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的「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Green Island Biennial,以下簡稱人權藝術季)將於2025年5月登場,於今(18)日公布策展主題與參展藝術家名單。本屆人權藝術季首次以雙年展規格辦理,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與獨立策展人張文豪及曾哲偉共同策劃,以「一四九海浬的時間:抵抗遺忘」為主題,共邀請23位國內外藝術家參展,包含7組國際藝術家,並有17組藝術家將帶來全新委託創作。而自11月26日起,也將攜手五位藝術家代表參加「2024濟州雙年展」交流計畫,於濟州現代美術館展出作品。
1951年5月17日,第一批政治犯從基隆港出發,歷經149海浬的旅程抵達了綠島,這些政治受難者於白色恐怖時期被迫於綠島長期監禁,並被迫進行「思想改造教育」及強迫勞動;時過境遷,綠島不再以隔離、與世隔絕的孤島形象為世人所知,反因這座島嶼所孕育的豐富海洋文化,成為觀光旅遊勝地。因此,本次「一四九海浬的時間:抵抗遺忘」便試圖凸顯不同時空下的人們,即使同樣越過149海浬的航程前往綠島,卻因記憶與時間的變遷,使其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意義。人權藝術季將透過「時間與距離」的感知性對比,帶領觀眾追溯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生命軌跡,進行歷史的想像與重構,反思歷史創傷與空間場域的關聯,繼而開展對世界各島嶼的時空與生命政治的深入觀察。除了透過邀請國際藝術家,擴大臺灣白恐議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討論度,本屆也希望能將臺灣人權藝術作品帶向國際舞臺,因而促成了與韓國濟州雙年展的合作。
23位國內外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類型橫跨錄像藝術、繪畫、空間裝置、文件檔案等多元媒材與形式。國家人權博物館也特別邀請受難者陳武鎮(1949-)及受難者黃瑞麟(1942-)之後代黃旭宏參展,兩位藝術家將以嶄新創作呈現白色恐怖歷史與島嶼記憶等主題。其中陳武鎮將透過電腦繪圖,結合綠島地景與白色恐怖相關判決檔案,揭示島嶼空間如何隱含著歷史的傷痛。
現任室內與工業設計師的黃旭宏,為英國京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產品與家具設計碩士,過往在英國求學時便經常與原住民藝術家合作,接觸原住民轉型正義相關議題,直到近期終於試著回望、梳理自己原生家庭所遭遇的生命經驗,並首次受邀參與綠島人權藝術季的展覽創作。本次作品運用相思樹、苦楝木等等來自全臺各地的原生樹種為主要創作媒材,搭配鐵件與展出空間的整體氛圍形塑,呈現全新雕塑作品。黃旭宏提及,相思木其實是早年政府當局在綠島開墾造林時,會從臺灣本島移植、栽種的原生樹種之一,因此也隱喻著這些政治受難者前輩的生命際遇,就如同這些原生樹種一般,可能從四散在中國、臺灣各地的家鄉,被強制移植、運送到綠島,進而在這座島上日益茁壯、開花結果的命運。以此向親人與前輩致敬,展現家族療癒與傷痛記憶的對話。
作為受難者二代,黃旭宏受訪時說道,自幼的成長過程便受到許多與父親同為受難者的阿姨和叔叔、伯伯們的疼愛與照顧——如電影《流麻溝十五號》中「杏子」角色的原型人物:張常美(1931-)、張金杏(1932-),以及將於2025年上檔的《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劇中所講述一群被關在綠島的醫師暨政治受難者們——諸如每次見面都會塞紅包,為其看診不收任何一毛錢等等,都是黃旭宏備受關愛的證明。儘管身負沉重的政治受難經歷,受難者長輩們在言行間傳達給自己的卻是滿滿的「愛」,這也加深黃旭宏希望以創作轉化與這些長輩相處的親身經驗,向世人傳達受難者真實面貌的決心。他強調,受難者絕非當時代政治文獻檔案所描述的「匪諜」、「叛徒」,而是一位位有血有肉、充滿人性關懷的人,「我想把他們給我的愛,呈現給大家。」
