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聞摘要:高森信男接棒第13屆臺南新藝獎策展人 、南海沉船考古重大發現、首屆ART021 HONG KONG八月揭幕、首屆數位藝博會Digital Art Mile、蘇富比債務評級下調、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槇文彥逝世、非營利組織「藝術家與母親們」提供育兒補助金

藝聞摘要:高森信男接棒第13屆臺南新藝獎策展人 、南海沉船考古重大發現、首屆ART021 HONG KONG八月揭幕、首屆數位藝博會Digital Art Mile、蘇富比債務評級下調、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槇文彥逝世、非營利組織「藝術家與母親們」提供育兒補助金

Fortnight Digest 2024.06.10-06.23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高森信男接棒第13屆臺南新藝獎策展人 、南海沉船考古重大發現、首屆ART021 HONG KONG將於8月揭幕、倫敦巴塞爾推出首屆數位藝術博覽會Digital Art Mile、蘇富比財務惡化、龐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個人收藏將於佳士得倫敦拍賣、蘇黎世美術館將出售猶太裔藏家被迫釋出的莫內畫作、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槇文彥逝世、格萊斯頓畫廊(Gladstone Gallery)創辦人Barbara Gladstone逝世、非營利組織「藝術家與母親們」提供育兒補助金

高森信男接棒第13屆臺南新藝獎策展人 

臺南新藝獎作為國內新銳藝術家的重要培育平台,旨在發掘和支持具有潛力的藝術新秀,每年吸引許多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參與,為他們提供展示和成長的機會。頗富盛譽,並成功地媒合了多位藝術家與畫廊合作。

今年第13屆臺南新藝獎特邀請高森信男擔任策展人。高森信男為知名策展人,曾獲第21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他長期關注臺灣與東南亞各國間的隱性連結,並策劃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未至之城」、「海洋與詮釋者」及「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等重要展覽。期許透過本屆新藝獎,促使國內新銳藝術家與國際藝術界展開更多對話和交流​ 。

由高森信男總策劃的「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以「Phantasmapolis 未至之城」探討亞洲未來主義。(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延伸閱讀|第21屆台新藝術獎得主揭曉:黨若洪奪年度大獎,《海洋與詮釋者》、《崩——無盡之下》榮獲視覺、表演藝術獎

延伸閱讀|海與巴別塔—「海洋與詮釋者」

延伸閱讀|「秘密南方」中的冷戰前線:那些藏匿在典藏庫深處的全球南方主題作


南海沉船考古重大發現

6月13日,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在「考古中國」公布。這兩艘沉船發現於2022年10月,經過一年的水下考古,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確認兩船分別屬於明代正德、弘治年間。

一號沉船遺址有大量堆疊有序、排放整齊的船貨,主要為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遺物超10萬件。二號沉船遺物以原木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鉛錫器等,調查共提取原木、瓷器、陶器、蠑螺殼、鹿角等38件文物。專家推測,一號沉船可能載著貨品從東南沿海出發,至麻六甲或阿拉伯交易;二號沉船可能在麻六甲裝載原木,在返航沉沒。

最令人驚豔的發現是一號沉船的琺華釉瓷器。「琺華器」通常先在經素燒的胎體上,用泥料勾出凸起的紋飾輪廓,在輪廓內分別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窯燒製而成。早期琺華器為陶胎,明代景德鎮窯改用瓷胎仿燒。歷來考古發現的琺華器稀少,首度於水下考古出水批量琺華器,意義非凡。這批琺華器以梅瓶、大口罐,蓮池紋、折枝牡丹紋、如意雲頭紋和瓔珞紋為主,更有前所未見的黃金貼箔技巧。除此,還有發現藍釉及白釉的執壺、樊紅的龍紋碗等新器型。在一件紅綠彩碗上發現了丙寅年造的紀年款,即正德元年(1506),提供了明確的定年。

