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臺灣藝術史
【專欄|老派博粉】可以「觸摸」的畫作?!到國立臺灣美術館「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臺灣美術以人為本的共榮之路」展區摸一摸
你可以仔細觀察原作的筆觸,同時仔細觸摸輔具,感受畫家是如何運用粗線條、大筆塗抹,來刻畫人物與背景。畫作上一道道的筆觸,讓...
藝聞摘要:「重建台灣藝術史2.0計畫」續辦、臺中綠美圖視覺識別設計發佈、國際藍籌畫廊亞洲高層異動、Banksy《女孩與氣球》遭竊、黃公望《剩山圖》限時展出、Rebecca Horn辭世、佳士得收購汽車拍賣行Gooding & Company、邦瀚斯紐約新總部遷址史坦威音樂廳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4年9月3日至9月17日。
國寶《甘露水》首航東京,回溯名家輩出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與東京藝術大學共同主辦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 20 世紀初期的東京...
對國立臺灣美術館「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的三個疑問
2024年,國立臺灣美術館由臺灣美術史學者黃冬富研究策畫「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以館藏的傳統書畫作品,「溯...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一段文化的傳承與重建,臺灣藝術資產之修復與保存
今年3月底,位於臺中的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同時推出兩檔以臺灣美術史為核心的典藏主題展,「匯流溯源─國美典藏...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歷史與當下,回顧臺灣近十年藝術史研究趨勢下的策展實踐
近年學界注意到在全球化觀點下,更易於看到被原本中心論述模式下所忽略的邊緣人事物,開始嘗試以新型文化交流的互動及形塑,消解...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9-2020: 疫情前夕的價值部署
自2019年初四場藝博會同時舉辦、臺南市美術館2館開館、文策院正式施行,到「同婚專法」通過、《文化基本法》上路、《文獎條...
如何再述海外華人藝術?側記「旅途後:海外華人與臺灣藝術史觀如何交織?以朱沅芷為視角——機構與畫廊的實踐」
出於對海外華人藝術家的展呈與論述可能之探詢,以耿畫廊舉辦的「旅途中:朱沅芷個展」作為延伸的「旅途後:海外華人與臺灣藝術史...
【「狂八〇」的延長賽】「政治美學化」與「美學政治化」鉗形攻勢,前瞻政策下的舊史後衛
「政治的美學化」與「美學的政治化」固然在大排檔的80藝文同學會裡就埋下了它必然尾大不掉的結果,然而在這雙軌併行之下,全然...
43年之後,朱沅芷如何「在台灣」?兼論「海外華人藝術家」論述框架,與重建臺灣藝術史之未竟
在觀看耿畫廊策劃的「旅途中:朱沅芷」後,我心中忍不住產生一個問題:像他這樣在各國移居創作的藝術家,至今所在多有。他們會是...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