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漫漫長路25年!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工程動土,歷年追蹤報導統整與工程細節搶先看

漫漫長路25年!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工程動土,歷年追蹤報導統整與工程細節搶先看

Construction Breaks Ground on TFAM New Building

而從林曼麗前館長早年的倡議、林平前館長任內成功爭取、先期規劃與發包,到今天的動土,接棒迎向興建與未來擴建挑戰的現任館長王俊傑,回顧這25年來,北美館在歷經四任市長、六任館長後,新建典藏庫房終預計於2024年11月正式啟用。他特別感謝前兩位館長任內的努力與積累,而三位北美館館長在典禮後合影留念,意義非凡,除連繫起北美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其作為隸屬市府之二級單位,亦昭示之中藝術與現實社會的商議互動,乃至與官方的協商角力之間的理想、未竟、挑戰、調研與實現。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今(22)盛大舉行動土典禮,由臺北市長柯文哲親自出席主持典禮,宣告國內首座公辦公營美術館,即將邁入新紀元。邁向未來之餘,回望漫漫長路25年:從1996年時任北美館館長林曼麗,積極倡議典藏庫房籌劃擴建與「大美術館計畫」;1998年臺北市政黨輪替後胎死腹中;2018年3月,時任館長林平爭取成功,臺北市政府宣布啟動「臺北藝術園區—北美館擴建計畫」。今日典禮鏟落的沙土,可謂象徵藝術圈的殷殷期盼,在歷時的努力累積下終得落實,極具歷史與時代意義。

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今(22)盛大舉行動土祈福典禮。(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典藏庫房新建之必要與累積

北美館在新聞稿中指出,「開館逾38年以來,占館舍總面積不到8%的典藏庫房已趨近飽和,且空間規模與設備已不敷當前綜合保存、維護、研究等多元化的專業新需求。」北美館現任館長王俊傑今在典禮上細細分析,北美館現存超過5300件典藏品,涵括國寶級台灣前輩藝術家、國際藝術大師與台灣重要當代藝術家作品,卻僅在全館樓地板面積共23,000多平方公尺中,約占1,800平方公尺。不到8%的佔比,遠遠不及國際級美術館30%的常態。王俊傑重申,「典藏是美術館真正的精神與核心所在,如何保護、保存市民的保障非常重要,希望透過新的典藏庫房的建置,可以用新的科技將作品進行好的維護,並與國際接軌,符合當代典藏規範。」

北美館王俊傑館今在動土祈福典禮上簡介庫房新建緣由與展望。(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而從林曼麗前館長早年的倡議、林平前館長任內成功爭取、先期規劃與發包,到今天的動土,接棒迎向興建與未來擴建挑戰的現任館長王俊傑,回顧這25年來,北美館在歷經四任市長、六任館長後,新建典藏庫房終預計於2024年11月正式啟用。他特別感謝前兩位館長任內的努力與積累,而三位北美館館長在典禮後合影留念,意義非凡,除連繫起北美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其作為隸屬市府之二級單位,亦昭示之中藝術與現實社會的商議互動,乃至與官方的協商角力之間的理想、未竟、挑戰、調研與實現。

從林曼麗前館長(中)早年的倡議、林平前館長(左)的成功爭取、先期規劃與發包,到今天王俊傑館長(右)任內的動土,三位館長在典禮後合影留念,意義非凡。(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合影人員皆已實施防疫檢測及施打疫苗)

漫漫長路的最後一哩路

柯文哲市長今也憶及李登輝前總統曾經的訓勉,「40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不要想在四年內解決。」他認為要對此話多加句補充,相信現在不做,40年後問題還是一樣。他強調「一個偉大城市的進步,來自每天進步一點的積累」,並期待「新建庫房能夠成為保存臺灣現當代藝術最重要的所在,也讓北美館藝術園區成為臺灣的驕傲。」在他就任後,2015年9月首次造訪北美館,時任館長林平在導覽完當時展出之「台灣製造.製造台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後,主動向其提出完整的計畫表,爭取典藏庫房與空調修繕經費。柯文哲當天口頭允諾協助,並帶回市府研擬,展開了後續繁複的協調規劃程序。

