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玲

國美館首度與美國IAIA 當代原住民藝術博物館合作── 「破土」八月於美國登場
國立臺灣美術館首次與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的 IAIA 當代原住民藝術博物館(IAIA Museum of Contem...
不可能的無人之境:芬蘭「赫爾辛基雙年展」的悖論與模式
2025年,赫爾辛基雙年展迎來第三屆,策展人布蘭卡.德拉托雷與卡蒂.基維寧以「庇護所:下方與之外,成為與歸屬」為題,也為...
岩間無我,珠玉打響: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李紫晴、武玉玲雙個展專訪
來自花蓮的石雕藝術家李紫晴以創作為修練,將雕鑿後的餘料研磨成粉,並且融入繪畫,美學上深受敦煌石窟、「摩崖造像」啟發,近年...
2025 ABHK與Art Central銷售報告:細水長流、謹慎而樂觀
2025年香港藝術周已落幕,兩場核心藝博會——巴塞爾藝術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與Art Ce...
局部的女人:第16屆沙迦雙年展與跨地原民「性」
沙迦雙年展這一持續擴展的、包山包海的「南方」論述版圖,在這一屆有了另一個迴繞著「女性」主體的定錨,它之特殊與重要,亦在於...
延續臺灣藝術推廣,開展跨國館際交流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度重點展覽  
新的一年,國立臺灣美術館公布2025年度展覽規劃重點,將展出全新策畫「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廖修平90大展」等典...
「珍珠」是為了自我修復傷口而分泌的物質:高美館以女性藝術所共構的南方視野
展名「珍珠」取自紀錄文學《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中文譯名,在海洋民族與島嶼文化脈絡中,海洋並非是隔絕的高牆,而是...
第16屆沙迦雙年展「承載前行」(to carry)公布策展人與藝術家名單,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家武玉玲、林安琪入列
第16屆沙迦雙年展,以《承載前行》(to carry)為題,旨在提出一個多義的開放式命題。展覽將探討我們擁抱甚麼以及其方...
從藝術市場面看「母神的備忘錄:武玉玲個展」,以及國際藝術界對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日益增長的興趣
文化中介組織與民間藝博會的合作、國際藝術機構對原住民族藝術的關注、商業畫廊規格化的作品保存制度,與企業看待藝術收藏與贊助...
文化部公布23組「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名單,第二次補助收件至6/24日
文化部今日公布首次「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獲選名單,23組藝術家與組織共計總金額為9,492萬元。除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