南海沈船出水琺華梅瓶、琺華貼金梅瓶。

首屆ART021 HONG KONG香港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8月28日揭幕

ART021藝術集團主辦的首屆ART021 HONG KONG香港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021 HONG KONG)將於今年8月28日至9月8日揭幕。ART021藝術集團在此之前已舉辦十餘年的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並推出JINGART藝覽北京及DnA SHENZHEN設計與藝術博覽會,在本次將展會品牌拓展至香港,旨在深入亞洲及更廣泛地區的藝術發展動態。

ART021 HONG KONG與香港多個標誌性藝術場館合作,呈現五大各具特色板塊:主畫廊單元(GALLERIES)將於8月29日至9月1日在位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的富藝斯(Phillips)亞洲總部舉辦。影像單元(VIDEOS)將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同期呈現。此外,ART021 HONG KONG與藝穗會合作,共同舉辦藝拓現場(EXPANSION),展開為期四天的特別展覽、現場表演及藝術論壇等活動。公共項目藝構之旅(SCULPTURE)從8月28日至9月8日在市中心維多利亞公園及藝穗會公共空間連續展出12日。至於大灣區藝術周(GBA ART WEEK)將凝聚粵港澳大灣區畫廊、美術館及藝術機構,有力推廣在地藝術社群與思潮。

ART021 HONG KONG將善用香港作為亞洲以及全球文化交流樞紐的重要地位及其獨特的都市魅力,迎來一批獨特面貌的畫廊與藝術家在香港首次亮相,以促進香港與傳統藝術市場版圖以外的多元文化社群對話。Sun Life永明金融集團為今年ART021 HONG KONG的主題贊助,首屆展會採用展商邀請制,參展名單與項目詳情將陸續公布。

首屆ART021 HONG KONG香港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2024年8月28日至9月8日揭幕。(截自ART021官網)

首屆數位藝術博覽會Digital Art Mile與Art Basel同步登場,開啟數位與傳統藝術對話

本月與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同步,ArtMeta在巴塞爾推出一種新的數位藝術博覽會形式「Digital Art Mile」,這是該市首屆的數位藝術博覽會。由數位和生成藝術顧問喬治.巴克(George Bak)及前畫廊總監羅傑.哈斯(Roger Haas)攜手推出,與生成藝術家首選的Tezos鏈背後的Tezos基金會合作舉辦,並在Kult Kino Camera電影院舉行了五天的會議活動。第一屆數位藝術展的13家參展商包括:Objkt、fx(hash)、Fellowship、MakersPlace、Cinello、RCM Galerie、ArtXCode、Office Impart、TAEX、Danae、Sigg Art Foundation、GENAP Collection和Blackdove。其中TAEX、蘇富比和ARTXCODE,作品以數位展示和實體作品形式展示,並可用加密貨幣購買。

2024巴塞爾藝博會 Digital Art Mile數位藝術博覽會。(©COURTESY DIANE DRUBAY)

數位和生成藝術顧問喬治.巴克表示,數位藝術有70年的歷史,卻常被忽視,如今博物館已開始購買並展示這些歷史藝術品。他希望透過這個博覽會促進討論和對話,而不僅僅是展示作品。

詩人、語言藝術家及AI研究員Sasha Stiles與NFT藝術家IXShells在首場主題討論中分享了他們對數位藝術的看法。IXShells表示,數位藝術家透過創意和實用功能結合,可以幫助他人。隨後數位藝術專家Mimi Nguyen在「數位藝術的誕生」座談會上強調,不應區分「傳統」與「數位」藝術家,藝術家就是藝術家。在討論中,可以聽出參加者對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輕蔑,同時又渴望獲得傳統藝術界認可的矛盾,反映出數位藝術界的複雜心態。1OF1總監Ryan Zurrer特別指出,數位藝術的語言比巴塞爾藝博會更開放和真實,並認為數位博覽會對於數位藝術家進入藝術界至關重要。

