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代,日本曾強而有力的主導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市場,當時日本進口藝術品的價值高達15億美金,佔據國際拍賣市場的40%。然而,隨著1980年代日本的經濟泡沫化,日本的藝術市場也隨之轟然倒塌,並隨著長期的景氣低靡,藝術市場亦有所萎縮。依據去年瑞士銀行與巴賽爾藝術展所提供的報告顯示,日本藝術市場的銷售額有81%來自於本地的藏家,充分顯示日本藝術市場依賴內需的現象。因此,我們採訪了小山登美夫畫廊(Tomio Koyama Gallery)畫廊主小山登美夫、nca | nichido contemporary art日動畫廊當代館總監岩瀬幸子(Sachiko Iwase)及ShugoArts的藝術總監石井美奈子(Ishii Minako),邀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對於日本藝術市場的觀察。

「東京現代」之影響
關於日本藝術市場較為封閉的現象,小山登美夫畫廊的畫廊主小山登美夫及日動畫廊當代館總監岩瀬幸子皆提到是因為語言不通而導致的封閉,但這樣的情況已經大幅改變,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及收藏家皆能夠用流暢的英語溝通,也能從網路平台上即時接收國際藝術界的最新訊息。而ShugoArts 藝術總監石井美奈子則認為日本的藝術市場相較於美國、中國和歐洲仍然較小,西方主導的藝術環境的複雜性和泡沫經濟時期的投機失敗,都直接或間接地促成了日本封閉的市場。
自2020年開始,日本政府企圖想改變低落的藝術市場,提出稅率改革的草案,使得國際畫廊進入日本時,可以避免預先支付 10% 的進口稅,讓金流周轉更為通順。今年七月的「東京現代藝術博覽會」(Tokyo Gendai)擾動了日本藝術市場,日本政府逐步鬆綁,讓國際藝廊可以不必事先支付稅額。石井美奈子認為這樣的博覽會刺激了日本國內的藝術市場,接觸國際藝廊的展售規格,可以讓日本國內的藝廊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小山登美夫則提到在日本能夠看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為日本藝術界帶來了啟發。東京現代作為交流平台,使他們也能藉由與各國畫廊、收藏家和策展人交流、分享彼此的藝術價值觀,而更了解自身的立足點。對日動畫廊來說,東京現代提供無法前往海外的日本收藏家接觸大量國際的優秀作品及符合全球標準的藝術博覽會的機會,除了刺激了日本藝術市場,也能將日本藝術家介紹給國際畫廊與收藏家。

日本藝術市場的多樣性
即便小山登美夫認為,以國家政策層面而言,相較韓國,日本政府未積極地針對藝術品的徵稅制度及整體藝術環境制定相對的法規。依據Artsy報導,日本2019年至2022年日本藝術市場透過年輕世代的推動,日本藝廊的銷售額提升28%。儘管在日本藝術市場似乎正奮力追趕香港與韓國,仍在起步階段,但是在日本藝術家的國際表現,卻屢創佳績。石井美奈子指出,儘管市場是一個很好衡量藝術家的指標,但藝術家的藝術成就絕不僅僅取決於此。而年輕的世代已然可以擺脫過去對於藝術作品的框架與限制,以嶄新的角度重新切入市場。除了面向國際,石井美奈子對於日本的收藏家也有獨特的見解。她認為日本的藏家會非常用心地研究他們喜歡的藝術家,他們長期支持自己喜歡的藝術家,並且日復一日地珍惜他們所收藏的作品。

現今日本藝術市場存在許多類型的作品,各不相同的美學觀點豐富了藝術的面貌,也使日本整體的欣賞與美學經驗的範圍正在不斷擴大。但讓小山登美夫擔憂的是,某些特定類型的藝術品,經常因為被當成短期投資標的而被過度關注,這無助於長期且穩健的藝術市場發展。另一方面,儘管日本國內市場小且缺乏藝術家可以活躍的舞台,但小山登美夫對於仍有許多日本藝術家能夠加入國際藝術市場競爭之列,而感到很自豪。這個發展趨勢除了能讓年輕藝術家展現自己的潛力,對於收藏家而言,也樂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走向國際。藉由積極地與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各個美術館、畫廊以及收藏家接觸,來持續擴大並提升人們的接受度和鑑賞力。
自1980年代至今,日本藝術市場發生多次的起伏與變化,從三位受訪者的觀察可見,即便外界認為日本藝術市場較為封閉,但年輕一代的日本藝術家及收藏家已在語言及各方面的能力上都與國際情勢密切連接。而國際型的藝術博覽會以及具有潛力的新興藝術家,更多的海外畫廊、策展人、收藏家認識日本藝術,也讓日本人見識國際畫廊與藝術家的發展方向與關注議題,為日本本地藝術市場注入許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