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術史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7-2018:以史觀再述創作流變,全臺藝文館舍陸續啟用
綜觀此兩年,全臺重大藝文館舍接連啟用或進行翻修,顯見社會對展演空間的使用需求與品質優化益發重視。2017年,文化部將空軍...
【23/24】2024全球藝術展覽:臺灣
從2023年邁入2024年,本刊匯整了臺灣及全球重要的藝術展覽,即便許多展覽細節尚未發表,但仍然可以從中瞥見不同地區的...
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揭幕藍蔭鼎遺作展「台灣風情」
藍蔭鼎遺作展「台灣風情」於12月9日開幕,意味著宣布「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已經掃除所有障礙重新出發,雖是藍家人的一小步,...
西山無止,溥心畬的世界 異雲書屋「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展
2023年,是兩位20世紀藝術大師的特殊紀念週年。張大千逝世40週年、溥心畬逝世60週年,唯有一家臺灣畫廊為此舉辦紀念展...
「審慎樂觀」,史博館將在農曆年前開館: 專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
眾人對史博館的第一關心議題,也是史博館館長的第一任務—「開館」。對於許下「明年農曆年前」開館時間線,王長華表示「我的態度...
藏身民宅的臺灣前輩畫家壁畫:以春萌畫會為例
春萌畫會成立之際,嘉義地方代表有林玉山、徐清蓮、施玉山、朱芾亭、蒲添生,臺南方面則有潘春源、黃靜山、吳左泉、陳再添。其中...
詩媽?藝姐?李德和!
一個物從收藏、典藏、藝術品邁向藝術史,在排除與保留之間,觀者永遠只能看到選擇的結果,「選擇的邏輯」被隱藏了。矛盾的是,當...
作為雕塑的條件:看嘉美館「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
策展人許遠達以台灣雕塑家蒲添生的胸像,作為嘉義市立美術館「定神:蒲添生雕塑巨秩」的主軸有其重要意義。彼時,台灣美術環境一...
當「複調」形式成為動詞:「2023穿越新北—複調城市」系列公眾計畫
如果「複調」是一座城市所宣稱的多元主義樣貌,那我們是否能夠至少曾經感受過它們在空氣中的氣味、腳下泥土的觸感、味蕾中不習慣...
編織多層次交迭的台灣故事 「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展與新形態的館際合作
臺灣客家文化館開展,一檔名為「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的展覽將持續至今年五月底。與之相關的一條策展脈絡,可謂台灣館...
文章導覽
1
2
3
4
5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