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

當公共藝術成為一個在地事件:「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所拓展的「公共性」實踐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嘗試將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不再只局限於硬體的想像,而允許更多關於軟性、有機、群體、集合的各種可能性變動...
以雕塑在空間與材質之間尋求的共榮——胡棟民的雕塑美學
「我對於作品在空間的感受性有著自我的主張,作品所處的空間調性、戶外空間與植栽的關係、作品與人在空間的關係,都是我所關注的...
生生不息——與環境共榮的公共藝術,談水湳經貿園區公共藝術
水湳經貿園區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及北屯區交界,原為臺中水湳機場範圍,總開發面積達254公頃,全區以「智慧、低碳、創新」為發展...
【高森信男專欄】《在菲島三月》:席德進眼中的菲律賓藝壇
畫家席德進於1975年8月抵達菲律賓,並於當地待了約3個月。席德進藉此機會遊歷菲律賓多個地方及拜訪藝壇朋友,於隔年197...
2023英國利物浦雙年展: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受邀創作巨型陶壺雕塑
2023年英國知名當代視覺藝術盛會「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將於6月10日至9月17日在...
KICK OFF!新北市美術館階段性開放園區,邀民眾來共創、參與
座落於鶯歌區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的三鶯新生地,以「全民美術館」為核心出發,新美館關注全市藝文發展,致力串聯藝術與生活,實踐...
走讀作為形式 —當代藝術家的(非官方)文化路徑
走讀作為關鍵字,如何延伸本專題針對新類型公共藝術的提問?「走讀」肯定不因為新類型公共藝術的提出,才得以成為一種藝術形式,...
叫你的阿嬤來囉-藝術現實與現場的觀察芻議
如同藝評人黃海鳴所述,藝術家被賦予太多社會服務的使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各種活動,來振興當地的產業,如果這種需求是這麼...
假如藝術家是一隻海燕:黃奕捷、廖烜榛「燕子洞」的造景術
藝術家為何在原有的人權地景上進行一個龐大的造屋工程?又何以在藝術季之後、行動之後以搭建影像裝置形式置回到白盒子空間?本文...
當展覽成為一首琅琅上口的歌:C-LAB「限動進行曲」策展人黃彥穎,談孩童觀展動機的再創造
黃彥穎很希望能夠將觀看展覽這個限縮在藝術圈的習慣,擴大到讓一般孩童都能擁有習慣看展覽的身體,「如果我策劃展覽是可以創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