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坐落於和平東路248巷一處古宅大院,推開大門,秋日陽光灑落,滿地輕揚的光塵與落葉,帶起時間留下的歷史刻痕。院落裡的主建築體,是棟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歷史建物,雖是平房,但因建造方式與占地顯得十分氣派。這裡曾是國立台灣大學(簡稱台大)的公共宿舍,更曾是日治時期的海軍軍官招待所(一說為單身官舍),有著文官宿舍中罕見的建築形制;也因為有著寬闊的院落,故附近的居民親切地管它做「大院子」。民國104年由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接手取得台大ROT(Reconstruction,Operation,Transfer)案以後,為了貼近居民接地氣,將這個略帶禪意的名字予以保留。
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左)與藝術家鄭麗雲合影。 (攝影/柯舒寧)
大院子的背後推手
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是力麗集團總裁郭木生的愛女。民國85年,力麗集團成立文教基金會,除了以獎助學金的形式回饋彰化縣二林鎮鄉里,郭木生更在女兒的建議之下,在總部大樓提供空間讓藝術家展覽,據郭淑珍回憶,「父親雖對藝術一知半解,仍是一口答應下來」,爽快地應承了對藝術的支持,於是基金會創立的隔年就成立了藝術中心,成為藝術家展出的舞台迄今。
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是力麗集團總裁郭木生的愛女。民國85年,力麗集團成立文教基金會,除了以獎助學金的形式回饋彰化縣二林鎮鄉里,郭木生更在女兒的建議之下,在總部大樓提供空間讓藝術家展覽,據郭淑珍回憶,「父親雖對藝術一知半解,仍是一口答應下來」,爽快地應承了對藝術的支持,於是基金會創立的隔年就成立了藝術中心,成為藝術家展出的舞台迄今。
除了同樣位於和平東路上的郭木生藝術中心以外,郭淑珍董事長也有許多老宅翻修活化的案例,每一處空間都有他們不同的使命,並稍作了不同的定調來區隔,未來,大院子將朝著比較當代多元的路線發展,除了展覽之外,也希望能夠不定時的舉辦活動,尤其大院子寬闊的戶內外空間,也可能規劃為文創市集甚至婚宴場地等各種複合式概念,「大院子的空間彷彿與居民的生活融為一體」,這是郭淑珍的期待,也是台大在招標初始希望能對外開放給附近居民來使用的願景。承襲這個意象,郭淑珍希望民眾在看完展覽後能在院子裡坐坐,喝茶享用點心,因為「藝術本應該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承接下活化大院子的使命,坦白說是一次無心插柳,原先,郭淑珍董事長在牯嶺街偶然發現了已故台大哲學系教授方東美的故居,覺得任憑房屋在那裡敗壞很可惜,於是與台大洽詢ROT案的相關事宜,又因此得知大院子的公開招標案,覺得該處空間更值得保存下來,便以「藝文空間」的多元性概念取得了最終的標案。本來預計在一年能夠修復好,但因為建築主體曾遭火焚與樹倒壓毀屋瓦等破壞,以及繁瑣的程序以及許多的細節,因此花了三年半的時間才終於處理完畢,目前作業接近尾聲,也預期在9月底左右對外開放。
在修復如火如荼的進行期間,建築師李天鐸因為認同郭淑珍的理念,還免費贊助了新翻修玻璃屋的設計費用,讓郭淑珍感佩在心,「一個好的老建築,需要靠很多人力去將它維持下來,打掉很容易,但有歷史價值的東西值得且必須保存下來。」秉持著這樣的理想,她走上了賦予古蹟新生命的這條不歸路。
除了對古蹟活化再利用的理想外,郭淑珍感嘆著台灣藝術家展覽空間很少,也因為長年與藝術家們的交流來往,讓她知道藝術家的時間與金錢成本讓他們生活艱苦,成立藝術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這是個非商業考量的公益地方,贊助支持著藝術家們。二十幾年下來,這同樣也成為一條不歸路,因為熱愛,更將一路繼續下去。也因為郭淑珍的慈心善念讓許多藝術家感佩在心,她說:「我並不期待能收取什麼樣的回報,而是一直抱持著能做我就做的信念持續下去。」對美的事物支持與堅持,也感染了一家子的藝文雅好,女兒也從小接受藝術的薰陶,會在藝術中心展覽開幕時挑大樑擔綱音樂與舞蹈演出,郭淑珍笑說女兒甚至小小年紀就自己培養了一套對藝術欣賞的標準。
開幕首展:鄭麗雲作品
