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叫你的阿嬤來囉-藝術現實與現場的觀察芻議
如同藝評人黃海鳴所述,藝術家被賦予太多社會服務的使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各種活動,來振興當地的產業,如果這種需求是這麼...
環境美學:當代藝術與永續,環境美學對傳統審美領域的挑戰
環境參與的一個核心方面是多項感官品質察覺(the presence of sensory qualities)。傳統的藝...
愉悅的踰越:法蘭西斯.艾利斯的稚氣地緣政治遊戲
文化人類學家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通過其知名的著作《遊戲的人》(Homo Ludens)進行了一...
藝術始終存在—與凱文.艾伯許對談加密藝術的價值體系
長期關注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的觀念藝術家凱文.艾伯許(Kevin Abosch)總是以開創性的見解及創作,呈現對於加密藝...
從珊瑚到高山,一場向世界敞開的生態慶典:對談蓋爾迪納雙年展總監Doris Ghetta
蓋爾迪納雙年展(Biennale Gherdëina)成立於南提洛州(South Tyrol)的小鎮Val Garden...
多元、混雜與加速—從線上銷售平台Artsy的經驗,窺見一個混合型市場全貌
2022年九月,全球線上藝術品平台之翹楚Artsy公佈了年度市場洞察報告,以其強大的線上數據庫優勢,並透過對全球範圍內的...
策展的生態存有:兼論「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曾文溪為什麼有一千個名字?據策展團隊所說,傳統上,鄒族人並沒有給作為整體的曾文溪統一命名,只有不同氏族經營的不同河區。展...
蘭千山館的史前史:林柏壽與二十世紀台灣美術
2022年10月,國立故宮博物院重要寄存品「蘭千山館」文物將不再續約,歸還板橋林本源家族。這批文物原屬林家第五代林柏壽(...
「我雙魚,為什麼天蠍要恨我?」曾建穎個展「木與夜孰長」
若曾建穎個展以「木與夜孰長」為名,占星與筆墨,孰佔盡話鋒與畫風的預言與精準?孰又亙古地自由穿越?繼2020年「惡托邦」個...
2022巴塞爾全球藝術市場收藏調查釋出了些什麼訊息?
又到了年度審視各該年份藝術市場的第四季末。不意外地,由於2020至今年初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各產業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衝...
文章導覽
1
...
27
28
29
30
31
...
38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