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玉芳親自送來的邀請函,該基金會成立聯歡會於12月9日舉辦,拉開藍蔭鼎久違的彩色序幕,讓人開心不已。(編註:未對開放公眾)。
根據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於2023年8月23日公告,證實財團法人臺北市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正以一千萬元基金式設立登記,會址在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222號,成員包括董事長陳玉芳,董事為林許惠珍、林曼麗、陳立恒、陳郁秀、張孝明與藍和靖,其中,陳玉芳(1961-)是藍蔭鼎三子藍高精(1938-2016)遺孀,藍和靖(2003-)則為藍高精與陳玉芳的獨子,目前在歐洲念書。
為了藍蔭鼎藝術推展的正常化,陳玉芳一直勞心勞力,在夫婿藍高精七年前過世後,她銜悲忍痛,拉拔獨子藍和靖成長就學,一心想重振藍蔭鼎藝術風華,重整家業,活絡基金會,她廣結善緣,到處請益,讓藝文界對她印象深刻,口碑不錯。
「藍蔭鼎的畫作跟社會脫節太久了,鼎廬基金會一定要加快腳步,把長年的空白補上。」陳玉芳有感而發。
藍䕃鼎有九個子女,開枝散葉後,有的移居海外,有的已經凋零,後代各方對於藍蔭鼎身後事不易建立共識,尤其牽涉到遺產更為棘手。藍蔭鼎的遺產一是遺作,藍蔭鼎生前創作不懈,包含水彩與水墨作品不少;二是故居鼎廬,價值連城。台灣經濟從195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1980、1990年代股市匯市房地產飛漲,藝術市場跟著水漲船高,其中本土前輩畫家交易熱絡。據描述,知名本土畫家,只要繃上畫布,就有收藏家排隊預購。藍蔭鼎社會地位高、政商關係密切,他的畫作也是奇貨可居,聲名遠播。
多年前在藍蔭鼎遺產纏訟過程中,其中有1筆23幅作品,因曠日費時的官司進行中而悉數遭到凍結。因擔憂畫作在此過程中被不當存放,時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林曼麗,尊敬前輩畫家的心血,體恤畫作的珍貴性,不忍見到人為疏失傷及遺作,乃親赴法院辦理公證,讓作品得由北美館代為保管。北美館是公立專業美術館,恆溫、溫濕、完備保全防護下,讓遺作受到妥善保護。但沒想到,代為看管、一凍結就是廿多年,尤其家族官司持續進行,北美館角色也很尷尬,空有藍蔭鼎大批遺作,但連作研究、展覽都不能動用,反而成為棘手問題。
陳玉芳身為藍蔭鼎存世的二代家屬代表,除了按期繳納北美館代管費用,也全力張羅藍蔭鼎許多停擺延宕中的身後事。包括重新啓動財團法人鼎廬基金會,改組換新血,處理鼎廬故居的土地與建物產權,以及解凍存放中的遺作。
有別緻名稱「鼎廬」的藍蔭鼎故居,位於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緊鄰銘傳大學、士林夜市,鬧中取靜,人見人愛。「鼎廬」除了地理位置良好,還有許多歷史典故。根據文字工作者張益昇所寫的《藍蔭鼎生平事略》紀載,藍蔭鼎於1954年遊美返台後,深受國民政府歡迎,他的聲望到達頂點,當時不少國民黨黨政高層都曾到他的私塾學畫,包括前總統夫人蔣宋美齡女士。
根據台北地政雲資料,該戶建坪約108坪,土地坪數多達866坪,屋齡57年,去(2022)年12月,以總價近1億元成交。經查地籍謄本,目前持有人為張姓自然人,戶籍登記於信義區早期豪宅「華納花園」。陳玉芳在接受訪談時,證實藍蔭鼎故居「鼎廬」已賣出,扣除各種稅賦,餘額也已分配到相關的22位家屬手上。