記者會上,高森信男介紹本屆人權藝術季主題的四大面向——「從地理空間處理時間」、「宏觀與微觀的歷史敘事」、「『島』的比較研究」以及「召喚記憶與生命的政治轉譯與對話」。包括委託藝術家王德瑜,以綠島夜晚大海的顏色作為聯想,除了想像遊客在綠島海洋游泳的場景,也根據受難者前輩與海的互動經驗去發展空間裝置作品;藝術家劉芸怡透過一系列攝影跟裝置物件,將過往在越南崑島拍攝的影像,與綠島的影像做串連,對比被關押在綠島的政治犯於海邊打咕咾石、越南崑島的政治犯四處採集珊瑚粉碎成石灰的勞動過程,逐步展開對囚禁與自由、歷史與命運的深刻探討;藝術家楊傑懷則試圖以「重演」手法,描繪發生在臺北新公園的受難者黃良盛事件,以當代視角重新演繹事發當時充滿張力的政治環境與歷史氛圍。
參展藝術家暨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武鎮在致詞時提及,自己從20年前第一屆綠島人權藝術季舉辦,即以創作者身分參展。他仍記得第一屆邀請所有參展藝術家到綠島駐村10天進行創作的創舉,同時,他也親身見證了人權藝術季從當時由文建會主辦,到現在由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的發展,肯定這些年來官方的努力從未間斷。此外他也感謝各機構、館所對其創作上的鼓勵與支持,成為他一路上持續創作、推廣人權藝術的動力。最後,他特別指出本次受難者黃瑞麟後代黃旭宏參展一事,並強調:「我一直希望有政治受難者的後代參與展出這件事,能夠成為人權藝術季的常態。」期許綠島人權藝術季能持續邀集受難者後代家屬參與展出,讓這樣的形式成為雙年展的特色之一。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於致詞時表示,人權館重要的工作是找出真相,做人權教育的推廣。在這樣的脈絡下,館方不斷與藝術、影視、戲劇、文學等領域合作,將人權的理念價值向外傳播。2019年到2023年間已經舉辦四屆人權藝術季,因此在2024年到2025年,試著將藝術季的時間拉長,希望可以加深藝術家們與受難者前輩對話、交流的機會。「一四九海浬的時間:抵抗遺忘」的主題源於1951年的午夜,政治犯們從基隆出海,在恐懼的狀態下,經過長達一四九海浬的距離,航向綠島,迎接一個未知的未來。這個主題也意味著將這樣的歷史記憶傳承延續下去,並且不願再讓歷史重蹈覆徹的意志。最終館長也回應陳武鎮前輩的發言,期許未來人權藝術季能夠再找到政治受難者的二代、三代創作者們一同參與及響應。
為了促進策展團隊與藝術家深入探索白色恐怖主題,藝術季在籌備過程特別舉辦一系列的共學工作坊,邀請林傳凱、陳列、胡淑雯、黃舒楣等學者開設課程,並邀請國際藝術家預先造訪臺北與綠島,透過在地知識的學習來加深對於白色恐怖歷史的理解,為其創作提供深厚基礎。
本次人權藝術季的「2024年韓國濟州雙年展」國際交流活動獲得文化部黑潮計畫支持,由水谷藝術策畫邀請其中五位參展藝術家——林書楷、區秀詒、劉芸怡、王德瑜與陶亞倫,透過洋流與跨島對話分享綠島人權故事,預計將於2024年11月26日至2025年2月16日在濟州現代美術館展出,也創下最多臺灣藝術家參展濟州雙年展的紀錄。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一四九海浬的時間:抵抗遺忘」
展期:2025.05.17-09.21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策展單位:水谷藝術
總策展人:高森信男
協同策展人:張文豪、曾哲偉
藝術家名單:王德瑜、王虹凱、區秀詒、林書楷、群島資料庫計畫(Posak Jodian、Angga Cipta、鄭文琦)、長椅小姐 與 李芳吟、太認真、秦政德、許哲瑜、陳武鎮、黃旭宏、陶亞倫、李奧森、楊傑懷、拉勒俄嵐・巴耷玬(郭悅暘)、李可穎、吳梓安、邱子晏、劉芸怡、Andreja Kulunčić、Bui Cong Khanh、Jean-Ulrick Désert、Pangrok Sulap
2024濟州雙年展「The Drift of Apagi: The Way of Water, Wind, and Stars」
展期:2024.11.26-2025.02.16
地點:韓國 濟州現代美術館
本計畫參展藝術家:劉芸怡、林書楷、王德瑜、區秀詒、陶亞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