴展了他的世界觀。

hello world (2017/2010) short version on Vimeo。(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提供)


從加工廠出身,將創作視為漆器塗料的製造

qubibi表示自己並沒有太多「學校」的學習經驗。對他而言,學校就是十五歲開始工作的那間纖維加工廠。他和一起工作的大人們學習音樂、電影、文化等等。十七歲時,qubibi買了一台二手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 LC III),這是他第一次嘗試數位創作,雖然他的代碼非常凌亂,但更說明了他選擇的是一種創作結果,而不是藝術派別或是風格。qubibi提到他後來發現,他的創作方式類似於日本漆器的製作方式,一層層的塗料,再一層層的烘烤,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中,「時間」的痕跡對作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qubibi也提到電玩對他的影響,像是Wizardry(1981)或是Spelunker(1983)都深深影響了他的視覺風格。早期他會運用Photoshop畫畫,再使用HyperCard製作軟體,他也會用不同的樂器來製作音樂。這些創作過程和行為帶給他許多互動,還有觀察程式編寫的樂趣。另外,在他的作品也經常可以發現他過往的工作痕跡,像是在照片庫管理的經驗,大量處理植物和顯微鏡的照片,也都可以在他的創作中看見這些經驗帶來的變化。

*qubibi常用的創作工具:
Mac, Text Editor, Code Editor, Photoshop (and other graphic tools), Chrome, Unity, Flash, Internet, ableton Live, Keybord, iPhone, ColorMatrix, vscode

qubibi, storeroom- so21F7gx722Cr, 2022. Courtesy of the artist(from RCS)

《MIMIZU》從影像作品到系列作品

對於色彩的熱愛,驅使了qubibi的創作。色彩就是一切,再由色彩來創造形狀。

在2010年,qubibi發布了《hello world》,這件帶有他獨有演算法的生成藝術動畫,不僅影響了生成藝術圈,也影響qubibi自己的作品。《MIMIZU》(みみず)這個NFT系列主題,便起源自《hello world》獨特的演算法。

Credit- qubibi, mimizu-MMZ 213, 2022. Courtesy of the artist(from RCS)

《MIMIZU》 最初是在2018年作為影像作品創作的,後來它變成了一幅畫,然後變成了一塊布。對於qubibi來說,這更像是一個計畫,不只是一件藝術品而已。最終,這件怪誕的系列成為qubibi在Hic et Nunc上面發行的一個計畫。

雖然生成藝術是由代碼創作,但對qubibi來說,它並非基於意圖。qubibi認為藝術必須有一個很強的概念或是規則來支撐,事實上他這些作品的輸出(output)都是一種偶然的出現,沒有特定的目標,將作品的意義交給觀眾來決定。對他而言,創作是一種透過否定創造的過程,而最終的輸出是這些過程的集成,是這些過程本身。它們就像是創作者反覆試驗中會出現的輪廓,創作者將不斷地創造和拒絕自己的產出,最終被作品引導並朝著某個目標前進。

其實,觀眾也不難發現,出身為音像藝術家的qubibi,作品與聲音有很深的連結。他自己也透露他的工作流程都是從聲音開始的,先是聲音和節奏的創作,再開始視覺創作。他認為音樂對於任何更廣泛的「藝術」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qubibi的下一步,召喚一個更為獨特的生成藝術世界

qubibi預計開始學習使用fxhash,也許開始尋找一個新工作室,更新自己的創作空間,或是認真做好健康管理和支持兒子的大學升學考試。而擅長從日常生活出發和擷取創作靈感的qubibi來說,也許2023年會是另一個爆發的一年。先是東京Right Click Save的活動Verse成功的展出,接下來今年五月qubibi也將會登上Bright Moment的舞台。相信接下來,我們可以透過qubibi的創作,來召喚一個更為獨特的生成藝術世界。

*後記(qubibi推薦的藝術家們):

davidhenrynobodjr, Julien Espagnon, 1989Sisters, Jake Fried, die with the most likes

✦ 本文轉載自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一場日式旋風,追尋著時間堆疊痕跡的生成藝術家 – qubibi》

carrion town by die with the most likes(from superrare)

參考資料:

1. https://verse.works/journal/verse-meets-qubibi

2. https://verse.works/journal/have-you-ever-seen-a-dancing-worm-qubibi-artnome

3. https://www.rightclicksave.com/article/an-interview-with-qubibi

4. https://www.kaloh.xyz/p/the-fascinating-story-behind-qubibi

5. https://beta.cent.co/tezartfund/+1dxy9e

6. https://gatherart.org/2022/11/qubibi-interview/

7. https://qubibi.org/

8. https://twitter.com/qubibi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19篇 )

由一群區塊鏈藝術觀察者和收藏家所組成,長期關注於生成藝術的發展,並對於 NFT 藝術市場和生態圈感到興奮與好奇。近年嘗試透過書寫,記錄數位藝術在區塊鏈發生的事情、挖掘新興萌芽的藝術創作、剖析創作技巧與科技應用,並針對特定主題作品進行收藏。c2x3 希望可以作為科技─ 藝術─ 群眾之間的橋樑,陪伴大家跨越科技冰冷的高牆。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