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儂

設計師;專注於兒童文化/權利之探討及設計。近年以兒童與自然關係之設計作品參加德國/日本/瑞典等地展覽及研討會,2018年受韓國高陽市兒童博物館之邀請舉辦「Crowned by Nature」工作坊;成立Studio Uno,近期以「自然感知提案」持續以工作坊、產品設計及裝置藝術,推廣探索認識城市內的小自然。畢業於瑞典哥德堡大學設計與工藝學院(HDK)設計碩士,主修兒童文化設計(Child Culture Design)。

以遊戲參與國際:2023國際遊戲協會三年大會在蘇格蘭
「遊戲/玩(Play)」不只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法工具,亦可促進兒童的認知、情感發展、社交能力、創意與表達以及身體的運動與...
【專題|跟孩子一起暢玩美術館!】08.都柏林市中心屬於孩子的文化藝術中心方舟-The ARK
經過精心修復的外觀隱藏著現代的規劃,是專為增強兒童的文化體驗的設計,兒童友善的設計及細節在參觀實可以充分感受,這些設計從...
後疫情時代孩子與社會的重新連結! 第10屆「城市中的兒童」世界研討大會,愛爾蘭都柏林直擊觀察
當我介紹在臺灣發生的街道遊戲、兒童參與工作坊、兒權倡議活動時,來自各地的兒童專家不時點頭認同、記下作為參考、或大膽的提出...
【美感教育專欄】為孩子打造「專屬感」的空間、建築到景觀設計
希望在兒童遊戲樣貌改革的潮流中,除了講求特色、功能、共融之外,也能放慢腳步,兼顧美感的呈現,與現地自然環境、生態的呼應以...
【美感教育專欄】賦權於兒童的設計:談論不完美的情緒感受
這篇的前半段,則希望從兒童的視角為出發、靈感,以日常的設計鼓勵孩子「自在地當孩子」,延伸他們的創造力與好奇心,賦予他們應...
【美感教育專欄】「兒童權利公約」如何被兒童設計師所活用
為兒童設計的靈感,除了從生活日常的觀察中發現議題、問題而靈光乍現,與第一手接觸兒童的人交流討論也總是收穫滿滿。除此之外,...
【美感教育專欄】親子如何調適自然匱乏:以體驗設計鼓勵兒童探索自然
接著上一篇談到兒童與自然的主題;以我自身的設計經歷為例,除了用產品設計讓自然的體驗在家的環境中持續發酵,也想分享近年來在...
【美感教育專欄】設計提案:孩童與自然的互動關係,以瑞典環境為例
人與大自然互動所帶來的好處不勝枚舉,對兒童的認知及心理發展的益處更是當代許多學者及教育系統研究、提倡的方向。在接下來的文...
【美感教育專欄】談兒童的文化設計與權利的新興領域
20世紀開始,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理論關於兒童的研究漸多,兒童的主體性、主動性及各種權力也更被重視,圍繞兒童研究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