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卓軍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7-2018:以史觀再述創作流變,全臺藝文館舍陸續啟用
綜觀此兩年,全臺重大藝文館舍接連啟用或進行翻修,顯見社會對展演空間的使用需求與品質優化益發重視。2017年,文化部將空軍...
台灣藝術季策展原創性獲國際肯定!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獲日本優良設計「GOOD DESIGN AWARD 2023 」金獎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獲得素有東方設計奧斯卡美譽的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
年度「當代性」的再偵測:第20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決選團團主席鄭慧華表示,今年也是台新獎邁入第20年,她也看著這個藝術獎項從創立到此刻,見證台灣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
重探歷史與當代調度:「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典禮側記與得獎作品短析
鄭慧華認為台新藝術獎幾乎是唯一不辭過程繁瑣的一個藝術獎項,由提名觀察人進行田調式地深入考察作為基準,至今累積了極為可觀的...
V-Touch展覽|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大南方」
籌策多年的該展所嘗試創發之「更具流動性與包容力的語境想像」,不只是在全球文化論述下,開闢出了南太平洋島鏈獨特的海洋視角,...
龔卓軍X林舜龍談燈節與藝術的交會:不僅是美術館的延伸,更是根莖化的在地實踐
臺灣各縣市每年舉辦的大小燈節,逐漸展現出豐富的藝術參與面貌,今年交通部舉辦的「2020臺灣燈會」與國美館的「2020臺灣...
交陪啟示錄:「近未來的交陪」策展團隊專訪
「研究型策展」早已不是新鮮事,然而,如何將研究型策展走向有機而深化的社群式策展,這個實踐的過程與方法,它所指向的完成性和...
災變下的社會參與藝術與記憶工程建構(一):港千尋x撒古流
備受藝文圈關注的空總文化實驗室,近期舉行對外系列座談「文化實驗.聚眾談 LabTalk #1」,首場以「社會參與藝術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