鼎廬故居賣出,基金會重新成立,再來就是藍蔭鼎畫作的解凍,以及藝術推廣。陳玉芳表示都已在進行,但一步一步來。目前她急於昭告天下的是,藍家內部問題解決了,她要重新活絡基金會,找回人們對藍蔭鼎藝術風采與記憶。
精印的請帖中顯示,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聯歡會「台灣風情」於12月9日開幕,意味著宣布鼎廬基金會已經掃除所有障礙重新出發。雖是藍家人的一小步,卻是讓缺角的台灣美術史,回歸正常展演的一大步。根據陳玉芳的解釋,聯歡會現場展示共有37幅作品,包括15幅水彩、22幅水墨畫。
台大外文系畢業,專精文學又喜歡音樂的陳玉芳,在開幕時特別安排德弗札克(Dvorak,1841-1904)的《弦樂四重奏-美國,作品96》(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Op 96),將邀請政治、產業、藝文界的舊雨新知,共襄盛舉。
「台灣風情」展將以溫馨歡樂的氣氛分享「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重新成立的喜悅,以《庭院佳麗》作為展覽主視覺,傳達藍蔭鼎生前對台灣風土的款款風情,以及生活上的滿滿回憶。
《庭院佳麗》創作於1958年,是一個社會趨於平和,日漸昌盛的時代。畫中描繪蓊鬱翠綠的竹林裡座落著古色古香的建築,飛簷拱門紅瓦高牆,在夏日陣雨乍晴的天光掩映下,兩位儷人小心翼翼邁著纖足自拱門走到庭院,相互扶持裊娜地移動腳步走在雨後溼滑的石板地。竹篙綠䕃和陽光交映在高聳的白牆,顯著地佔據了畫面比例的一半,是畫作的主題,也展現出藍蔭鼎對光線及投影色調掌握的精準。
藍蔭鼎畫作特有的留白,可以讓光線在畫面上出現澄澈透晰、明亮鮮豔而溼濡的地面,也反映出周遭各種顏色,著色描摹逼真,地面瀰漫著驟雨積水,特別是濕地的深色倒影,和牆壁上的明亮光線對比,相映成趣,是幅繪畫技巧掌握精準,生動活潑充滿生活情趣的畫作。
陳玉芳同時表示,藍蔭鼎作品擅以靈活的人物互動在風景裡呈現情節,展現一種說故事的感覺給觀者帶來回憶的情懷,而他描寫風景時,非常在乎說故事的作者和聽故事的觀者必須站在同一高度,產生精神上的溝通,是種跨越時代的共感,那正是為他作品最珍貴的特色之一。
《雨中佳麗2》創作於1966年,在藍蔭鼎的理想認知裡,最推崇身著旗袍、婀娜多姿的女性所代表的典雅秀麗。該作品把風雨中瞻前顧後,既要迎風擋雨又要壓住風中翻飛的裙襬,穿著高跟鞋踩水的姿態生動地表達出來,逼真貼切又生動可愛。藍䕃鼎描繪的風景畫非常出色,其實,他的人物佈局也很突出,富有情節,充滿了戲劇性,是他的作品變得精彩的要素之一。奔走成列的仕女後方安排了一個雨中戴笠奔跑的工人,呼應前方的三、兩行人,是一個角色人物的對比,平衡構圖畫面,畫龍點睛,陳玉芳如數家珍。
話說藍蔭鼎,他是台灣知名水彩畫家,多次入選帝展及台展,曾經擔任中華電視公司董事長。1903年,藍蔭鼎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宜蘭羅東阿束社,父親藍欽為清代秀才。1914年,他自羅東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六年後,自1920年起,藍蔭鼎在羅東公學校(現羅東國小)擔任美術專員。1921年,藍蔭鼎與出生宜蘭頭城的吳玉霞結婚,他們育有五女四男,九名子女的負擔成為藍蔭鼎早年的壓力所在,卻也是溫柔包袱,在賢妻良母的枕邊人照顧下,家庭和樂融融。
日治時代晚期,藍蔭鼎曾改名「石川秀夫」。 1924年4月,日籍畫家石川欽一郎奉命赴宜蘭視察美術教育,在羅東發掘藍蔭鼎的繪畫天賦,即收為門徒,並推薦轉往臺北第一(今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第二高等女學校(已廢校)任教。石川欽一郎是水彩畫家,藍蔭鼎也以水彩為終生志業。1926年,藍蔭鼎參加日本最具權威的帝國美術展覽會,榮獲入選的殊榮。1929年藍蔭鼎作品《街頭》與陳澄波作品《早春》入選日本第十屆帝展。
