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書評】《為什麼非蒂芬妮藍不可》:那些關於色彩們的故事
《為什麼非蒂芬妮藍不可》一書的主角並非只是蒂芬妮藍,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類顏色。在十九世紀化學革命以前,顏色尚不...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8:悶.燒.噪.裂─社會潛規則下的流年悲喜劇
大流年,來自隔離與參與所摩擦出的噪音,在視覺文化領域以靜電式的發聲,幽微地比較了菌毒與人間之毒的爆裂威力。當「現實中的虛...
以自然為師: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談創作靈感
羅丹在1912年的《藝術》中表示,「對任何名副其實的藝術家來說,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麗的。」我從大自然中汲取的一個主要教訓...
【書評】《藝術評論的終結》:終結或目標
多數的藝評家選擇了獨立發生而不受干擾,這在從眾的時代無比困難,十分有價值。從概念上來說,藝術家可以選擇是否要質疑現況,但...
「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不是尋找終點,而是不斷進化的過程!
「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是個誤導之詞,因為這聽起來像是到達最後的終點,也暗示著當你找到屬於你的藝術家靈魂時,就達到最終的階...
臺灣八〇年代藝文發展史——他們因創作而不平凡的人生,拼湊出的是台灣半個世紀以來的文化風景與時代輪廓!
推薦選書:《凝視的身影:37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藝術創作》​。他們成長、藝術養成以及創作活躍的1980年代至今,...
藝術評論的相對性理論:文化相對論及其質疑
20 世紀早期的藝術家改變了我們對於藝術可能會是什麼的看法,拋棄了長久以來對於技法與「高」(high)或說純藝術/美術(...
「備戰即避戰」:張乾琦、郝明義談與文化人的責任感和共同想像
甫獲頒2022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殊榮,並以烏俄戰爭前線的圖文報導同時獲得「系列新聞攝影獎」肯定的影像創作者...
【小典藏│新鮮事】「Illustration Taipei 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在華山!將插畫創作變成一件件「禮.物」
「禮」 代表予人的心意,「物」 則是細節的體現。你想找到什麼樣的驚喜?國慶連假快來參加首屆「Illustration T...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石晉華:鉛筆就是我自己生命的縮影
所以說諸相皆空,人生一切皆是虛妄嗎?走筆的石晉華顯然並不全然這麼認為:「如果一枝筆,可以是一個人的一生,那麼在漫長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