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ABHK 2024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臺灣藝廊參展數突破新高,國際受眾比例較去年增加

ABHK 2024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臺灣藝廊參展數突破新高,國際受眾比例較去年增加

今年是香港巴塞爾與瑞士銀行合作的第十年,MCH交出了一張亮麗的十年成績單,讓香港巴塞爾成為了亞洲最重要的國際藝博會之一。 今年香港巴塞爾,參展畫廊比去年多了66家,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市場內的競合也趨向白熱化。並且在來自於韓國、日本、歐美等國際受眾的比例,有大幅增加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臺灣畫廊的參展數破歷年新高,並且透過在展位中以聚焦式的主題策展,推動臺灣藝術家的國際市場知名度。也就是說,臺灣畫廊在參展的表現上,呈現出了更多實驗,並且提出觀點的空間,大於服膺市場浪潮。

人聲鼎沸依舊:國際受眾比例較去年增加

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簡稱香港巴塞爾)在溫暖的晴天下開幕,今年同時也是瑞士銀行與香港巴塞爾合作的第十年,MCH可謂對這個重要的全球首席合作夥伴交出了一張亮麗的十年成績單,香港巴塞爾成為了亞洲最重要的國際藝博會之一,讓所有菁英畫廊趨之若鶩。那麼,對參展畫廊來說,這張成績單又是如何呢?

今年的香港巴塞爾,畫廊比去年多了66家,恢復了疫情前的水平,市場內的競合也趨向白熱化。不少畫廊在開幕當天與展會之前,便有傑出的銷售結果。而今年來自於韓國、日本、歐美等地的國際受眾,在比例上有明顯增加的現象,有人亦推測,這可能與中國遊客入境香港的限制政策有關。有畫廊業者觀察指出,許多畫廊傾向選擇帶來較有知名度的藝術家作品,大於讓受眾在展會中認識新人。今年臺灣藝廊參與間數破歷年新高,臺灣各大畫廊也在展位中用聚焦式的主題策展(如藝術家個展、主題式策展等)來組織展位,希望藉此推動臺灣藝術家能獲得在國際市場上相稱的重視。換句話說,臺灣畫廊的參展狀態,表現出了更多實驗與提出觀點的空間,大於服膺市場浪潮。

在2024香港藝術現場系列報導中的首篇,典藏團隊率先為您在VIP預展首日,解鎖香港巴塞爾中的臺灣畫廊身影。

圖為2024香港巴塞爾一樓展位平面圖,紅圈標記處為本篇文章將介紹的其中三個展位。分別為:TKG+、安卓藝術以及索卡藝術。(本刊資料室)
圖為2024香港巴塞爾三樓展位平面圖,紅圈標記處為本篇文章將介紹的其中八個展位。分別為:耿畫廊、大未來林舍、尊彩藝術、亞紀畫廊、伊日藝術計畫、PTT Space、采泥藝術、亞洲藝術中心。(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Art Basel HK 2024巴塞爾香港藝術展會243間畫廊名單公布,台灣10間畫廊入選歷年最多

TKG+|1D03

致力於以亞洲觀點詮釋全球當代藝術視野的TKG+此次帶來了彌載映(Mit Jai Inn)、李綾瑄(Jane Lee)、林明弘吳耿禎的新作,本次參展藝術家的創作語彙,都一再從繪畫與圖像等古典媒材既有的框架和語彙中,翻轉其與全球當代藝術語境之間的共生關係。例如李綾瑄以極富想像與創造性的非具象方式,重新詮釋顏料堆疊與畫布框架意義的探索,以回應繪畫悠久的技法與媒材史。吳耿禎的《篝火-編織》系列,則是藝術家將剪紙、編織、繪畫等手藝融會合一,並於紙本媒材中集其美學於一身的作品。林明弘的新作《HIS ROYAL HIGHNESS》則承繼著藝術家一直以來在一種平面化的美學中,讓現成物與藝術形式相互翻轉的創作方法。

