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玲
局部的女人:第16屆沙迦雙年展與跨地原民「性」
沙迦雙年展這一持續擴展的、包山包海的「南方」論述版圖,在這一屆有了另一個迴繞著「女性」主體的定錨,它之特殊與重要,亦在於...
延續臺灣藝術推廣,開展跨國館際交流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度重點展覽
新的一年,國立臺灣美術館公布2025年度展覽規劃重點,將展出全新策畫「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廖修平90大展」等典...
「珍珠」是為了自我修復傷口而分泌的物質:高美館以女性藝術所共構的南方視野
展名「珍珠」取自紀錄文學《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中文譯名,在海洋民族與島嶼文化脈絡中,海洋並非是隔絕的高牆,而是...
第16屆沙迦雙年展「承載前行」(to carry)公布策展人與藝術家名單,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家武玉玲、林安琪入列
第16屆沙迦雙年展,以《承載前行》(to carry)為題,旨在提出一個多義的開放式命題。展覽將探討我們擁抱甚麼以及其方...
文化部公布23組「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名單,第二次補助收件至6/24日
文化部今日公布首次「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獲選名單,23組藝術家與組織共計總金額為9,492萬元。除此之...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前國際南島藝術三年展時代」的策展機制與原住民當代藝術生產
高美館在2007 年至2009年開始推動「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畫」,對於前段所述的獨立策展人與部落原住民藝術家們之間的...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7-2018:以史觀再述創作流變,全臺藝文館舍陸續啟用
綜觀此兩年,全臺重大藝文館舍接連啟用或進行翻修,顯見社會對展演空間的使用需求與品質優化益發重視。2017年,文化部將空軍...
【對觀察的反思】Pulima藝術獎及其提名觀察人的書寫與步伐
Pulima藝術獎的觀察人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似乎很難直接忽略殖民歷史背景,以及文化、身分政治上的差異來討論書寫的創造性...
民族對國家的協商實驗場──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觀察
徐文瑞與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共同的三年合作「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未來潮」、「我們與未...
「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明於澳洲昆士蘭「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開幕,參展作品搶先看
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主辦的「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將於明天(4)正式揭開序幕,展期持續至2022年4月25...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