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
從他者之光到自我之境:美國印象派的文化建構與審美轉化
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即有大批美國藝術家赴歐深造,進入學徒制的畫室學習,同時於羅浮宮臨摹古代大師作品,實際參與畫室、沙...
法國羅浮宮首展中國祕藏「中國情緣」:專訪「中國情緣—提耶爾先生的收藏」策展人尚─巴蒂斯特.克萊
這場展覽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改寫了人們「羅浮宮沒有中國藏品」的刻板印象。策展人尚─巴蒂斯特.克萊(Jean-Bapt...
【藝術CSI】鑑定制度的建立與挑戰:當代藝術市場中的盲區探索
鑑定和鑑價息息相關,都是藝術資產的核心,但矛盾的是,市場長期氛圍卻不利鑑定系統化推動,如買賣極不透明有礙權源檢查、專家證...
藝聞摘要:紐約畫廊合作新模式、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公佈、Documenta 16不為藝術總監設行為準則、卡拉瓦喬晚年傑作展出、《自由領導人民》修復再現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紐約六家畫廊嘗試集體藝術空間合作新模式;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公佈;Documenta...
館舍開放與城市失落空間再現—藝術介入下「打開空間」的社會想像
日治時期作為臺灣初識現代性與「摩登生活」的起始,後來歷經政權更,遺留下來的建築資產,則在文資意識慢慢覺醒之際,慢慢地再利...
法國南特歷史博物館「成吉思汗:蒙古人如何改變世界」特展
因為許多原因,此次南特歷史博物館「成吉思汗:蒙古人如何改變世界(Genghis Khan, how the Mongol...
藝聞摘要:V&A徵聘泰勒絲粉為顧問、奧運前夕巴黎博物館門票上漲、安娜.門迭塔(Ana Mendieta)人生故事搬上螢幕、人權團體要求威雙排除以色列和伊朗參展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V&A)徵...
隱形聲學設計曖曖含光:徐亞英鞠躬盡粹,遺愛在臺灣
華裔建築聲學專家徐亞英(Albert Xu,1934-2023)於本(12)月6日病逝巴黎。從事建築聲響美學超過一甲子,...
【高森信男專欄】戰火中的藝術工作者:二戰篇
承平時期滔滔大論的文化及藝術議題,往往在真實戰爭來臨之際被視如敝屣。在糧食和安全等基本生存議題面前,藝術對個人生活而言淪...
烽火下的展覽:烏克蘭秘密轉移的「拜占庭」聖像作品於巴黎羅浮宮正式展出
法國巴黎羅浮宮於6月14日起,展出俄烏戰爭期間,從烏克蘭「博丹和瓦爾瓦拉.哈年科國立藝術博物館」秘密撤離至巴黎羅浮宮,暫...
文章導覽
1
2
3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