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如是我聞的臺灣藝術高教現場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如是我聞的臺灣藝術高教現場

【The Crisis in Taiwan's Art Higher Education】My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Taiwan’s Higher Art Education Scene

藝術能教嗎?受訪者一致認為最超越的想法與心靈都不是教出來的,也未必要從美術學院尋覓,一如物理系無法教出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但學校絕對可以提供知識領域的演變歷史、思考方法、思考的演變歷史等核心思想與根基,以及客觀、共通的工具或技術等。學院之所以稱為學院是因為理論的建立,否則只是技藝。真正的技術訓練也不是工藝,而是以科學的方法探討技術的本質、與材料的關係、彼此的作用等等。所謂的「史」,除了藝術的歷史,技術史也很重要。如果既無法完整教授技術也無法啟迪創造性,那麼教學現場也只剩下經驗的傳授而已。
一直以來,我們對「國家隊」和「臺灣之光」就有特殊迷戀。這些詞彙固然象徵國家代表性和競爭力,但當文化產業以「文化國家隊」為政策目標時,誰來定義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藝術創作?「文化」或「藝術」能成為競賽項目嗎?我們的藝術教育體系是否能培養出在全球舞台上傲立的藝術家?2023年底,我在資料搜尋時發現巴黎雙年展(La Biennale Paris)在2020年疫情期間舉辦了一場探討藝術現狀的線上交流活動。其...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朱貽安(Yian Chu)( 131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