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御賜養老」:皇上叫你快點退休!

「御賜養老」:皇上叫你快點退休!

年假結束,又要面對新一年的無數工作與挑戰,是否很想趕快退休,再也不用工作了呢?清代古人雖然沒有「退休」一詞,但是只要活得夠久,就有機會獲得皇帝「御賜養老」的殊榮!
《太上皇帝御賜養老銀牌》,1796,北京榮祿家族墓出土。(圖片出處: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頁64。)
過著養老人生,是當今許多人的夢想。
年假結束,又要面對新一年的無數工作與挑戰,是否很想趕快退休,再也不用工作了呢?清代古人雖然沒有「退休」一詞,但是只要活得夠久,就有機會獲得皇帝「御賜養老」的殊榮!
北京榮祿家族墓出土了一塊嘉慶丙辰年(1796)的「御賜養老銀牌」,銀牌正面鑄有雙龍戲珠,頂部為雲紋浮雕,雲頭兩端各有可供穿繫之小孔,中間開光處楷書「太上皇帝」、「御賜養老」,背面陰刻參與千叟宴的時間「丙辰年」,更有趣的是,上面居然還清楚刻寫「重十兩」字樣,強調銀牌不但重質也重「量」!
清代老人究竟要達成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御賜養老」呢?
康熙皇帝畫像。(圖片出處: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頁24。)
千叟宴:走路工賀壽團
根據銀牌背面刻字可知,這事舉行「千叟宴」時太上皇帝御賜得來的。「千叟宴」是清代獨有的大型宮廷宴會,讓眾多老人一同祝賀皇帝高壽,有清一代,僅在國力最強盛,且皇帝在位最久、年壽最高的康熙、乾隆朝時期舉辦了四次。分別是康熙52年(1713)慶祝清聖祖康熙皇帝60歲生日,康熙61年(1722)慶祝70歲生日,乾隆50年(1785)慶祝乾隆皇帝登基50年及規模宏大的《四庫全書》編纂完成,最後一次是乾隆皇帝退位的隔年,也就是嘉慶元年(1796)舉行「歸政大典」時同時舉辦。
康熙52年第一次舉行千叟宴時,尚未有「千叟宴」這個名稱,甚至可能只是某些獻壽者誤打誤撞而促成的宴會。《欽定皇朝文獻通考》僅僅記載:「是時,上奉皇太后自暢春園回宫,耆老等跪獻萬年夀觴。上停輦,慰勞徧賜老人夀桃及食品。命賜老人筵宴,諭大學士等,今歲天下老人為朕六十大慶,皆從數千里匍匐而來,賜伊等筵宴遣回。」(註1)從文獻來看,康熙帝並沒有主動要求舉辦千叟宴,而是眾多賀壽活動中,由各省的賀壽團中特別安排了一群代表各地的老人為康熙帝獻壽。以清代的交通、醫療水準,要聚集四方眾多老人們進京賀壽,實為不易,應有詳實的規畫才得以實現。
長壽老者,本即為國泰民安的展現,老人們來自各地(但是根據其他檔案的記載,此次筵宴餐與老人僅來自直隸省與八旗旗民,並未如康熙皇帝所言,「皆從數千里匍匐而來」。)更可說是在康熙帝治理下,遍及王朝各地都富庶安康,老者都可以安享晚年!現存詳實記載康熙六旬萬壽盛況的文獻圖象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專門描繪康熙帝與太后自暢春園回鑾皇宮,一路上的慶祝盛況的《萬壽圖卷》;另一個是《萬壽盛典初集》,集結衙門奏章、檔案,並將《萬壽圖卷》場景摹刻版畫。《萬壽盛典初集》版畫由宋駿業所繪,王原祁加以潤飾,旁書榜題說明畫面內容,沿路上分別有直隸、江蘇、江南十三府、浙江、福建等六省耆老棚。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中可見「臣民」與「耆老」分開設棚賀壽,說明了「老人賀壽」本身極具特殊意義。
《萬壽盛典初集》版畫。右手邊先會看到「福建等六省耆老棚」,接著來到左方道路,豎著「福建山東江西河南廣東廣西六省臣民恭祝萬壽」旗幟。(圖片出處:瀧本弘之編,《清朝北京都市大圖典 : 康熙六旬萬壽盛典圖‧乾隆八旬萬壽盛典圖 》東京 : 遊子館,1998,頁128-129。)
《萬壽圖卷》局部。對照版畫,為江蘇耆老跪地迎駕獻壽,執事人員向耆民分發壽桃等賜食。(圖片出處: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
這個馬屁拍的實在巧妙,康熙皇帝龍顏大樂之下,便賜予老者筵宴。在這場宴會上,老人不但享有皇家子孫、宗室執爵倒酒,更可以「御前親視飲酒」、「受賞坐而受之」,老人們長了顏面還能拿禮物!
第一次千叟宴賓主盡歡,頗得聖心,大致訂定了「千叟宴」這一種形式。康熙61年第二次千叟宴時,便有事前詳細的規劃了!第二次宴會邀請了八旗大臣以及漢人官員──不論退休與否──680人及340人,分兩次宴請。由康熙帝賦詩,諸臣唱和,最後集結為《千叟宴詩》,印刷出版。(註2)康熙時期製作的《千叟宴詩》形式也沿用到乾隆帝舉辦的千叟宴,不但製作君臣唱和之《千叟宴詩》,乾隆帝更自行賦詩《御筆千叟宴詩》,甚至在詩冊前言直接表明「千叟宴恭依皇祖元韻」!