數位藝術家S. Ryan O’Connor表示,參加巴塞爾的人們對數位藝術有明顯的興趣和渴望,並認為有機會融合傳統和數位藝術世界。他指出,數位藝術和加密圈子有兩個陣營,一個不需要外界認可,另一個則認為成為藝術世界一部分非常重要。他認為生成藝術將被視為新的抽象表現主義或極簡主義。AI研究員Stiles似乎屬於第二陣營,他認為數位藝術大道可以填補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缺乏數位藝術的空白,並將數位藝術引入主流,促進對話和批判性討論。 總體而言,數位藝術大道打破了數位藝術的常規,重新定義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邊界,展示了數位藝術的潛力和嚴肅性。


蘇富比財務狀況惡化:債務評級下調至B-,蘇富比拍賣巴斯奇亞作品價格為兩年前之一半

蘇富比(Sotheby’s)近期面臨嚴峻的財務挑戰。標準普爾全球評級( S&P Global)將其信用評級自B下調至B-,原因在於蘇富比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和成本上升。蘇富比今年初「改革」,簡化買家和賣家的費用結構,使得買家佣金下降,而導致拍賣行收入下滑22%,雖然蘇富比認為這些變更有助於藝術市場的公平和透明,但業界人士認為風險較大。隨債券價格下跌,投資者擔心蘇富比無法為2026年到期的貸款進行再融資,其債務與EBITDA比率已從7.7倍上升至10倍。儘管面臨財務困難,蘇富比在2024年第一季度仍向股東支付了850萬美元的股息。而標準普爾對蘇富比的評級展望為負面,並且有可能再進一步下調。

此外,蘇富比將在倫敦拍賣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1982年的作品《年輕遺棄者的藝術家肖像》(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Derelict),作品的估價從2022年的3,000萬美元下調到1,500萬至2,000萬美元,儘管巴斯奇亞的作品在近期市場仍保持高價,但拍賣的成交價顯示出下降趨勢,但是蘇富比對這件作品的估價調整,極可能是為了配合買家近年的購買習慣。巴斯奇亞作品在市場上依然活躍,但此一拍賣估價顯示的是,蘇富比對作品的定價是否足夠低以引起收藏家的興趣之市場操作。

巴斯奇亞的任何一場拍賣會都被視為大事,這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通常會拍出驚人的高價。例如:蘇富比在2017 年5月將其創作於 1982 年的《無題》(Untitled)拍出驚人的 1.105 億美元,佳士得則是在2021年5月將巴斯奇亞1983 年的作品《在這種情況下》( In This Case)拍出了9,310 萬美元。圖為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1982年的作品《年輕遺棄者的藝術家肖像》。(©Jean-Michel Basquiat)

龐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個人收藏將於佳士得倫敦拍賣

2022年,被譽為「龐克教母」的英國時裝設計師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在家人陪伴下於南倫敦安詳辭世,享壽81歲。今(2024)年,佳士得倫敦將於6月25日至28日舉辦「薇薇安・魏斯伍德:個人收藏」(Vivienne Westwood’s Personal Collection)兩場拍賣會,拍賣藏品由她的丈夫,同時也是現任Vivienne Westwood品牌創意總監安德烈亞斯.克隆撒爾(Andreas Kronthaler)親自挑選,涵蓋了魏斯伍德在過去40年中創作的標誌性作品。

衛斯伍德結合新浪漫主義、巴洛克風格,創造出獨特的龐克美學,突破舊有服裝界限。2006年因其在時尚史上的重要貢獻,魏斯伍德被授予女爵士爵位(DBE)。本次拍賣藏品包括其一系列革命性設計,如1989/90秋冬為現代女性創造,解放服裝束縛的「Voyage to Cythera」緊身胸衣與襯衫系列;1983/1984秋冬以千鳥格毛呢布料,展現如蝙蝠振翅飛舞輪廓,靈感來自美國街頭藝術家凱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女巫」(Witches)系列等,共計200餘件個人收藏。