約莫在兩三年前,郭淑珍結識了藝術家鄭麗雲,鄭麗雲彼時已是很具知名度的藝術家,更曾在2016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大型個展「流.變」,郭淑珍一直很喜歡她的作品,甚至介紹鄭麗雲將工作室轉移到天母,成為自己母親的鄰居,兩人除了在藝術上的交流外,也交情甚篤。此次在大院子即將開始營運之時,特別邀請鄭麗雲作為開幕先聲,在主建築裡展出鄭麗雲著名的「地氣水火」與「花」系列作品,新舊作品交雜,除了已經發展完畢的系列如《野薑花》與《無眠夜》中的陶瓷作品以外,還有近期從「地氣水火」衍生而出的「帆船」系列。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件20多年前完成的大作被放在大院子主建築主體南面的大牆上,蜿蜒的曲線勾畫出熊熊燃燒的烈焰,彷彿讓人感受到火的熱度在持續延燒,而這裡正好是當年建物遭遇火焚的起火點。
約莫在兩三年前,郭淑珍結識了藝術家鄭麗雲,鄭麗雲彼時已是很具知名度的藝術家,更曾在2016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大型個展「流.變」,郭淑珍一直很喜歡她的作品,甚至介紹鄭麗雲將工作室轉移到天母,成為自己母親的鄰居,兩人除了在藝術上的交流外,也交情甚篤。此次在大院子即將開始營運之時,特別邀請鄭麗雲作為開幕先聲,在主建築裡展出鄭麗雲著名的「地氣水火」與「花」系列作品,新舊作品交雜,除了已經發展完畢的系列如《野薑花》與《無眠夜》中的陶瓷作品以外,還有近期從「地氣水火」衍生而出的「帆船」系列。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件20多年前完成的大作被放在大院子主建築主體南面的大牆上,蜿蜒的曲線勾畫出熊熊燃燒的烈焰,彷彿讓人感受到火的熱度在持續延燒,而這裡正好是當年建物遭遇火焚的起火點。
「大院子」開幕首展展出鄭麗雲「花」系列作品。(攝影/柯舒寧)
正是這件作品讓郭淑珍驚嘆道這是鄭麗雲、大院子與自己的緣分,作品的長度恰好占據整個牆面,畫作的主題又正好與建築歷史映照,鄭麗雲作品中明豔純粹的色澤、變化多端的線性筆觸,在灰白牆面的襯托下更為跳脫,與空間相互輝映。鄭麗雲談到自己也曾買下紐約州比肯城(Beacon)一棟1846年的古老建築物整修,所以很能了解在修整古建築時的辛苦,也很能體會郭淑珍「修舊如舊」的理念,自己當時也因為玻璃經過時間的洗禮上薄下厚,對光的折射不太一樣,而花了一番功夫找尋與時代相符的古老玻璃。在此次展覽布展時,她接到了其他意見,認為應該要將古蹟內部的對外窗封住,鋪墊出更多展陳空間,然而如此違背古建築體設計的事,鄭麗雲是不贊同的。
「大院子」首展推出藝術家鄭麗雲的作品。(力麒建設提供)
除了對古建築整修的經驗一致以外,郭淑珍與鄭麗雲對藝術的看法也很有共鳴,兩人都曾在美國東岸留學,鄭麗雲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而郭淑珍在離紐約兩個鐘頭的車程的康乃狄克州(State of Connecticut)就讀耶魯大學。假日閒暇時郭淑珍常載著腳踏車就開車到紐約市,去中央公園、參觀美術館或跳蚤市場,尤其是紐約大學附近的古董十七街,市場裡賣著各式各樣的物品讓兩人可以時不時「撿寶」;可以說她對藝術多元的欣賞和收藏就是彼時養成的。
美國東岸深厚又開放的文化氣息培育了欣賞藝術與創作藝術的人,鄭麗雲目前的工作室位於紐約雀而喜(Chelsea),裡頭的畫廊多不勝數,走在藝術的最前沿,帶來的衝擊劇烈,讓她深深了解到藝術家需要找自己的符號、有自己獨特的辨識度。身為新移民,鄭麗雲在紐約努力地鞭策自己,跳出熟悉的文化圈,更用功的鑽研藝術史,直到現在都還保留著當時培養下來的認真習慣。幾乎是沒有私人生活的她,將一切奉獻給藝術,更有幸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在她成名初期發展出「水」系列的符號後,便開始思考不能一天到晚畫同樣的元素,藝術家需要有不同的際遇,換個地方,對畫的思考角度就不同。
比如,現在1/3的時間都居住在台灣,就會跟在地的人文風俗有連結。「藝術本來就是描繪社會型態,這才叫做當代。如果認為當代藝術就只是創新,那麼到最後就會變成在形式上互相抄襲,也失去了所謂的『創新』。」在鄭麗雲看來,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受到什麼樣的衝擊,碰到什麼樣的人……這些都是藝術的養分,將身處的政治、環境、際遇用深刻的方式表現在自己的創作之中,並且不囿於媒材的限制,這才是「當代藝術」。
「大院子」開幕首展展出鄭麗雲《無眠夜》中的瓷缸。(攝影/柯舒寧)
從大院子到台北藝博
