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參加在布魯塞爾舉辦的第11屆「城市中的兒童」世界研討大會之後,我正式開始了比利時兒童友善博物館之旅!
在這趟旅程中,我爬梳整理了比利時的兒童相關博物館及機構,並最終安排了到布魯塞爾(Brussels)和根特(Ghent)兩座城市實地參訪五間兒童友善博物館,一探在歐洲文化最為多元的國家裡,「兒童友善」這一議題的思考和實踐。
城市中屬於孩子的「宅邸」
在「城市中的兒童」閉幕式後,我與新舊朋友們約好下次再見,隨後匆匆前往已約好的參訪地點─位於比利時首都市區偏南端的布魯塞爾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Brussels/Musée des Enfants)。
從城市的最高點;也是研討會舉辦地的藝術之丘(Mont des Arts)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出發,乘坐公車大約25分鐘,沿途欣賞從精緻的新藝術裝飾建築群,過渡到可愛的住宅區的風景。下車後再走一小段上坡路,就能見到坐落在一大片花園中的那座「宅邸」─布魯塞爾兒童博物館。乍一看,很難確定這座宅邸就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王國,直到我看到那個大紅色的象頭馬身雕塑,以及那個熱情的「Say Hi」博物館標誌。
博物館自1976年創立以來,一直對家庭與學校開放,至今已擁有近50年的歷史。1986年,博物館正式進駐這座三層樓高的宅邸,其核心理念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這也是每個展覽的目標。館員在訪談中提到:「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好玩場所,更是一個讓孩子們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空間。」
兒童博物館中的特殊角色:「內容動畫師」
一踏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看似隨時準備起航的巨型熱氣球,為孩子們預熱一個充滿探險與發現的心情。
本次參訪中,我有幸由擔任「Animator」(內容動畫師)的Sandra做我的導覽員。內容動畫師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職位,他們運用創意思維將展覽內容生動地演繹,透過提問、遊戲和戲劇等方式引導孩子深入體驗及討論展覽主題;最關鍵的是,他們擅長賦予觀眾發言的權利,並傾聽他們分享的故事,激發觀眾「參與」的願望。這樣的角色彷彿融合了導覽員、孩子王/遊戲工作者(Playworker)和主持人的重要特質於一身。
以多元視角談論「成長」
當期展覽的主題為「成長的翅膀(Wings to Grow)」,劃分為六個展區。透過不同的情境、提問及工具,讓孩子們探索「成長」—每個人都必經的人生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動線沒有固定的參觀順序,在Sandra的引領下,我們從最上層開始參觀。
三樓的「祕密花園」展區讓孩子們可以選擇一個他們喜愛的專屬小空間,不論是獨處還是邀請朋友一同,都可以在此放鬆、孕育夢想。此外,他們還可在森林空間中談論和分享成長中的煩惱、情緒。此展區較少知識性內容,主要提供一個令孩子感到自在且安全的空間。
二樓的「世界文化」展區則介紹了不同的成長文化,從語言、儀式、問候到服裝等方面讓孩子認識世界,學會尊重並包容多元文化,也鼓勵他們融入其中,期待孩子們能共創一個讓每個人都感到美好的未來世界。
呼應這一理念,展區一側設有一張大桌,牆上寫著「我創造的世界」,桌上擺放著一大塊突出的大陸模型和四個凹槽角落,提供創造世界的材料,邀請孩子們設定自己世界的法律、規則,以實現一個每個人都受歡迎、平等的社會,同時歡迎天馬行空的瘋狂想法!
一樓的「超級英雄」展區中,每位孩子被邀請穿上超級英雄的披風,一同探索「班和莉莉」這兩位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幫助他們找到解決方案。例如,當班轉到新學校上學感到緊張時,孩子們可以從「超級解決方案」中選擇如「陪他聊天」來幫助他緩解緊張情緒,從而提供孩子們同理心的培養以及面對未來類似困境的討論和練習機會。
回到大廳,展區中央裝置了一艘以翅膀作為帆,象徵成長與生命起航的船。轉動船上的舵輪可使翅膀拍動,孩子們爭相在這艘適合他們尺寸的船上玩起角色扮演,看著孩子在專屬他們的船上掌舵、遊戲,孩子的自主、冒險、探索的精神象徵的恰到好處,看著很是感動。
此外,一個名為「屬於我的成長步調」的亮點設置在一面牆上,展示了從1到10歲的成長階段格線,旁邊擺放著一些代表大事件的磁貼,如「開始獨自睡覺」、「學會騎腳踏車」、「自己去購物」等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排列這些事件,進而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節奏,這些成長里程碑最終都會實現,只是時間順序不盡相同。
除了「成長的翅膀」這一主題展覽之外,布魯塞爾兒童博物館還設置了手工藝/繪畫工作室與烹飪工作坊,並邀請專業老師開設多樣化的課程,長期引導孩子們探索各式各樣的興趣與學習。此外,童話故事角落和兒童戲劇舞台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使用或預約的空間。
博物館更定期將這些豐富的工作坊與故事內容帶進醫院與學校,透過外展服務與孩子們互動。其中「童話故事工作坊」尤其受到孩子們的熱愛,在我參觀的期間,這個工作坊始終座無虛席;其空間設計巧妙地營造出一種神秘森林的氛圍,中央是一本巨大的故事書,其頁面開始時是空白的。工作坊的主持人會邀請孩子們從「故事情節」的盒子中抽取畫面,共同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故事,這不僅鼓勵了孩子們的創造力,也讓他們體驗到「自己」能成為故事的創作者,與大家分享。
整體而言,「成長的翅膀」展覽以及博物館的其他活動,都在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探索機會的自在環境,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從遊戲中探索關於自己與世界,並在成長的道路上擁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氣。
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樣態
兒童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界的一種特別存在,起源於美國,近年來已在全球各地蓬勃發展。其形式多元、種類繁多,在我近幾年在歐洲的兒童相關博物館參訪觀察中,有許多相似於此館;較小量體、私人經營;的兒童博物館,在議題內容的深度及多元程度都令人驚艷,且各具特色。
在這次參訪中,館員也提到這檔展是創館以來的第17檔主題展覽。但因經費的關係,博物館的展覽不會大幅度的全面更新,而選擇以小規模,逐一更新展間的方式逐步進行,強化了各檔展覽之間的脈絡連貫,也藉此不斷地強調博物館協助孩子「認識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核心理念。
布魯塞爾兒童博物館在營運上雖然沒有最高預算、最充足的人力,這或許得益於館內所有展覽從內容選定、策劃到展示物的設計及製作,都是館內人員親自包辦,在內容的面向及廣度、設計轉譯的方式上都緊密貼合其理念,且能感受到從經驗的累積中進化,他們長期的經營經驗顯示,過度依賴「科技互動」可能會使孩子的體驗變得淺薄且單一,因此在他們當前的設計哲學中,避免加入非必要的科技互動,從現場孩子高度投入探索、遊戲的狀態可知這樣的決定並沒有降低孩子對此館的興趣。
小記
為什麼展示的文字量看起來這麼多?
在觀察到文宣、指示設計時,就不得不談到比利時的文化多樣性。比利時的文化多樣性源於其北部為荷語區,南部為法語區,而兩者的交接地,即首都布魯塞爾,則是一個雙語區域。全面雙語的指示、路牌行成了獨特的文化風景。這樣的風景在兒童博物館中也不例外,光想到所有的文宣指示都要做三份(含英文)就感到頭隱隱作痛,更不用說多一種語言在排版、配置的美感上是加倍的困難,導覽、活動都必須準備三倍,從設計及營運的角度都不得不致以更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