嘉慶元年乾隆御筆所賦千叟宴詩。(圖片出處: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頁59。)
繼康熙皇帝第二次千叟宴後,再度舉辦便是63年後了。雍正皇帝由於在位期間短,本身極為勤儉又熱愛工作,沒有舉辦這種耗費甚大的宴會也頗能理解。乾隆皇帝身為皇祖父的粉絲,自然事事想和他看齊,乾隆49年便敲鑼打鼓地準備。根據史料,乾隆皇帝特別強調康熙千叟宴對他的巨大衝擊:「康熙年間曾舉行千叟宴,與中外臣民躋壽宇而迓繁禧,誠為千載一時之嘉會。」(註3)此時乾隆皇帝已年逾古稀,且喜得「五世元孫」,便藉此機會大肆慶祝。
第四次千叟宴是在嘉慶年間,但卻與康、乾兩帝關係更為密切!乾隆60年,為感念皇祖,乾隆帝不敢逾越康熙皇帝的執政時期,因而宣布隔年退位,進行「歸正大典」的同時,舉辦千叟宴,這也是清代最後一次舉辦千叟宴。由於千叟宴耗費巨資,需動員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之後清朝皇帝都少有如康熙、乾隆如此高壽,便沒有再度舉行了。
《五福五代堂記》,1786,緙絲。乾隆50年,皇帝喜得玄孫,五代同堂實為天賜吉兆,題匾於景福宮,命名「五福五代堂」,寫《五福五代堂記》以資留念,此緙絲原稿為董誥書寫。(圖片出處: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頁48-49。)
千叟宴門票取得秘笈!
千叟宴基本上是一個由中央主導,地方支援辦理。如同古代的走路工,先由地方政府提供老者名單,排定與宴名額後,由各地政府、驛站安排住宿交通。完全是公費出遊發便當,最後下去領五百的好康活動……呃,不是,依照身分在千叟宴中分別入座、賀壽,領取定額獎勵,特殊狀況下,皇帝也會有額外的賞賜。
這麼好康的活動,要如何取得入場門票呢?
既然是「千叟宴」,高齡自然是最重要的條件。康熙52年初次千叟宴的與宴條件便是「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漢人大學士以下,民以上,年逾六十五歲者」,基本上男性超過65歲,身分僅需平民以上,不論滿、漢、蒙古族,皆能參加,當時約有一千八百多人參加。而女性的參與條件稍微嚴苛,除了夫婿身分要「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以至内府佐領下,不論官員閑散人等」外,需「年七十以上」,比男性年長五歲才能另行參加由皇太后所賜之宮宴。(註4)
康熙皇帝的千叟宴基本的要求主要是「年齡」與「身分」,以八旗和直隸省民為主。乾隆帝第一次舉辦千叟宴則擴大與宴者身分限制,「宗室、王、貝勒以下,暨内外文武大臣官員、致仕大臣官員、受封文武官階紳士、兵丁、耆農、工商,以及外藩王、公、台吉、回部、番部士官、土舍、朝鮮賀正陪臣」,囊括不同階級、邊疆民族以及藩屬國,共3900多人參加。(註5)在安排與宴者時,禮部更行文朝鮮,要求當年歲貢正、副使者派遣60歲以上官員擔任「俾得預茲盛典、共沐光榮,以示朕嘉惠遠方優禮耆年之至意。」(註6)
第四次千叟宴舉辦時,乾隆皇帝已高齡80,若按照前幾次千叟宴的年齡限制,60歲即可與宴的話,年齡未免過於懸殊,因此這一次的年齡要求變提升到70歲。(註7)
參加千叟宴等同於公費出遊,遊覽車接送還會從你家送到皇宮,宴會上有吃有喝又能拿,下一篇文章,將介紹參與千叟宴到底能獲得什麼奇珍異寶!

註1 (清)官修《清文獻通考》卷七十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註2 〈聖祖本紀〉三,《清史稿》:「(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春正月戊子,召八旗文武大臣年六十五以上者六百八十人,已退者咸與賜宴,宗室授爵勸飲。越三日,宴漢官年六十五以上三百四十人亦如之。上賦詩,諸臣屬和,題曰千叟宴詩。」
註3 (清)官修《八旗通志》卷八十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註4 (清)官修《清文獻通考》卷七十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註5 (清)慶桂,《國朝宮史續編》卷四十,嘉慶十一年(1806)內府鈔本。
註6 (清)官修《清文獻通考》卷二百九十四,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註7 (清)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卷九十九,民國景十通本。
陳羋重( 10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