致力於以亞洲觀點詮釋全球當代藝術視野的TKG+,此次帶來了彌載映(Mit Jai Inn)、李綾瑄(Jane Lee)、林明弘和吳耿禎的新作。TKG+ 1D03 展位一隅。(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招魂的裝置,關於吳耿禎的「穿牆術」

安卓藝術|1D32

安卓藝術今年首度為香港巴塞爾展位策劃了聯展,以「航行」為題,集結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羅懿君及黨若洪這幾位畫廊旗下重要藝術家的新作。這一主題雖顯浪漫,卻同時也觸及對生命歷程與人類集體經驗的深層關懷,近年來全球社會以不同形式經歷著充滿不確定性的危機與變革,幾位藝術家以各自的藝術敏感捕捉到不同面向,如傅饒新作《失樂園》中複雜而悲憫的全局視角,如黨若洪幾件作品中暗藏的權力關係、從畫面與筆觸流露出既輕且重的開放與張力,如羅懿君在《文明的黑船》中以其特有的香蕉皮媒材召喚出香蕉的殖民史,也如瑪莉娜.克魯斯作品中蔓延的水,也同時具備時空與情感上的複雜多義。

同時在策展角落單元,安卓藝術也推出吳增榮這位中年後從建築轉向繪畫的臺灣藝術家的小型個展,讓國際觀眾親炙其介於水彩與油彩、東方禪意與西方繪畫之間的獨特畫風。

安卓藝術今年首度為香港巴塞爾展位策劃了聯展,以「航行」為題,集結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羅懿君及黨若洪這幾位畫廊旗下重要藝術家的新作。圖為安卓藝術於1D32展位一景。(安卓藝術提供)

延伸閱讀|傅饒「光年」越過山脊與星雲見著的清澈:我追求的始終是事物裡的素樸

索卡藝術|1B01

索卡藝術此次展出楊勛、嚴一能、閰佔城、席時斌、王依雅、飯田桐子、橋爪悠也、張英楠、洪凌九位亞洲知名與潛力新興藝術家作品。楊勛的作品深探人、自然、宇宙的聯繫,通過太湖石的微觀世界引發對生命的反思。嚴一能的作品則利用層疊塗抹與遮蓋等手法,試圖從經驗與記憶中汲取未來,探問生命的本質與繪畫的邊界。閰占城與席時斌則分別從故土印象和建築藝術的結合中,提煉出個人獨到的藝術語言,其中席時斌新作《熊,牛,競爭》,靈感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聖母報喜》,融合了啟示與神秘,展現慾望與知性的複合體。王依雅的工筆畫、飯田桐子的雪國世界、橋爪悠也的動漫風格、張英楠的超現實景觀和洪凌的山水畫,各自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生命、自然和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反思,意圖呈現亞洲當代藝術的豐富多樣性。

索卡藝術於本次博覽會展出楊勛、嚴一能、閰佔城、席時斌、王依雅、飯田桐子、橋爪悠也、張英楠、洪凌九位亞洲知名與潛力新興藝術家作品。圖為索卡藝術於1B01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耿畫廊|3E08

長年以經營華人現當代藝術聞名於全球藝術市場的耿畫廊此次在香港巴賽爾展位3E08中帶來的藝術家組合,呈現了畫廊正在拓寬「華人現代主義」藝術視野的企圖心。這次帶來了王懷慶、蘇笑柏、柬埔寨藝術家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袁慧莉、彭薇與蘇孟鴻等藝術家的作品。其中現於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舉辦回顧展、以及在畫廊空間中舉辦新作個展的資深藝術家王懷慶,在此次展會中帶來的新作,推進了他過往將結構物的空間平面化、再建構的美學,呈現令人耳目一新的創作語彙。

長年以經營華人現當代藝術聞名於全球藝術市場的耿畫廊,此次在香港巴賽爾展位3E08中帶來的藝術家組合,呈現了畫廊正在拓寬「華人現代主義」藝術視野的企圖心。耿畫廊 3E08展位一隅。(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亞洲現代美術館10周年「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盛大開幕,中國皇帝系列等45件名作齊出