藍蔭鼎以水彩畫為主要創作形式,默默參與美術活動,不引領風騷,不捲入運動,獨來獨往,一手闖出特有的水彩畫風,作品曾在日本、法國、英國、菲律賓、義大利、美國、泰國、新加坡展出,為台灣首位應邀訪美的藝術家。藍蔭鼎也曾任聯合國藝術委員、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委員。
延伸閱讀|未竟之役:從區域架構下眺望台灣戰後藝術
藍蔭鼎天賦異稟,創作功力頗強,深受肯定,又常逢貴人相助,除了畫藝亨通,仕途順遂,雖然他沒有出色學歷,卻獲聘為台北市第一、第二女高教師,後來又任職豐年出版,甚至接掌台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董事長,他在展現創意作畫的同時,也積極廣結人脈,打造崇高的社會地位。
怎奈天不假年,1979年2月4日凌晨3點31分,時任華視董事長的藍蔭鼎半夜心臟病發作,經家人發現,叫來救護車,緊急送往台北榮民總醫院,但到院前就已逝世,享年76歲。華視第四屆董事會立即召開第14次會議,推舉易勁秋(1918-2006)繼任董事長。至於藍蔭鼎摯愛的妻子藍吳玉霞,則在1987年過世,比夫婿多活了八年。
綜觀藍蔭鼎的風光一生,作品以台灣本土的農村美景為題材,有「謳歌快樂農村的水彩畫家」、「畫我故鄉的文化大使」之譽。藍蔭鼎以中國水墨畫精髓創造嶄新的水彩畫意境,被大量翻印成日曆、賀年卡、畫冊等印刷品,畫作廣為流傳。1951年,藍蔭鼎創辦《豐年半月刊》,希望利用發行刊物,教導和農民息息相關的知識,讓技術提升、生產力增加;至今仍在發行。 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他曾於台灣電視公司(台視)和中華電視台出任要職,曾任中華電視台董事長。
他在畫作之外的文學作品,以《宗教與藝術》、《藝術與人生》、《鼎廬小語》三本書最為知名;《鼎廬小語》中的一篇文章〈飲水思源〉,曾被收錄於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第19課,屬於選讀篇目。於1966年創作的著名作品《養鴨人家》,目前由英國劍橋美術館收藏。1962年日內瓦國際藝術年鑑推舉為「當代全世界25位最傑出藝術家」之一。1971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將他選入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
延伸閱讀|宜蘭美術館「藍蔭鼎、楊英風雙個展」——鄉村與農家的禮讚
藍蔭鼎是台灣美術史上的公認的「孤星」,但他對台灣土地的大愛,對藝術信仰的堅毅,都足堪表率。臺灣美術史學者謝里法在《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一書中形容藍蔭鼎為:雙腳踩的是鄉野的泥土,雙手沾的卻是社會最上層的光和彩。堅持,農村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生活。作為水彩畫大師,他眷念於家鄉的萬般景物,他始終堅持鄉土路線,把台灣豐富的顏容、真善美的內在,展露無遺。
喜見藍蔭鼎家族紛爭的落幕,「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重啓主導與話語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