除了預計在9、10月開幕的大院子首展以外,鄭麗雲的作品將同步在10月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簡稱台北藝博)的時候於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的展位上呈現,兩個場地展出的作品將會稍作區隔,被賦予不同命題。台北藝博的展覽現場將以「綠地球」的概念作為主題,而在大院子裡展出的畫作都以純淨的「自然元素」為主軸。自然元素是在地球健康乾淨的前提之下所擁用的,然而現在地球充斥著暖化的威脅,冰山消融、水位升高,還有惡劣垃圾汙染等等,崩離了健康的生態系統。可以說兩個主題是一個相互的映襯與對照,有如故事一樣有著前因後果的串聯,也能引發觀眾的省思。
除了預計在9、10月開幕的大院子首展以外,鄭麗雲的作品將同步在10月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簡稱台北藝博)的時候於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的展位上呈現,兩個場地展出的作品將會稍作區隔,被賦予不同命題。台北藝博的展覽現場將以「綠地球」的概念作為主題,而在大院子裡展出的畫作都以純淨的「自然元素」為主軸。自然元素是在地球健康乾淨的前提之下所擁用的,然而現在地球充斥著暖化的威脅,冰山消融、水位升高,還有惡劣垃圾汙染等等,崩離了健康的生態系統。可以說兩個主題是一個相互的映襯與對照,有如故事一樣有著前因後果的串聯,也能引發觀眾的省思。
鄭麗雲《冰山系列I》,油彩蔴布,182×335.5cm,2019。(鄭麗雲工作室提供)
鄭麗雲在對整個生態環境的憂心之下,發展出「冰河」系列。因為海水水溫的升高,導致冰山在溶解的時候其實是從底部開始的,所以在即將獻給台北藝博的新作畫面之中,冰山被變成簡化的形狀,好似橫切平浮於水位之上,散落在海面。「冰河」系列的主視覺畫作尺寸為高182公分,寬更多達335.5公分,尺幅相當巨大,視覺效果極為震撼,鄭麗雲可是在徹夜趕工之下,完成了如此震懾人心的作品。除了「冰河」系列以外,在大院子展場中可見的「帆船」系列畫作也會再次出現在台北藝博中,鄭麗雲談到自己很喜歡帆船的幾何造型,仍在嘗試此系列的各種可能。
鄭麗雲《冰山系列II》,油彩蔴布,162×112cm,2019。(鄭麗雲工作室提供)
至於未來的創作發展計畫,鄭麗雲表示自己的創作隨心境而走,已經脫離了過去心境脈絡的作品就不會再繼續下去,例如《無眠夜》中的瓷缸,自己目前已經不再繼續陶藝的創作,因此只有現下留存的舊作用於展示,留在私人機構手裡也是一件美事,郭淑珍有成立美術館的未來計畫,這些已絕版的「限量」作品就能被展示出來給大眾觀賞。但一些還有發揮空間的作品,鄭麗雲仍樂此不疲的尋求各種可塑性,明年春天她預計前往義大利駐村,會對當地不同的材質做一些研究考察,並在接下來的兩年,展開橫跨美洲和亞洲的大型國際巡迴展覽,在5個國家的知名美術館分享交流她的創作,歡迎與期待共襄饗宴這場世界盛會。
她的認真與堅持,從作品的小細節就可以看出;細木工製、自己繃的畫框以及從美國帶回來工作室研磨的純天然礦物顏料,這些小細節中展現出真功夫與心血。有時候,藝術家為了創作而大錢砸下去卻換來血本無歸;因此,鄭麗雲對郭淑珍愛護藝術家的用心感同身受,也分外珍惜。
她的認真與堅持,從作品的小細節就可以看出;細木工製、自己繃的畫框以及從美國帶回來工作室研磨的純天然礦物顏料,這些小細節中展現出真功夫與心血。有時候,藝術家為了創作而大錢砸下去卻換來血本無歸;因此,鄭麗雲對郭淑珍愛護藝術家的用心感同身受,也分外珍惜。
鄭麗雲《仲夏晨光V》,油彩蔴布,200×335cm,2019。(鄭麗雲工作室提供)
郭淑珍說自己喜歡的東西多元,因此想支持的藝術類別也多元不刻意,她的收藏跨及東尼.克雷格(Tony Cragg)、溫.德爾維(Wim Delvoye)、吉爾.德.貝蘭庫爾(Jules De Balincourt)、吉莉安.卡內基(Gillian Carnegie)、拉.菲伊.加尼(Ghani Rafiee List)、早川克己(Katsumi Hayakawa)、朱銘、葉竹盛、曾雍甯……等等橫跨各國籍與年齡,不為投資,只為自己喜歡。
在採訪時,兩人也經常說起很多事情都是一種「緣分」,很多事情隨緣而來隨緣而去,就像修復古宅,就像創作,就像收藏;兩位女士讓我們看到了堅持自己熱愛的志業與理念所成就的典範。
鄭麗雲《仲夏晨光VI》,油彩蔴布,162×130cm,2019。(鄭麗雲工作室提供)
鄭麗雲個展
展期:2019.10.07-12
地點:大院子
地址: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248巷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