大未來林舍|3E14

此次參展,大未來林舍以常玉、吳大羽、陳道明、陳界仁四位藝術家的創作,探討華人藝術家在西方現代主義影響下對東方美學的追求與詮釋,呈現他們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美學的深度對話,也展示藝術家對當代社會的敏銳觀察與回應。常玉將中國傳統與西方藝術融合,透過多樣素材抽象化人體線條,展現從淺色優雅到漆黑東方韻味的風格轉變。吳大羽則從日常生活汲取靈感,將中國筆墨精神與抽象藝術形式結合,創造出獨特的精神氣質與畫面韻調。陳道明以水性顏料探索著媒材、造型和色彩間的關係,在流動的畫面中捕捉著視覺空間的氣韻與動態美。陳界仁的錄像作品深入探索社會關係與身體經驗的新詮釋。此次陳界仁也於大會主辦的Kabinett策展角落中帶來全新的錄像創作《水中倒影》,藉由人物與水影間流動的狀態,探問著中論中「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的義理。

大未來林舍以常玉、吳大羽、陳道明、陳界仁四位藝術家的創作,探討華人藝術家在西方現代主義影響下對東方美學的追求與詮釋。圖為大未來林舍於3E14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尊彩藝術中心|3E21

第十年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會,尊彩以「二十世紀 雋永華人藝術」為主題策劃,聚焦於1920年代開始,台灣在日治時期接受日本西洋美術教育的藝術啟蒙,與其後現代藝術的發展。陳澄波郭雪湖標誌著日治時期的藝術成就,描繪了當時台灣的風景與人文。席德進、蕭勤於戰後來台,在東方哲學精神下,開啟、推動了台灣的藝術創新與抽象繪畫。楚戈與李重重則分別在現代水墨藝術與抽象水墨中貢獻獨到。武玉玲則以原住民圖騰和精神信仰的編織作品屢獲國際認可。這些藝術家以其各自的創作風格,展示了台灣與亞洲藝術之間深遠的影響與發展,同時彰顯自有的特色。

尊彩藝術中心以「二十世紀 雋永華人藝術」為主題策劃,聚焦於1920年代開始,台灣在日治時期接受日本西洋美術教育的藝術啟蒙,與其後現代藝術的發展。圖為尊彩藝術中心於3E21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航向心內的所在——郭雪湖的戎克船

亞紀畫廊|3D30

首次參與香港巴塞爾,亞紀畫廊於「亞洲視野」展區呈現陳庭詩個展,專注於藝術家1960至1990年間的多件雕塑和陳庭詩利用甘蔗版製作的木刻版畫。陳庭詩的藝術生涯見證了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變遷,自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曾以愛國漫畫和政治漫畫在抗戰期間及初至台灣時活躍。1947年的政治紛擾使其沉潛了十年,直到1950年代末才與秦松、李錫奇、楊英風等人創建中國現代版畫會而再度活躍,並將更具現代主義的版畫從台灣帶至海外。1960年代末,陳庭詩開始運用現成材料創作雕塑,特別是在高雄的拆船廠中尋找材料製作鐵雕,創作出融合工業廢料與有機形態的作品。從版畫、彩墨到鐵雕,不難看見陳庭詩多樣的嘗試與從生命中淬鍊出的精神性。

首度參與香港巴塞爾的亞紀畫廊於「亞洲視野」展區呈現陳庭詩個展,專注於藝術家1960至1990年間的多件雕塑和陳庭詩利用甘蔗版製作的木刻版畫。圖為亞紀畫廊於3D30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伊日藝術計劃|3D22&光映現場

