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雖導致全球重要藝術場館接連閉館,卻也間接激勵各美術館與博物館,推陳出新各類公共服務措施,透過無國界的網際網路,進一步消弭藝術的認識門檻。
MoMA線上課程——「什麼是當代藝術?」。(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MoMA攝影部門策展人莎拉.邁斯特(Sarah Meister)於館內攝影典藏室講授「透過攝影看世界」。(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紐約現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MoMA)便為其中之一,在上個月12日宣布暫時關閉實體館舍後,除了隨各界一起推出線上展廳,亦自本月17日起,於線上學習平臺Coursera免費開放五門線上課程。展示其豐厚的館藏資源之餘,為全球觀眾揭開美術館91年歷史的面紗,進行更多層次的知識交流。MoMA表示,課程將帶領參與者直接聽取藝術家、設計師等的現身說法,更為細緻地觀賞其館藏與展覽,並望能與大眾共創新的學習社群。
藝術家波普L(Pope.L)於「什麼是當代藝術?」中,帶領觀眾遊訪紐約街區。(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什麼是當代藝術?」中的「領土與過境」(Territories & Transit)講次深入Rael San Fratello工作室,探討其2019年於美墨邊界牆架設的蹺蹺板作品《轉換牆界》(Transforming the Wall)。(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什麼是當代藝術?」(What is contemporary art?)透過1980年代至今超過70件作品試回答此提問,並著重近十年的當代藝術發展,貼身接觸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其中共五個講題勾勒出MoMA對當代的想像取徑,比如含括媒介轉向與邊界跨越等問題的關注;「現代藝術與創意」(Modern Art & Ideas)則跳脫對現代藝術的時間軸與流派認識,從空間場域、身分認同、日常物件、藝術與社會等主題,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實踐;「工作室之內:戰後抽象繪畫」(In the Studio: Postwar Abstract Painting)分別以各一獨立專題深入聚焦七位紐約畫派(New York School)藝術家──包括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草間彌生(Yayoi Kusama)、艾格尼斯.馬丁(Agnes Martin)、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艾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理解其生平、材料、技法與思想等實踐外,也因「戰後」的時間標記,帶入了更多歷史脈絡的討論。本單元不只考驗著美術館如何透過工作室展示與線上導覽重現繪畫的身體感,MoMA更透過活動設計,邀請民眾展開自己的抽象畫創作。
「現代藝術與創意」力求重新將現代藝術與個體產生關係。(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現代藝術與創意」跳脫線性時間軸與流派,以主題分類的方法介紹現代藝術。(擷取MoMA YouTube頻道)
MoMA修復師與藝術史學者柯瑞.奧古斯丁(Corey D’Augustine)於「工作室之內:戰後抽象繪畫」宣傳影片中模擬分析艾格尼斯.馬丁(Agnes Martin)的畫作。(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另外兩堂則分別針對時尚與攝影開講:「時尚作為設計」(Fashion as Design)選取超過70件經典或時下衣著配飾,分享時尚在形式與功能、自動與手工、標準化與客制化、普及與自我表達、實用主義與烏托邦視野等生產張力;「透過攝影看世界」(Seeing through Photographs)則借用美術館自身館藏,回望攝影術近180年的歷史,探討攝影的多面向使用,諸如藝術表達、科學探索、紀實、人像與歷史檔案等。本單元更提供中文字幕,供觀者參照。
「時尚作為設計」中,服裝設計師嘗試為MoMA史上第二次的時尚展覽「物件:時尚摩登嗎?」(Items: Is Fashion Modern?)重現李小龍1971年電視劇《血灑長街》(Longstreet)造型。(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五門課程由館內各級策展人、研究員等擔任講師,每個單元內涵四到十講次,提供豐富的教學影片、閱讀資料與練習測驗。MoMA並為大家精算好各講次所需的時間,完成一門主課程共約需花上11至24小時不等。民眾可按自己的行程,彈性地擬定學習計畫與截止日期。MoMA將這五門課程皆定調為初級,旨在於此封閉之非常時期,疏通藝術傳播與學習的渠道。當愈來愈多資源隨著疫情衝擊向大眾敞開,危機或許也是轉機,促使各界再探藝術的公共性問題。
「什麼是當代藝術?」參訪藝術家工作室。(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透過攝影看世界」線上課程中開展MoMA自身館藏為例。(擷取自MoMA YouTube頻道)
童詠瑋( 52篇 )追蹤作者
藝評人、獨立編輯。關注橫跨視覺、表演、影像與數位藝術等領域。曾任《典藏ARTouch》編輯、絕對空間展場經理,參與《Fa電影欣賞》、《藝術觀點ACT》執行編輯,書寫另也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臺灣數位藝術網》、《放映週報》等平台。紀錄片研究論文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現主要研究旨趣為影像理論、左翼文藝、媒介研究、媒體行動主義等。E-mail: tungyungwe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