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風景:謝英俊的四條路徑─未來文明的想像:部落、社區、永續
我們講社區總體營造與地方創生,背後想像的其實就是部落價值,想重新找回人跟人的關係。「永續」是其中主軸,並以美國綠黨的10...
向左走?向右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抉擇
由建築師倫.庫哈斯(Rem Koolhaas)與大衛.希艾萊特(David Gianotten)共同領導之OMA團隊所興...
側記「競圖之後」:打開「封閉式競圖」的公共性,反思評審與發包機制之下的標案心理學
為了打開國內各個大競圖機制的公共性,並創造公民參與檢視制度的空間,繼8月21日由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所主辦的「預...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風景:謝英俊的四條路徑─從「互為主體」到「參與式建築」
九二一大地震後,謝英俊與邵族部落一起重建家屋,謝英俊不僅主導募款建造,還堅持在此刻機械化的世界,仍然使用低科技的方法,對...
建築與權力
建築比短暫的政治現實應該更要有長遠的目光,過度急切的與之掛勾,經常是禍福難料的狀態。因此有智慧的應對時代,在直行與迂迴間...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風景:謝英俊的四條路徑─常民的建築
謝英俊和其它建築師最根本的差異,在於雖然使用工業化的建築方法,但是迴避對高科技與特殊材料的依賴,堅持單純化材料與施工的程...
藝術山丘上的感知雲:林洲民未竟的北美館擴建夢
擁有全國性知名度的建築師林洲民,投入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這是他卸下台北市都發局長後第一個大型統包工程案,結果事與願違,...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風景:謝英俊的四條路徑─美學
工業化如何跟人文、社區結合在一起?對西方來說房屋工業化已經太熟練,因而掉入死胡同。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現代主義談論的背...
環園空橋是特色,中山北路破口成敗筆:北美館擴建案,綠建築優等生郭英釗團隊怎麼輸了?
推動綠建築多年的郭英釗團隊,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中列名第二,鎩羽而歸,外界頗為驚訝。郭英釗團隊提案結合文化、自然與建築...
等比再現光之教堂:「挑戰—安藤忠雄展」巡迴展台北最終站,呈現半世紀的建築奮鬥思路
安藤忠雄認為,當建築邂逅大千世界的物象,因而喚起的各種對話,才有訴諸人類靈魂的力量。如何使這些對話更為激烈、內容更加豐盛...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