WWD報導,本次拍賣所得將捐贈給魏斯伍德生前支持的多家慈善組織,包括薇薇安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無國界醫生組織等。佳士得私人與標誌性收藏部門( Private & Iconic Collections Department )總監Adrian Hume-Sayer表示:「薇薇安的行動主義、藝術和風格意識,融入她創作的每件作品中。她始終關注如何利用自己的名字和影響力,對當今人類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產生積極影響。她曾經說過:『我希望你幫助我拯救世界,我無法獨自完成這一切。』」

延伸閱讀|英國時尚設計師薇薇安.魏斯伍德逝世,享壽81歲

佳士得於國王街舉辦「薇薇安・魏斯伍德:個人收藏」拍賣會外的裝飾。(圖片來源:法新社)

蘇黎世美術館將出售猶太裔藏家被迫釋出的莫內畫作

蘇黎世美術館(Kunsthaus Zürich)在近日與猶太裔織品製造商暨藏家卡爾.薩克斯(Carl Sachs)後代達成協議,將出售館藏的印象派藝術家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於1865/1867年創作的《撐傘的男人》(L’Homme à l’ombrelle / Man with Umbrella),所得將由館方與藏家後代按比例分配。

薩克斯與妻子瑪格麗特(Margarete Sachs)在家鄉布雷斯勞(Breslau)(現為波蘭的樂斯拉夫(Wroclaw))是重要的藝術贊助者,1939年為躲避納粹迫害而逃至瑞士,但在離開德國時每人只被允許攜帶10馬克。早在1934年,薩克斯就已將包括莫內在內的一些畫作寄往瑞士,《撐傘的男人》是他們抵達瑞士數星期後售出的第一幅畫作,直到薩克斯於1943年逝世前總共在瑞士出售13幅畫作——有鑑於當初的時空背景,這可能是他們囿於生計而作的無奈決定。

代表薩克斯家族的律師Imke Gielen表示,他們樂見館方出售此作,認為這是對薩克斯被迫釋出藏品的「公正、公平的解決方案」,至於館方則尚未公布將在何時何地出售這件作品。儘管莫內畫作的市場行情高漲,但依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相關規定,這筆所得需用於購藏其他藝術品,因此未必能有效減緩館方高達446萬瑞士法郎(約合500萬美元)的財務赤字,這主要是2021年擴建之後所激增的營運費用。

「對於任何有跡象顯示受到納粹迫害的藏品,我們都會採取積極且透明化的舉措。」負責督導該館的蘇黎世藝術基金會(Zürcher Kunstgesellschaft)主席Philipp Hildebrand作出如此宣告,「我們當然也對莫內畫作可能將離開美術館感到惋惜。但與此同時,這也證明了我們嚴正看待與執行在2023年發布的藏品出處研究策略(provenance research strategy)。」

蘇黎世美術館將出售館藏的莫內作品《撐傘的男人》,油彩畫布,99×61 cm,1865/1867。(© Kunsthaus Züric)

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槇文彥逝世,享耆壽95歲

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槇文彥(Fumihiko Maki)於本(6)月6日辭世,享耆壽95歲。1995年槇文彥以「藤澤市體育綜合館」一作,榮獲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評審團一致認為此作巧妙融合東西方的建築設計。槇文彥也是繼其師丹下健三(Kenzō Tange)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建築師。

槇文彥,1928年出生於東京,曾就讀於東京大學和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畢業後,輾轉職於芝加哥的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SOM)、劍橋Sert, Jackson & Associates等建築事務所。1965年,槇文彥回到東京,成立了Maki & Associates。

槇文彥師承領軍代謝主義運動(Metabolism)的丹下健三,將建築視為會自由生長、變化與衰亡的有機體,重視都市、文化和人類的共生。1970年代,槙文彥開始研究日本城市與建築空間中的「層序」與「奧性」。在《日本城市空間與奧的概念》中,他提出了「奧」(Oku)這一日本特有的精神概念,如何影響日本城市中的空間配置,並經由建築密度、錯落的路徑以及視覺上的高低重疊性,形塑出日本城市的獨特氣質。槙文彥的研究基於日本禪宗的典雅、簡潔與精鍊,認為透過「奧」能讓即使狹窄的區域也產生深度感。他表示:「理解這種感知空間的方式,對於制定未來城市的設計理念非常重要。」

