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延續臺灣藝術推廣,開展跨國館際交流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度重點展覽  

延續臺灣藝術推廣,開展跨國館際交流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度重點展覽  

新的一年,國立臺灣美術館公布2025年度展覽規劃重點,將展出全新策畫「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廖修平90大展」等典藏、研究展,持續推廣臺灣藝術研究的使命,並推動典藏及特色藏品的專題研究。同時深入拓展與國際重要藝文機構/美術館的展覽合作模式,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美國聖塔非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密切合作,「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等交流展,以多元開放之交流分享豐富的藝術觀點,打開臺灣美術的研究視野及國際對話的可能性。

回顧2024,展望2025

回顧2024年,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所推出的「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匯流溯源—國美典藏早期書畫展」、「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等藝術史研究展廣受觀眾好評,其中攜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顏娟英老師所帶領學者研究團隊,重現了顏水龍巨型壁畫《旭日東昇》;也與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偕同發表黃土水的美術專題研究,並跨國合作共同策劃「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20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推動國寶《甘露水》首次赴國外展出,在日本更獲當地多家重要媒體的盛譽—稱之為「幻之《甘露水》」。

延伸閱讀|國寶《甘露水》首航東京,回溯名家輩出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延伸閱讀|在現代化浪潮之下開創新頁與回返傳統: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研討會側記與策展解析

一座美術館能透過展覽參與並創造藝術史代表性作品的重要事件,去(2024)年底開展的兩大國際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靈魂的棲所」分別將亞洲氣息律動作為隱喻,召喚危機世界的休止與轉換;另一方面,也在AI科技時代的浪潮下重新思考人之靈魂所在,以當代藝術家對於現今世界局勢的敏銳觀察,回應我們當下的生活。

延伸閱讀|當我們屏住呼吸, 潛藏的希望真的到來了嗎? 亞洲藝術雙年展「所有令人屏息的」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韓國藝術家李宇城《炙熱的風》於國美館展出現場。(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沉浸式展演場域,探索時下AI議題

除了展示藝術發展的歷史,展覽亦可創造思考歷史與當下世界的探索空間:一月新開展的「王連晟:烏托邦的倫理機器」持續當下最火熱的AI議題,針對人工智慧的數據演算是否存在人性的價值觀或道德認知,透過互動裝置與人工智慧技術,探索AI在理解和應對人類道德選擇上的能力,以及機器與人類之間的複雜互動。

成立於2021年,作為國美館鮮明指標的「U108 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現正展出由謝瀞瑩、提摩西 · 伍德(Timothy Wood)及邱偉豪共同創作,結合電子聲響、互動設計與 AI 技術之作「阿爾法聲林」,融合布農族八部合音、夢占文化以及自然能量等元素,創造多感官共振的療癒體驗,亦為不容錯過的展覽重點。

U108 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展出現場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延續臺灣藝術推廣,展開跨國館際合作

新春假期過後,三月即將推出由蕭瓊瑞教授策劃的「廖修平90大展」,此展將完整呈現臺灣現代版畫先驅廖修平,融合傳統與現代藝術的創作歷程,更將研究脈絡觸及他在亞洲現代版畫推廣及教學貢獻。四月,國美館則將迎來睽違近27年之久,自1998年藝術影像展後,再度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的合作

延伸閱讀|重回家鄉土地 廖修平教授談「家」的印象

由兩館合作策劃的「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邀集了國際及亞洲地區共近30位藝術家,規模較過往更為盛大且合作模式更採取互動交流,展覽聚焦藝術創作裡鮮少被深度探索的聲音感官和議題,結合龐畢度藝術中心重要代表性及新近購入的新媒體藝術藏品,和國美館參與加入的五位臺灣藝術家共同展開多向度的觀點對話。展覽除了談「聲音」在當代藝術中的各種眾聲返響之形式,也將觸及聲音之於身體感官、社會記憶、政治體制和AI技術演化聲景等豐富面向的多義詮釋。

「廖修平90大展」展覽作品。廖修平,《吉祥》,壓克力、金箔、畫布,40x120cm×6(畫心),2024。(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臺灣參展藝術家林其蔚創作示意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由美術館四位館內研究人員和館外學者所策劃的「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則將精選本館典藏特色藏品和爬梳臺灣從明清至當代的時代脈絡為展示方式,陸續在不同規劃時程於國美館一至三樓呈現下列主題展區:明鄭與清治時期漢文化影響的書畫、臺灣近代美術在地色彩光譜、戰後現代美術浪潮至鄉土現實回歸、美學表現的變法至直面時代的自我發聲、全球化與數位化情境下的回返與拓展,百餘件的國美重要典藏和臺灣藝術史的精采發展將一覽無遺。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中展出作品,林阿琴《元宵》,膠彩,69x90cm,1952,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五月義大利開展

