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對「國家隊」和「臺灣之光」就有特殊迷戀。這些詞彙固然象徵國家代表性和競爭力,但當文化產業以「文化國家隊」為政策目標時,誰來定義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藝術創作?「文化」或「藝術」能成為競賽項目嗎?我們的藝術教育體系是否能培養出在全球舞台上傲立的藝術家?2023年底,我在資料搜尋時發現巴黎雙年展(La Biennale Paris)在2020年疫情期間舉辦了一場探討藝術現狀的線上交流活動。其...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Tags
朱貽安( 121篇 )追蹤作者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