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小小建築師報到】05.專家怎麼說──看懂大自然的秘密 ,從大自然汲取靈感 !

【專題|小小建築師報到】05.專家怎麼說──看懂大自然的秘密 ,從大自然汲取靈感 !

曾在瑞典研讀兒童文化設計的林宇儂老師,長期專注於研究城市兒童與大自然的連結。這一次,老師要來和我們談談:如何看懂大自然的秘密 ,並從大自然汲取靈感 !

文│林宇儂(瑞典哥德堡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HDK-Valand)設計碩士 兒童文化設計)

曾在瑞典研讀兒童文化設計(Child Culture Design)(註)的我,畢業時的論文專注於以設計為方法,研究城市兒童與大自然的連結;帶著歐洲的經驗回到亞洲後,陸續舉辦了20多場的「Crowned by Nature 大自然的加冕」,就是濃縮了論文及畢業作品的核心概念後所誕生的親子工作坊,也是這次課程中實作部分的原型;將文字理念以活動的方式讓孩子在過程中觀察、接觸生活中的自然。

在美感教育逐漸被重視且多元發展的現在,以及自身在兒童美感教育的脈絡下,2022寒假很高興透過長虹教育基金會邀請,跟建築設計專業的林建成老師和從事建築及都市規劃之徐智暖老師一起,帶著孩子們一起「蓋美」,運用自然觀察與聯想,打造屬於孩子自己的自然村!

註:「兒童文化設計(Child Culture Design)」是瑞典哥德堡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一門研究所課程,其內容橫跨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及行為學、教育學等領域,除了關注兒童相關議題,對我而言,「為兒童(或和兒童一起)設計」是其中重要的命題。(更多兒童文化設計相關的文章,可以在典藏美感教育系列專欄中找到。)

失去山林的孩子,以設計豐富對自然的感知

美國資深記者 Richard Louv 在他的著作《失去山林的孩子》(Last Child in the Woods)中提出「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的現象,他認為缺乏與大自然的接觸,導致兒童出現一系列令人擔憂的病症,包括兒童肥胖、缺乏注意力、感覺遲鈍、抑鬱等等。書中也提到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同時也是時任國際遊戲協會(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 IPA)主席的摩爾(Robin Moore)在一項研究計畫中發現「人們對於自然的基本體驗正在被取代,電子媒介給人的體驗是間接的、替代的、經常失真、雙感官的(僅視覺及聽覺)、且是單一形式的。」過度黏著於電子產品和缺乏接觸大自然,對兒童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已不再是新發現,然而每次新的調查數據出現仍讓家長焦急萬分。

如何在繁忙的現代城市生活中找到方法,需要大家集思廣益。近年以接觸自然為主題的課程活動如雨後春筍,能以設計的角度切入規劃活動與課程,增加、豐富孩子接觸自然的可能性,是我這次課程規劃的目標。

回到自然中練習-開啟對自然的感知能力

在課程的開始,我首先提出了一個開放的問題:什麼是美?邀請孩子自由發表,簡單的討論對美的感受後;進入了介紹原美感原理環節,用大自然與建築的案例,搭配遊戲、互動問答的方式,讓孩子練習找出「重覆」、「漸層」、「對稱」、「律動」等美感。

課程設計中,自然中觀察以及採集是很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倍受孩子們喜愛的過程;這次合作的淡水區水源國小,正是一所被大自然包圍的小學,我們讓孩子分組在校園中,戴上才剛學習到的「美感眼鏡」,觀察並記錄下來這些圍繞在身邊卻常常擦身而過的各種美,互相分享,也鼓勵孩子在過程中撿拾、適度地採集自然材料。這樣在生活週邊小型的、常常錯過的自然樣貌,我喜歡稱它們為「小自然」,希望透過這樣的練習讓孩子打開感知、激發好奇,在未來更能夠對身邊的環境產身自主的好奇心,主動的發現從中得到靈感與學習。

圖片提供:林宇儂、長虹教育基金會

穿戴的建築-大自然的加冕

承接上段的戶外觀察及採集,藉由在戶外的活動,讓感官放大、身心放鬆,直接感受並且學習大自然的美妙。回到教室內,將採集來的植物一字排開,搭配事先蒐集的自然素材,開始發想故事、動手吧!我們把建築的維度縮小成為戴在頭頂的建築,以自然素材直接創作;有別於平時孩子習慣用的畫材及美術材料,自然素材具有更多有機的美感細節,也能夠激發更多的想像及聯想,用開放式的引導,以花草果枝構圖創作出一頂屬於自己的頭冠,為自己加冕!

圖片提供:林宇儂、長虹教育基金會

大自然的超能力- 從國內外的仿生設計到高第的自然靈感

這次建築營隊的對象是10-12歲的中高年級孩子;在與長虹教育基金會討論的過程中,在原本「大自然的加冕」工作坊的內容基礎上,增加了知識的廣度及深度,帶入這個年齡層可以吸收的美感原理,除此之外也在建築的領域中以高第為例,向大師學習自然靈感的轉化和應用。

高第的建築風格與靈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感深深影響,加上他無邊際的想像力,諸如花苞、海螺、蜂巢、海浪、樹幹、棕櫚葉等等,都是他取經的對象、創作的繆斯。而高地也成為這次建築營隊的精神象徵;課程中我帶著孩子一起認識高第在巴塞隆納的傑作,也把高地的設計語彙轉譯給孩子,讓他們在他們共同搭建好的自然村裡,為建築加上靈魂之窗。

圖片提供:林宇儂、長虹教育基金會

後記

這次的建築營隊有兩梯次,分別在淡水半山腰上的水源國小,及台北市蛋黃區的華山大草園旁,有些人問:「這樣不同環境下的孩子有沒有甚麼不同?」在我的觀察中,淡水山腰的孩子在自然中顯得更自在、跟自然的互動也更多,也許是自然的教育早以融入在教學之中;也或許是台北市中心因為城市綠地面積的限制、自然樣貌不及郊區這麼豐富有趣,讓都市的孩子相對在自然中顯得羞怯;這是我在看到這兩場孩子少數的不同之處,也算是不同於刻板印象中的的城鄉差距吧。而可貴的是,兩梯次的孩子在我與他們比較認識之後,都能感受到他們好奇與開放的本質,這就是孩子的共有超能力。

【專題|小小建築師報到】文章推薦

01.小學徒們集合囉!長虹教育基金會《蓋美!高第的自然村》營隊,帶孩子用自然打造高第的自然村。

02.小小建築師養成計畫──推薦線上學習資源動手玩+建築師說故事實體活動!

03.從繪本認識世界建築大師!札哈.哈蒂、柯比意、 安藤忠雄、萊特、高第

04.小小建築師推薦選書──風靡大自然的動物建築師來啦!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382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