伊日藝術計劃於Insight展區中,帶來臺灣中生代空間裝置藝術家陳松志的個展「陳松志:物外」,畫廊精選了藝術家十年來三個系列中的精選作品,以此呈現他在臺灣空間裝置藝術脈絡中的獨特位置,藉此嘗試於國際藝術現場中,以個展式的展陳與全球當代藝術機構產生更深度的對話。畫廊團隊也特別在現場以三種照明的層次,來表現作品從昏暗到明亮的空間情境表現。除此之外,伊日藝術計劃合作的台灣影像藝術家吳家昀,也在「光映現場」展位中,帶來影像作品《無盡》,該作始於藝術家思考卡繆對西西弗斯神話的詮釋,摸索三個人在無盡的倒數中,共同經歷著周而復始的日常。

伊日藝術計劃於Insight展區中,帶來臺灣中生代空間裝置藝術家陳松志的個展「陳松志:物外」。圖為伊日藝術計計劃 3D22 展位一隅。(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陳松志:物外」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3D22):別境是眺望遠方、卻又告別此地

PTT Space |3C47

PTT Space在「亞洲視野」單元帶來席德進個展「暗示」,由現居美國的臺裔策展人邱上源策劃。此次展出席德進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創作的私密肖像,這些肖像有些是當年的委託創作,有些則是藝術家個人純然的自發創作,在巧妙的布展設計下,他們的視線匯聚於正中的美男肖像——那是此次展覽聚焦的重心,席德進描繪其愛慕的繆思莊佳村,而我們透過這樣的凝視與表現,尋找觀看這位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第一位公開出櫃的酷兒藝術家的不同角度。展示現場也以具備時代氛圍的物件佈置,包括當年席德進寫給莊佳村之書信的複製內容,作品懸掛的高低也暗示觀看的視角與姿態。

同時「光映現場 FILM」單元也有PTT Space帶來的三位藝術家黃萱、乾真裕子和Lêna Bùi的錄像作品,分別從各自不同的創作脈絡中,發展出對於生命與生存之多重可能的演繹。

PTT Space在「亞洲視野」單元帶來席德進個展「暗示」,由臺裔策展人邱上源策劃,展出席德進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創作的私密肖像。圖為PTT Space於3C47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跳脫二元對立的視角,談席德進肖像畫中的酷兒凝視

采泥藝術 |3C22

采泥藝術首度參與香港巴塞爾,在「亞洲視野」單元呈現霍剛個展,這也是畫廊為這位已過耄耋之年仍創作不輟的藝術家,近期舉辦的多場作品展之一。近年來霍剛返老還童般的活潑色彩運用、愈發多元的幾何造型實驗,同時也延續貫穿其整個創作生涯的對文字造型及幾何延伸的探究:點、線、面之間的變奏在展出的作品間一覽無餘。采泥藝術同期也為霍剛在香港中環交易廣場中央大廳規劃展出,南京金陵美術館舉辦霍剛回到故鄉的「再遇.歸來」也將在4月9日開幕。

采泥藝術首度參與香港巴塞爾,在「亞洲視野」單元呈現霍剛個展。圖為2024香港巴塞爾采泥藝術3C22展位一景。(采泥藝術提供)

亞洲藝術中心|3C33

亞洲藝術中心在「亞洲視野」單元帶來朱銘個展,這也將是亞洲藝術中心繼近三年來台北的三次朱銘個展後,今年六月即將把其作品帶到北京的畫廊空間之前,所規劃的一次重要國際亮相。此次展位引人矚目的是包含朱銘的石雕「太極系列—太極拱門」與銅雕「太極系列」作品,對於熟悉作為木雕大師的朱銘的觀者而言,這兩種媒材截然不同的媒介特性,表現出他在創作生涯中晚期愈發如火純青的精準與力道,為國際觀眾了解這位重要藝術家提供了更多角度。

亞洲藝術中心在「亞洲視野」單元帶來朱銘個展,最引人矚目的是包含朱銘的石雕「太極系列—太極拱門」與銅雕「太極系列」作品。圖為亞洲藝術中心3C33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ARTouch編輯部( 167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