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豐厚你對沖繩的想像:故宮南院「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

豐厚你對沖繩的想像:故宮南院「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

Enriching How Okinawa is Imagined: National Palace Museum Southern Branch Presents “Heritage of Ryukyu: The Bridge of the East Asian Maritime”

2024故宮亞洲藝術節以沖繩為主題,故宮南院推出「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將琉球王國搬到展廳中,是臺灣首次較為全面的琉球主題展。

沖繩長年名列臺灣遊客喜愛的觀光清單,有不少民眾都去過沖繩。在諸多必訪景點,如首里城、沖繩文化王國、琉球村中,往往可以與穿著傳統服飾的表演者不期而遇,欣賞一段琉球舞踊。鮮豔的服裝、躍動的太鼓,成為人們對「琉球王國」的第一印象。

2024故宮亞洲藝術節以沖繩為主題,故宮南院推出「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將琉球王國搬到展廳中,是臺灣首次較為全面的琉球主題展。展品除精選故宮院藏明清時期琉球相關文物,特向國內外12家重要公私單位借展,包括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沖繩那霸市歷史博物館、浦添市美術館、沖繩縣立埋藏文化財中心、那霸市立壺屋燒物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法政大學沖繩文化研究所,以及國內的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借展品占全體近半,包括日本國寶及指定文化財,相當少見。

故宮南院「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展場照。攝影/江采蘋。

展覽分三單元,第一單元「地理與民風」主要藉15至19世紀地圖、相關文獻呈現琉球地理歷史概括;第二單元「海上琉球與東亞世界」分述琉球王國與明清中國、日本江戶幕府、臺灣之間的關係;最後單元「物的流通與藝術傳播」以工藝與書畫訴說文化交流與影響。

東亞海上的琉球

位於東亞島弧上的琉球,離中國、日本、朝鮮、臺灣均逾500公里,看似遙遠,其存在卻默默受到諸國關注。眾人對琉球的認識起初模糊,隨航海發達,輪廓愈發清晰。在唐代編纂的《隋書》中有〈流求國〉一章,篇幅一千餘字,提到:「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此地居民深目長鼻,頗類於胡人。文中對此處風土民情略有所述,然而學界目前對此「流求國」實際指涉的地方,仍未有定論。不僅是《隋書》,南宋《諸蕃志》中的「流求國」、《元史》中的「瑠求」,也不見得對應現今認定的琉球。

相較於文字描述不確定性,視覺材料或許更能清楚展現各國對琉球的認識。目前最早單獨以琉球為主體的詳盡地圖,乃是《海東諸國記》中的〈琉球國之圖〉(圖1)。圖中標註十餘處城堡名與港口名,主島上有「琉球國都」與「國都城」,特別畫出城牆,附近的小島則標示與琉球的距離。《海東諸國記》由朝鮮申叔舟(1417-1475)於1471年奉成宗之命編纂,是一本對日本、琉球的觀察紀錄。此書雖是朝鮮人著作,但根據學者研究,〈琉球國之圖〉中的航線、地名反映更多的是日本視角,原繪製者可能是具有琉球航海經驗的日本人。

圖1 15世紀 朝鮮 申叔舟〈琉球國之圖〉,收入《海東諸國記》烏絲欄抄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攝影/江采蘋。

中琉封貢關係

本次展覽藉由各式史料、文物闡述琉球與諸國關係,當中以中琉來往占最大篇幅──畢竟自明代洪武年起,琉球即與中國建立封貢關係,維繫長達500年,淵源不可不說深厚。在朱元璋稱帝後,向琉球發出了招撫,此際的琉球有北山、中山、南山三國(三山時代,1322-1429),他們陸續接受了明朝的招撫,成為藩屬國。1429年,中山王巴志統一了三國,明宣宗為嘉獎其太平有功,賜王「尚」姓,此後琉球王室皆採此姓。這個首個統一琉球的王朝被稱為第一尚氏王朝(1406-1469),由於後繼者暴虐無道,第一尚氏王朝不久即被臣民推翻,由前朝重臣金丸改名「尚圓」繼位,被稱為第二尚氏王朝(1469-1879),其國祚跨越明清,是琉球的最後一個王朝。

作為中國的藩屬,琉球每一任新王上任,皆需向中國朝廷請求冊封,以獲取政權合法性。明清朝廷亦對冊封儀式非常重視,所派遣的冊封正副使均通過嚴格篩選,尤其清代冊封使則多出自翰林院,可謂品學頂尖之選。本次除展出多件冊封使所寫的琉球出使紀錄,亦有繪畫作品鮮明呈現出使過程。

