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以身體為出發點,玩出情緒力】08.平靜比快樂重要,平靜下來才能專注

【專題│以身體為出發點,玩出情緒力】08.平靜比快樂重要,平靜下來才能專注

當孩子學會在無聊中探索,在獨處中感覺安心與平靜,他們會自然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玩耍方式」與「調節機制」。

近幾年的工作經驗中,對於挫折忍受、情緒暴走或低落、人際互動有狀況、拒學情況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這些情況背後,其實隱藏著孩子內在的不安與緊繃。經過了解和處理,其中很大一項原因,與孩子未有充分自由玩耍、只長期依靠手機快速獲得刺激滿足、或是未適時紓壓/喘口氣…都有關。

大腦、身體各項感覺和神經系統都仍在發展的孩子,是透過「玩」、「非結構式」等不牽涉特定技術或內容的方式學習。孩子從「身體感覺」、「肢體動作」等獲得豐富回饋、經驗,這也會形塑孩子大腦的發展、影響大腦的整合。但這些經驗,似乎已慢慢演變成許多在電腦、平板、手機上進行的靜態網路遊戲取代。

當環境創造一個讓孩子可以「自由感受」與「安全表達」的空間。大人可以提供一些開放式的素材,例如布條、球、畫筆等,再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與自由去探索,找出各種玩法,而不是急著介入或導引。

當孩子學會在無聊中探索,在獨處中感覺安心與平靜,他們會自然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玩耍方式」與「調節機制」。這不只是創造力的展現,更是情緒韌性的建立。情緒也會更穩定,在面對各種困難時也會越懂得彈性以對。

許多學習的目標不是讓孩子表現得多厲害,而是陪伴他們找到一種內在的節奏與平靜。這份平靜,會讓他們更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更能柔軟而有力地成長。

平靜感│繪本選書

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

我喜歡這本繪本裡的故事和畫面、色彩,帶著讀者一步一步地遠離已被手機佔大部分的日常,探索大自然裡,身體走著走著,所經驗到、看到、觸碰到、感受到的,也都一點一滴地累積著。

讀完後的所感受到的生活感與平靜感。尤其創作者對於故事結尾的安排,看以日常,卻能感受到如畫面空氣中的香氣、霧氣籠罩著彼此,不用過多的語言,也能感受到彼此的靠近。

獲得平靜感│身體遊戲

平靜感像是自由蝴蝶

  1. 坐在地板上,把手放在肚子上,吸氣~肚子鼓起來,吐氣~肚子消下去,跟著呼吸,雙手像蝴蝶輕輕拍翅膀。再做一次~吸~吐~像是身體裡的小蝴蝶在呼吸。
  2. 想像你在空中飛舞,雙腳輕輕地移動,像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
  3. 最後蝴蝶找到一朵花,慢慢地停下來。再慢慢蹲下,然後到躺下。雙手放在肚子上,身體鬆鬆的、呼吸慢慢的,輕輕地呼吸~

結語

在現今節奏快速、資訊爆炸的生活環境中,孩子的心也經常被拉扯在各種刺激與期待之間。而「平靜比快樂更重要。」,因為只有當孩子真正平靜下來,才能夠專注、感受自己,並從內在萌發出創造力與適應力。

延伸閱讀

【專題│以身體為出發點,玩出情緒力】07. 焦慮,是種天然的保護反應

【小典藏|愛閱讀】《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學習辨識情緒與身體感受,引導孩子思考討論情緒主題繪本推薦!

【小典藏|愛閱讀】《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協助孩子從身體感受中培養調節情緒的能力

蘇鈺茹( 14篇 )

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舞蹈治療碩士、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298號)曾任高雄市教育局學生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諮商輔導組兼任心理師、新北市私立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教師。現任高雄美國學校兼任心理師、台南自然就好諮商所合作心理師,經營FB粉專「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相關著作:《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心理師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彈性,陪你在育兒的路上好好照顧自己》、合著《不想談也沒關係:心理師帶你以非語言方式,為封閉的心靈打開些許空間,擺脫失落,獲得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