本年度代表臺灣館參與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是透過公開徵選方式脫穎而出的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團隊,由策展人薛丞倫與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共同策劃的「[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以「效率」、「科技」、「控制」3個面向的研究與設計提案回應今年威尼斯大會命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共同探索並定義當代灣建築師的集體智慧表現和未來設計展演領域,此展將於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

延伸閱讀|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聚焦科技挑戰,「[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計畫首度亮相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展覽海報。(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當代原住民藝術的國際交流展出

另一個國際交流展出計畫,則是與國美館與美國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共同組織的「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由館內策展人賴駿杰偕同那高.卜沌(Nakaw Putun)與IAIA策展人曼紐菈.威爾–歐福–曼(Manuela Well-Off-Man)共同策劃,將於新墨西哥州當代原住民美術館展出。

本展有別以往呈現之原住民藝術創作觀點與視角,聚焦當代原民藝術中的藝術行動主義,特別是新一代原民藝術家探討臺灣原住民藝術中多元認同、生存困境,與自然意識等主題,以及新世代藝術家如何拓展關於性別與族群認同,與其行動主義回應在創作生態上的現象。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同時亦將展開多場系列推廣活動,並邀請部分參展藝術家前往短期駐村,開展與當地原住民文化社群之互動,以及創作、學術上的交流。

延伸閱讀|從藝術市場面看「母神的備忘錄:武玉玲個展」,以及國際藝術界對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日益增長的興趣

Aluaiy Kaumakan 武玉玲,「發芽」系列之一,亞麻毛線、棉繩、彈性繩、布料、琉璃珠、不銹鋼、鋁線、銅線,420 x 270 cm,2024 。(藝術家提供,攝影/呂瑋農)

聚焦下半年:全國美術展、臺灣美術雙年展、典藏與研究展

下半年,國美館將繼續推動「114年全國美術展」、「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席德進典藏及女性藝術創作等典藏與主題研究。自2008年以來,「臺灣美術雙年展」以不同主題與研究方式,探索臺灣美術的多元觀點,並以雙年展形式嫁接更多臺灣藝術與國際單位的合作及推廣。「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將持續投注美術館研究策劃人才的培育,結合館內研究能量與各方學術資源,深入觀察臺灣當前藝術創作生態與環境,以及藝術創作者的創新計畫。

延伸閱讀|風土之情:席德進的藝術傳奇
延伸閱讀|【高森信男專欄】《在菲島三月》:席德進眼中的菲律賓藝壇

現任國美館館長陳貺怡於上任之後,關注呈現臺灣藝術各個創作世代的發展,規劃典藏常設展及資深藝術家研究展,希望觀眾在飽覽臺灣藝術各階段發展之餘,亦可以更加瞭解與自身土地和時代息息相關的歷史。陳貺怡表示:「藝術反映社會、反映人心,是時代精神的彰顯。」而除了從認識歷史中找回文化自信,更需透過多元的國際交流合作,向外探索連結,尋找臺灣藝術在國際視野上的獨特定位。由此,今年國美館也將首度透過公開徵選方式推動國際駐館研究,更多相關徵選方式以及後續國美館的精采展覽計畫內容,將陸續更新於國美館官方網站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重點展覽清單

現正展出
「王連晟:烏托邦的倫理機器」,展期|2025/1/11-3/23
「2025 U-108 SPACE」展演創作計畫─阿爾法聲林,展期|2025/1/18-3/30
中華民國第40屆版印年畫「蛇彩繽紛–蛇年年畫特展」,展期|2025/1/11-3/23

春季(3至5月)
「廖修平90大展」,展期|2025/3/22-6/29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展期|2025/4/12-7/6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期|2025/4/1-12/14(暫訂)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展期|2025/5/10-11/23、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夏季(6至8月)
「席德進典藏展」(暫名),展期|2025/7/12-9/28
「114年全國美術展」,展期|2025/7/26-10/12
「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展期|2025/8/15-2026/1/4、展覽地點|新墨西哥州當代原住民美術館

秋、冬季(9至12月)
「研究主題規畫展」,展期|2025/10/25-2026/2/1(暫訂)
「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展期|2025/11/15-2026/3/1

ARTouch編輯部( 171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