朱鶴年的〈奉使琉球圖〉(圖2)描繪冊封使團出使到歸國的20幀場景,首幅為使團從福州登船(清代實施海禁期間,福州是對琉球開放的唯一口岸),行前經羅星取水、諭祭海神、閩安觀兵等準備,之後從閩江口五虎門出海,午夜過溝、順風千里、姑米牽舟、候風十日、履險如夷、姑米開帆,終抵琉球,在琉球進行了冊封宣詔、重陽競渡、事竣登舟等活動。最後四幅描繪返程的山島避風、大霧停舟、返棹進口、舟抵福州。全卷場景刻畫詳實,對航行過程的驚險多所著墨。本卷並未載明所繪年份,不過若干情景可為線索,如「姑米牽舟」畫使船抵達琉球近海的久米島,因無風而需以數艘小船牽引,這個情節與《琉球國志略》記載相符。《琉球國志略》為乾隆間冊封副使周煌所寫的使琉紀錄,可推知本卷主題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冊封世子尚穆的經過。

圖2 沖繩縣指定文化財 清 朱鶴年〈奉使琉球圖〉之「福州登船」,紙本設色,32.5×1256.1公分,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藏。圖/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

前往琉球的冊封使團編制不小,除正副使,還有通事、轎傘夫、吹手、舵工、水手、官兵、內外科醫生、艙艦工匠、道士、廚師,甚至曾有糊紙匠、裱褙匠與糕餅匠,人多時全體逾五百名。抵達琉球後,眾人下榻在宿舍「天使館」,擇日舉行冊封典禮。冊封日的黎明,琉球世子率百官至守禮門跪迎冊封史,以車轎迎接至首里城中山殿,沿途受臣民歡迎。康熙年間的冊封史張學禮,在《使琉球紀》形容當日情景:「鼓樂導引,傾國聚觀,不啻數萬,懽聲若雷。王出城三里,至守禮坊下,具朝服行九叩禮,乘轎進城。至中山殿前,將敕印供奉,行九叩禮。」

本次展出的〈冊封使行列圖〉(圖3),即圖寫冊封使一行人從那霸使館前往首里的景況,隊伍前端為琉球人組成的宮廷演奏隊及儀仗隊,當中有人施放鞭炮,幾人摀耳,可想像聲音之大;隊員各執傘、旗、杖,或扛著飾有尚氏家紋的貨品,眾人不苟言笑,嚴肅以待。在「肅靜」及「迴避」儀牌之後,才是來自中國的冊封使團,統計共繪琉球人380名、冊封使節團210名。根據畫中「翰林院侍講」的儀牌,對照歷年冊封使的頭銜,僅有乾隆二十一年出使的全魁符合,可推知本作年份為1756,恰與上述朱鶴年的〈奉使琉球圖〉為同一次冊封儀式。

圖3 沖繩縣指定文化財 18世紀〈冊封使行列圖〉局部,紙本設色,25.3×2242.5公分,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藏。圖/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

萬國之津梁

與中國保持宗藩關係,為琉球帶來巨大經濟利益。明初朝廷對琉球來貢,實施「厚往薄來」政策,琉球遣使來朝,一旦入境中國,沿途開銷皆由地方或中央政府買單;琉球向皇帝進呈貢品,可獲得豐厚賞賜,價值遠高於貢品。更重要的是,除了給皇帝的貢品,琉球貢使團可以攜帶大量「附載方物」,擁有免稅待遇,可在中國境內出售,或由朝廷以高於市價的價錢買下。在誘人利潤下,琉球往往破壞「兩年一貢」的規定,一貢再貢,甚至一年五貢,讓明朝「雖厭其煩,不能卻也」。

另一方面,由於明朝實施海禁,讓琉球站上了國際貿易的節點,成為東亞與東南亞間的中轉樞紐。除了琉球本國所產的硫磺、螺殼、馬,從中國獲得的絲綢、瓷器、工藝品亦成為琉球的出口貨物,進口品則有來自東南亞的檀香、烏木、胡椒、犀角、象牙、錫、乳香、龍涎香等,這些貨物又可轉手成為獻給中國的貢品,再賺一筆。

