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於今年10月29日,國家兩廳院音樂廳盛大揭曉獲獎名單。由臺灣藝術家戴素貞的作品《浪花》勇奪金獎。義大利藝術家福羅西尼(Selene Frosini)的作品《Thourgh the orizon》摘得銀獎。羅馬尼亞藝術家墨哥沙努(Petre-Virgiliu Mogosanu)的《FRAGMENT OF EXISTENCE》和土耳其藝術家杜爾甘(Ümit Turgay Durgun)的《Kiss of Life》並列著銅獎。優選藝術家則有四位入選,為一位法國藝術家,高弗里特(Sylvestre Gauvrit)的作品《Coco》,以及三位臺灣藝術家,分別為:戴士偉的《時間/空間:被遺忘的時光》、游宗穆的《蓊》與徐均育以銅、鐵線製作《廟前群聚》。
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典禮舞台打造幾何雕塑造形的牆面,突顯雕塑與空間的戲劇性與張力。現場帶來了聲樂、鋼琴三重奏以及芭蕾舞等多重表演。開場由女高音鄭思筠演唱《回憶》(Memory)、而後由男高音王典演出義大利的民謠《歸來吧!蘇連多》。接著鄭思筠與王典合唱《歌劇魅影》,曲調高亢激昂、歌聲繞樑不止,為典禮更添心潮澎湃的氛圍。
本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共有25個國家、138件作品參與角逐。獎項開辦至今12年來共計來自63個國家的1,152位傑出藝術家共襄盛舉,91位獲獎者嶄露頭角。今年更添伊拉克、荷蘭與拉脫維亞三個國家的參與,再次刷新歷史紀錄。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麗寶基金會)邀請到法國知名雕塑家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校長波多野泉(Izumi Hatano)、英國當代水下雕塑家傑森.德卡雷斯.泰勒(Jason deCaires Taylor)、臺灣知名雕塑家黎志文、移動雕塑先驅韓旭東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以及日本東京大學藝術大學名譽教授伊藤隆道(Takamichi Ito)等國際知名藝術家與學者擔任評審。
評審團主席伊藤隆道針對本次評選過程表示:「對於這次的評選,每位評審都有很多的見解及看法。這次作品的質地都非常好,評選過程難度很高,需要經過很多次的討論,才能達到共識。希望所有入圍決選的藝術家可以從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出發,站上更大的舞台,擁有很好的表現。」
中場表演由鋼琴家盧易之帶來極具臺灣特色的《桃花過渡》變奏演出,隨後大提琴家蕭恩邦大提琴演奏、盧易之伴奏以及芭蕾舞者黃庭瑋在舞台上翩然起舞的《天鵝》,最後則由盧易之、梁茜雯與蕭恩邦共同演出鋼琴三重奏《查爾達斯》,將典禮推向更高潮。
目前攻讀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博士學位的金獎得主戴素貞,在獲獎感言中提及:她的作品《浪花》由親朋好友共同回收的寶特瓶,經過了粉碎和加熱等工序後製成。除了呼應今年的主題「重生」(Rinascimento),也是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與人類行動的連結。她認為無論是在藝術作品與其他眾多事物中,人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唯有通過人類的行動才能改變整個世界。除回應環保議題之外,作品中的美學呈現更是獲獎關鍵。評審團主席日本藝術家伊藤隆道表示:「《浪花》針對時代所產生的問題點,完美呈現在藝術表現,並成功轉化在作品中。作品的層層堆疊深入到細部結構,具有其相當密度的表現力。」
董事長吳寶田深受雕塑藝術蓬勃發展之感動,典禮現場宣布:下一屆(第七屆,將於2024年徵件,2025年頒獎)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獎金增加一倍,總獎金額來到480萬元,給予藝術家更多鼓勵與創作支持。
並且第七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合辦國將由法國在臺協會主任巴黎思(Franck Paris)交棒予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紀大為(Davide Giglio)。在交接儀式上巴黎思表示:「在這屆的雙年獎看見了臺灣與法國間在藝術上豐富的對話與交流,也很開心看見評審團中有法國的藝術家代表。未來,能夠把下一屆的共同主辦國家交棒給也是文化藝術大國義大利,感到非常開心。」
儘管過去三年全球深受疫情影響,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仍堅持為藝術的付出,而未曾停辦。期冀藝術創作能超越環境與框架的束縛,展現藝術的普世價值與堅強韌性,使藝術透過創作可以承載無限希望。今年也同時是「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的20週年,董事長吳寶田對此頗受感動地表示:「20年來,我們珍惜這個為臺灣奉獻服務的契機,堅持初衷努力前行,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因為有藝術家的參與,讓基金會充滿了向前的熱忱與能量。」執行長吳秋賢則是期許透過推廣藝術文化,延續麗寶基金會「文化建築.建築藝術」的核心理念,推動臺灣藝術生態圈永續發展,為臺灣藝術與國際舞台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