槙文彥的經典設計包括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紐約4號世界貿易中心、代官山複合設施、機捷臺北車站大廳《竹林瀑布》等。「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團成員之一比爾.萊西(Bill Lacy)曾如此評價:「他以巧妙的方式使用光線,使其像牆壁和屋頂一樣成為每個設計中切實可見的一部分。在每棟建築中,他都在尋找讓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和諧共存的方法。他利用細節來賦予他的結構節奏和規模。」

延伸閱讀|2019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磯崎新:傳承與擴散

延伸閱讀|「對我來說,認識空間就是認識整個社區。」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獲202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日本建築師槙文彥 1999 年 7 月在他位於東京的辦公室合影。 (攝影/Kaname Muto,圖片來源:美聯社)

紐約藝術界一個時代的終結:格萊斯頓畫廊(Gladstone Gallery)創辦人芭芭拉.格萊斯頓(Barbara Gladstone,1935-2024)逝世

代理超過70名藝術家、事業版圖橫跨歐、美、亞洲的格萊斯頓畫廊(Gladstone Gallery)創辦人芭芭拉.格萊斯頓(Barbara Gladstone,1935-2024)於6月16日逝世,享壽89歲。據畫廊表示,當時芭芭拉正在巴黎出差,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發作,經搶救不治而撒手人寰。對此,《紐約時報》以「紐約藝術界彷彿進入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名傳奇藝術經紀人的離世。

出生於費城的芭芭拉,1970年代在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教授藝術史,同時也踏上了漫長的收藏之路;1979年,她正式投身藝術產業、與合夥人在曼哈頓經營起一間她稱之為「紙上作品畫廊」的小型空間,一年後合夥關係破滅,她開設了自己的畫廊空間,此後憑藉其發掘、培養藝術家才華的獨特眼光,不斷擴張事業規模。其代理的藝術家作品從版畫擴展到影像、裝置、繪畫及雕塑等多元創作媒材,除了在紐約曼哈頓的切爾西(Chelsea)藝術區坐擁兩個大型展覽空間外,也設點在上東區(Upper East Side),近年來亦將觸角延伸至歐陸與亞洲市場,陸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2008-)、洛杉磯(2021-)和首爾(2022-)成立畫廊海外分部。一般來說,擁有這般跨國規模的畫廊主幾乎難以親自與所有合作藝術家對話,但芭芭拉仍然以親自參與的方式而聞名,她曾於受訪時表示,「我正在與藝術家交流,那就是我想做的事。」

而在2020年著名藝術經紀人加文.布朗(Gavin Brown)宣布將以合夥人身分加入格萊斯頓畫廊事業經營後,原由「Gavin Brown’s Enterprise」畫廊(1994-2020)代理逾40位的國際知名藝術家,及其自2015年起於義大利羅馬經營的「Sant’Andrea de Scaphis」藝術空間,皆一同併入格萊斯頓畫廊麾下,使其成為當今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

芭芭拉.格萊斯頓(Barbara Gladstone,1935-2024),攝於2007年。(攝影/Andrea Spotorno,© Gladstone Gallery)

格萊斯頓畫廊代理超過70名以上的當代藝術家和藝術家遺產,包括美國的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凱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1990)和伊麗莎白.默里(Elizabeth Murray,1940-2007);錄像暨裝置藝術家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1967-);義大利貧窮藝術(Arte Povera)運動的關鍵人物如馬里奧.梅爾茲(Mario Merz,1925-2003)和阿里基羅.波艾提(Alighiero Boetti,1940-1994);攝影挪用的先驅理查.普林斯(Richard Prince,1949-);照相寫實主義畫家羅伯特.貝克特(Robert Bechtle,1932-2020);伊朗裔美國電影製作人和攝影師席琳.奈沙特(Shirin Neshat,1957-);以及較新秀的明星,如雕塑家萬吉奇.穆圖(Wangechi Mutu,1972-)、攝影師拉托亞.露比.費雷西亞(LaToya Ruby Frazier,1982-)和新媒體藝術家鄭曦然(Ian Chen,1984-)等等。(註1)