14至16世紀,琉球的貿易對象囊括中、日、朝鮮,南方的菲律賓、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相當傲人。第一尚氏王朝的尚泰久王,於1458年鑄造「萬國津梁之鐘」,懸於首里城正殿,銘曰:「琉球國者,南海勝地,而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地靈人物,遠扇和夏之仁風。」可一窺琉球作為貿易網絡的中心的光榮。

薩摩入侵與兩屬關係

然而,琉球龐大的商業利益很快招來鄰國的覬覦,1609年,在德川幕府的默許下,薩摩藩出兵入侵琉球,攻陷首都首里城,並俘虜尚寧王及其他王室成員,琉球王國不得不投降。此後,琉球成為薩摩藩的附庸,雖然表面仍保有王室與自主權,實際內政、外交、經濟皆被薩摩掌控。薩摩一方面要求琉球對其進貢,一方面令琉球隱瞞臣屬薩摩的事實,繼續向中國朝貢,以從背後獲取利益。這種奇特的模式,被稱作「兩屬關係」。

兩屬時期,琉球有新王繼位以及德川將軍登基時,須遣使前往日本本島,稱為「上江戶」,以表對江戶幕府的臣屬。例如1760年德川家治(1737-1786)就任第十代將軍,1764年琉球便曾派出「慶賀使」前往謁見。〈琉球中山王行列繪卷〉(圖4)描繪這次琉球使團,行進隊伍由儀衛正、路地樂、圉師、掌翰使、正使、副使、贊議官、樂正、樂童子、使贊組成,隊伍前後及人群中皆有有薩摩藩官員護衛,為琉球對薩摩、幕府關係的縮影。

圖4 18至19世紀〈琉球中山王行列圖〉局部,紙本設色,上卷31.5×2292公分,下卷31.5×1566公分,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藏。攝影/江采蘋。

文化與技術交織的藝術品

無論是對中國或日本、朝鮮,與各國往來的點滴均沁入藝術品,得以看見文化與技術的交織。由本次來臺的三件國寶為例,〈三彩三耳壺〉(圖5)為沖繩壺屋燒代表作,有綠、青、褐三色釉藥流淌,這種類似中國三彩的技術,為萬曆朝鮮之役(壬辰倭亂,1592-1598)後,薩摩引入朝鮮陶工所帶來的技術。1682年尚貞王時代,琉球各地的窯場統一集中於牧志村南部,即現今那霸市壺屋地區,「壺屋燒」因此得名。

圖5 國寶 19世紀〈三彩三耳壺〉,高26.6公分,那霸市歷史博物館藏。圖/那霸市歷史博物館。

另二件國寶,〈紅地龍寶珠瑞雲紋紅型平絹袷衣〉(圖6)為琉球王子的冬季衣裳,使用了琉球特有的「紅型染」,這種技法融合了中國的紙型技術和京都友禪染,以植物染料製成鮮豔的成品。在紅型染基礎上,裝飾極具中國特色的雲龍寶珠紋,這種寶珠雙龍紋乃近世琉球的王權象徵,其象徵意義可謂與宗主國中國一脈相承。

圖6 國寶 18至19世紀〈紅地龍寶珠瑞雲紋紅型平絹袷衣〉,那霸市歷史博物館藏。圖/那霸市歷史博物館。

國寶〈黃地流水鑰匙菱繫紋絣織紬衣〉(圖7)為王室冬季絣織衣裝,經由化學分析,發現鮮豔的黃色底色以薑黃染製。薑黃別名「鬱金」,原產於南亞,由中國傳入日本,據說在16世紀進入琉球,琉球緯度較低,比日本更適合栽種薑黃。琉球兩屬時代,薑黃是琉球對外的重要物資,被用於進口薩摩藩和其他日本地區,在江戶與大阪尤受歡迎。除作為藥用,人們認為以薑黃染製的衣服可減少蟲害。〈黃地流水鑰匙菱繫紋絣織紬衣〉上的流水、菱形、鑰匙等絣織紋樣,稱作「御殿柄」,是琉球王國時期貴族和王族專用的織物圖案。

