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期
晚明的選物指南:瞧瞧文人用物的小心機
明初曹昭《格古要論》,繼之高濂(1573-1620)《遵生八牋》、屠隆(1543-1605)《考槃餘事》與文震亨(158...
物派藝術家的市場何在?
物派團體活躍於1968年至1970年代初期,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藝術史上的轉捩點。從西方藝術史的觀點來看,其...
小時代的日常書畫:談文震亨的同溫層及其書畫好尚
文震亨書中提供的這些生活提案,是否是文氏家族不外傳的獨門心法?又或者是將坊間流行意見的集大成之作?還是特定文人群共享的品...
物派的六點矛盾
物派難以用三言兩語解釋.因為它充滿了許多矛盾。換言之,嘗試去理解這些矛盾,正是回到最根本的層面去理解物派。我認為物派可以...
「大院子」古宅新生 首展開幕:鄭麗雲個展
鄭麗雲的作品除了預計在9、10月開幕的大院子首展以外,也將同步在10月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時候於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的展位上...
藝評人本阿彌清專訪:物派再考與根植日本的「當代藝術」
物派其實並非藝術團體或運動,也與西方定義的藝術流派相差甚遠,但確實在某些具有連結關係的藝術家們之間,產生創作理念上的巨大...
錢從哪裡來?美術館資金的道德難題
今年夏天,大西洋兩岸藝術圈最熱烈討論的議題,莫過於一連串發生在美英兩地,涉及美術館贊助資金來源的道德議題辯論。最受矚目的...
搜詞尋像.以圖證史:V&A博物館「中國圖像誌索引典」項目
近幾年來,從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不惑與危機:走進四十,跳出框架的林茲電子藝術節
從「不惑」與「危機」的對立性視角望向「四十」,會多幾分跳出既定框架的思維侷限與舒適圈的視野與思考。或許是在這複雜思緒的狀...
物自身——也趣藝廊物派藝術大展「無物」
這個10月,也趣藝廊將隆重登場的便是更具規模的物派聯展「無物:The Art of Nothingness」。展覽將由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