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

梵谷《停泊的船隻》以2.5億港元成交價締造亞洲拍賣新高紀錄,佳士得亞太區全新總部首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告捷
佳士得(Christie's)全新亞太區總部於今(26)日首度舉辦實體拍賣會,在晚間七點舉槌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透過「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重新勾勒臺灣藝術史的多元性與國際觀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以館藏的常玉作品與研究為基礎,再擴及至和常玉同期與之...
立體化常玉與臺灣藝術家的連結——陳貺怡談「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常玉(1895−1966)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刻與「瘋狂年代」的巴黎以及那些聚居於巴黎的藝術遊子們相遇,身處遠東的中國、日本...
【藝術CSI】鑑定制度的建立與挑戰:當代藝術市場中的盲區探索
鑑定和鑑價息息相關,都是藝術資產的核心,但矛盾的是,市場長期氛圍卻不利鑑定系統化推動,如買賣極不透明有礙權源檢查、專家證...
由文化資產角度探討文物再製的問題
隨著文化資產觀念的發展,文物複製成為了教育推廣、博物館倫理、法律的一部分。基於文化平等權、近用權、外交等理由,博物館常需...
為何Robert Fank跟常玉是好朋友?一個微觀的藝術史
法蘭克有一件作品《Nude (Marie) with Cat》,它看起來就像是常玉的裸女。我們顯然不能說法蘭克有一種中國...
立青文教基金會呼籲: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特展之常玉作品進行三項檢測
研究常玉的權威機構立青文教基金會呼籲,針對「倜儻筆墨」展出之常玉作品,應由具公信力之單位進行「風格分析」、「作品來源」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特展爭議,藝術界齊聲呼籲政府完善藝術品鑑定制度
在記者會中,文資學者蕭文杰與策展人胡永芬,更分析ATCT協會與該協會理事長歐陽健中的展出作品爭議細節與方法套路,呼籲政府...
我對「《人間福報》聲明啟事」與「美台古文物藝術及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交流協會」保留法律追訴權的回應——從我的〈「假」常玉與林風眠之名〉一文談起
針對人間福報的抗議聲明,如我早已言明,他們有必要究真。作品一旦公開展覽,很難不受檢驗與評斷。倘若涉及鑑別與究真一事,更是...
疑點重重的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特展「倜儻筆墨」:我們看到了什麼?
這一免費對公眾開放的展覽,一次性聚集常玉、林風眠、張大千、齊白石、吳冠中、徐悲鴻、潘玉良等近現代華人藝術大師作品、明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