圖7 國寶〈黃地流水鑰匙菱繫紋絣織紬衣〉,那霸市歷史博物館藏。圖/那霸市歷史博物館。

本次展覽,故宮向沖繩各單位借展之餘,亦積極締造院藏文物與借展品的對話,有許多「對照組」可玩味。以流通於國際的瓷器為例,在首里城遺址出土各式瓷器,包含青花、五彩、青瓷、景德鎮、德化窯,甚至荷蘭陶器。其中,首里城東暸望臺出土的〈龍泉窯青瓷劃花罐〉(圖8),便可和故宮院藏〈龍泉窯青瓷拱花折枝花果罐〉(圖9)相參照。陶瓷是明初給予琉球的賞賚品之一,首里城出土的大量龍泉窯可能由此而來。首里城內還曾發現一個較為完整的青瓷蓋罐,器身有「清香美酒」文字,推測這類器皿在琉球被用於盛酒。

左 圖8 明〈龍泉窯青瓷劃花罐〉破片,首里城東暸望臺出土,沖繩縣立埋藏文化財中心藏。圖/沖繩縣立埋藏文化財中心。
右 圖9 明早期〈龍泉窯青瓷拱花折枝花果罐〉,高23.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除了實體文物,繪畫的圖式與風格也暗示東亞區域內人物、文化的流通。那霸市歷史博物館藏〈神貓圖〉(圖10)為近世琉球繪畫名品,是該館的人氣藏品。〈神貓圖〉以淡墨襯出白貓,貓兒頭頸和尾巴的毛髮特別蓬鬆,牠眼神銳利,似發現了地上的小獵物。畫幅後方有蘆葦及淡彩的野菊相稱。畫家吳師虔(山口宗季),號雲谷,為琉球王府轄下貝摺奉行所的宮廷畫師,康熙四十二年(1703)奉命前往福州留學,師事花鳥畫畫家孫億(1638-1712?)及順梁亨等人,在中國待了四年,據說被傳授祕籍五卷。返國後,吳師虔被任命為首席繪師,負責繪製獻給大名的作品,以及國王的御後繪(琉球國王去世後所作肖像)。

圖10 沖繩縣指定文化財 清雍正 吳師虔(山口宗季)〈神貓圖〉,紙本淺設色,46.8×52.1公分,那霸市歷史博物館藏。圖/那霸市歷史博物館。

策展團隊從故宮典藏中擇選清代沈振麟〈菊葵貍奴〉(圖11)為對照,可發現二貓姿態相近,如水平鏡像,黃色眼眸、黑色眼線的特徵一致,口鼻線條也類似。畫家沈振麟於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供奉內廷畫院,較吳師虔年代晚。故宮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鄭淑方指出,二圖的相似不代表直接的模仿關係,或許意味當時有一共通的貓咪圖式流傳於東亞各地。

圖11 清 沈振麟〈菊葵貍奴〉,紙本設色,28.5×3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吳師虔的學生殷元良(座間味庸昌,1718-1767),同樣任職於貝摺奉行所,1752至1754年跟隨進貢使團赴中,由福州行至北京。其〈山水圖〉(圖12)表現崇山雪景,值得注意的是,此圖堅硬銳利的雪山、凹陷處的苔點、寒林、瀑布,似明清對范寬風格的定型化表現。故宮院藏傳稱范寬的〈雪山蕭寺圖〉(圖13)風格與之相似,圖中雪峰挺立,密林遍布,皴法和樹法有概念化的傾向,學者懷疑此作可能出自明人,體現的是明清對范寬風格的理解。審視殷元良的經歷,他對此種「范寬」的認識有幾種可能來源:一是在中國遊歷所見,二是中國畫譜,又或許在王府任職讓他得以見到中國書畫。看似簡單的畫作對比,背後反映中琉藝術互動,涉及各式途徑、層次與交換議題,絕非「向中國學習」一語可籠統概括。

圖12 清乾隆 殷元良(座間味庸昌)〈山水圖〉,絹本水墨,84.5×37.5,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藏。圖/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
圖13 (傳)宋 范寬〈雪山蕭寺圖〉,絹本水墨,182.4×108.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024/9/7-12/1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尤淑君〈明末清初琉球的朝貢貿易與其多重認同觀的形成〉,《世界歷史》2015年第3期,頁4-19。
吳懷民〈清代中國對琉球的冊封〉,《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3期,頁92-98。
趙沂芬〈話說〈奉使琉球圖卷〉─中國與琉球的文化交流〉,《故宮文物月刊》397期,2016,頁96-107。


文圖引自《典藏.古美術》385期〈豐厚你對沖繩的想像─故宮南院「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作者:江采蘋。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江采蘋( 52篇 )

《典藏.古美術》編輯,古文明愛好者,關注書畫藝術活動,秉持幽默看藝術。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