畫廊資深合夥人馬克斯.福肯斯坦(Max Falkenstein)、卡羅琳.盧斯(Caroline Luce)、蔡寶拉(Paula Tsai)和加文.布朗在對外公開聲明的電子信件中表示:「儘管我們大家都相信Barbara會永遠活著,但她早已為這一天做準備,並於2016年開始執行她的領導權過渡計劃,當時Max成為畫廊的合夥人。今後,芭芭拉的四位合夥人將繼續領導畫廊,由Max為首帶領團隊,Gavin掌管畫廊與代理藝術家的關係聯繫和其藝術發展,Caroline監督管理畫廊營運和人力資源,Paula則繼續領導亞洲事務並主掌畫廊公關事務。」

延伸閱讀|格萊斯頓畫廊(Gladstone Gallery):多角化的經營策略

參考資料

The New York Times,〈Barbara Gladstone, 89, Dies; Art Dealer With Global Reach and a Personal Touch〉,Will Heinrich,June 20, 2024。

ARTnews,〈Art World Luminaries Remember Legendary Dealer Barbara Gladstone〉,MAXIMILÍANO DURÓN,June 20, 2024。

ARTnews,〈Barbara Gladstone, Legendary New York Dealer Who Minted Art Stars, Dies at 89〉,ALEX GREENBERGER,June 17, 2024。

Artnet,〈Barbara Gladstone, Influential New York Art Dealer, Dies at 89〉,Andrew Russeth,June 17, 2024。

Artnet,〈Barbara Gladstone, Remembered: Curators, Writers, and Friends Pay Tribute to the Revered Dealer〉,Annie Armstrong,June 18, 2024。


作為母親藝術家的權利躍上檯面,非營利組織「藝術家與母親們」釋出每人2萬5,000美元的補助金提供育兒

紐約一個名為「藝術家與母親們」(Artists & Mothers)的非營利組織,推出一項的新補助計劃,針對同時肩負育兒以及藝術創作的藝術家。這項計畫由藝術家瑪麗亞・德・維多利亞(Maria De Victoria)和藝術顧問朱莉婭・特羅塔(Julia Trotta)共同創立,為作為母親的藝術家提供每人2萬5,000美元的資金,用以支付育兒產生的開銷。這項計劃旨在支持作為母親的藝術家,在平衡育兒和創作時所面臨的經濟和後勤挑戰。

首屆獲獎者卡麗莎・羅德里格斯(Carissa Rodriguez)在受訪時強調,這筆資金將協助母親們在育兒的同時,得以保持藝術創作的空間。特羅塔則是表示,這筆補助款項允許受助者根據自身需求,靈活地分配補助,目的是在使藝術家職業和家庭責任之間找到平衡,確保母親們能夠繼續自身的創作生涯。這項補助計畫的設立,無疑弭平了母親身份在創作時面臨的困境,也凸顯出母親身份所面臨的困境。

卡麗莎・羅德里格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女僕》(2018年)。這部由紐約雕塑中心委託創作的4K有聲影片,長達12分22秒,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2019年美國惠特尼雙年展。影片講述了謝麗.利文(Sherrie Levine)在1920年代以水晶與黑色鑄鐵製作的幾件「新生兒」雕塑的故事,展示了這些雕塑在不同環境中的生活狀況,包括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的家。透過將技術介導的生物時間與藝術品的永恆生命放在一起,羅德里格斯發現人類和非人類「生命」的不同品質和條件之間存在短暫的交集,從而更新了兩者的定義與產生的意義。(攝影/Kyle Knodell,Courtesy the artist and Karma International, Zurich/Los Angeles.)

延伸閱讀|謝麗.利文多樣化的挪用策略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