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行動

館舍開放與城市失落空間再現—藝術介入下「打開空間」的社會想像
日治時期作為臺灣初識現代性與「摩登生活」的起始,後來歷經政權更,遺留下來的建築資產,則在文資意識慢慢覺醒之際,慢慢地再利...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前國際南島藝術三年展時代」的策展機制與原住民當代藝術生產
高美館在2007 年至2009年開始推動「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畫」,對於前段所述的獨立策展人與部落原住民藝術家們之間的...
如何策劃一個以生態為主題的展覽?「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上」策展幕後
策展人馬丁・格曼認為「傳遞想法而非運輸展品」並不新鮮,尤其雙年展中更是頻繁出現,是否以此策展還是需要根據其展覽脈絡和情狀...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呂佩怡和吳牧青談2011-2020十年文化藝術現象回顧
2024年的現在,若我們再回頭去看這10年之間的藝術和社會運動消長的變化,是不是有被我們輕忽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當代的意...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1-2012: 街頭行動集結,市場品味輪轉
在1980年代的行動與運動方法之後,藝術如何找到與社會一起動員與集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麽,當時的藝術圈在討論藝術介入社會...
【專題】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
自2月2日至2月29日,典藏ARTouch將於每週一至週四,以8篇的篇幅帶來「回望當代:‘2011-2020 藝術大事記...
反抗藝術就是反抗藝術的周邊:fun進北美館的邊陲突襲
我覺得《邊城》,一個選擇藝術周邊進行挑戰的行動,或許反而比較切中問題的核心。那就是當代藝術本來就不再是一個藝術理念,而是...
李琴峰的《彼岸花盛開之島》:一篇小說裡暗示的另一篇小說需要翻譯
透過《彼岸花が咲く島》的語言設定與情節的呼應,李琴峰不只透過這樣的語言實驗探索她熱愛的日文,以及這個創作媒介背後蘊藏的日...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藝術-行動-社群」 高俊宏與陳界仁的做與不做
就高俊宏和陳界仁以影像或行動創作的場域,高俊宏在大豹社相關創作書寫計畫中並非是社群或場域中那個生火的人,大豹社事件以及其...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再會,從此離去, 但仍是條野狗:高俊宏專訪
高俊宏於同年底出版了新書《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細細梳理著自身與近年泰雅族後代的緊密互動關係,清楚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