柯文哲今回看計畫的起源,表示自己在2014年競選的「柯P新政」中,即提出新建北美二館動構想。而在該次參訪中,他欣見祖母老同學陳進的作品,也浸淫於自己最喜愛的郭雪湖《南街殷賑》中,轉頭進典藏庫房查看,卻驚覺設備嚴重不足,於是首先在2017年執行空調系統更換與內部機能改善工程,提升專業服務功能,同時規劃南進門入口的重塑,增進本館與美術公園、王大閎建築劇場之間的連結互動關係。

臺北市長柯文哲出席並主持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動土祈福典禮。(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文哲闡述,市府在評估選址後,考量典藏庫房基地座落於國定圓山考古遺址之敏感區,且瀕臨基隆河,故自2016年起林平前館長任內,陸續啟動先期規劃、專案管理與考古試掘等委託案,並因施工難度高,委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局施作;捷運局第一工程處(簡稱「一工處」)今也說明,去年5月處辦理發包、招標及評選作業,歷經一次流標後,同年8月再次招標,統包案由久年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益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張樞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合作之計畫提案獲選,造價10億7,357萬元,工期約900天,並已於去年9月17日開工,陸續完成了戶外雕塑遷移、原有樹木移植,以及臨時停車場工程、細部設計等前置作業,終能正式進行主體工程,預計在2023年3月5日竣工。

鳥瞰北美館與新建典藏庫房之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細節搶先看

北美館介紹,「本案以北美館停車場為基地,建築規模為地下二層,同時改造南進門及部分既有館舍空間,搭配現有庫房空間之運用,以期提供多元藏品更妥適的環境控制條件,與穩定、安全的照護。」而關於外界高度關注的工程細節,今捷運局在動土典禮上,也率先以簡報向外界細說分明,本刊在此帶讀者搶先掌握。

北市捷運局一工處王怡仁處長在典禮上簡報工程細節。(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一基地位於北美館本館東側,北臨基隆河,南接未來佔地約10.1萬平方公尺之「臺北藝術園區」。庫房佔地6,400餘平方公尺,含地下與地上各兩層,總計樓地板面積,包含各庫房、修復室、前置工作區、審議區等典藏庫房空間,以及貨梯、機房等公共服務空間,約為8,500餘平方公尺。而如外界所知,在臺北市政府「還人民公園」與「森林美術館」的願景下,典藏庫房本體主要隱入地下,為地上保留綠地面積與優化環境,同時顧及美術館典藏專業需求之機能與技術。

對此,北美館與捷運局補充道,「建築師張樞從典藏庫房本質出發,主張庫房作為美術館附屬專業服務設施,需以達成美術館典藏專業需求之機能與技術為首要目標,提出地下庫房的方案,務求地面開放空間最大化、建築量體最小化。地下結構具有天然減震與節能的優點,同時也與本館既有庫房整合,不僅位於同層且彼此相鄰,有益於安全管制與運送動線單純化,提升作業效率及管理方便性,大幅降低典藏及布展作業過程中的相關風險。」

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案獲選方案,本館入口東側景色之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新建典藏庫房地面層景觀設計之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捷運局今在典禮上進一步展示,地面層的機房區——包含水廂、冷氣、水塔等設施——將僅在6,400餘平方公尺的整體面積中,占地約530平方公尺,其餘皆留作植栽區、景觀區、道路、大客車停車場,以及最重要的市民活動休憩空間;至於地下層的部分,地下一樓將規劃為「典藏作業區」,連通本館,並初步分為九大區塊:前置作業區、非藏空間、修復室、典藏數位空間、靜置暫存區、除蟲室、審議區、機房區、警衛室。北美館介紹其中的亮點——新型態「非藏空間」,係「考量典藏作業作為博物館基石,卻不易被看見的特性」,以此「讓事前預約的研究者在參訪過程中看到藝術物件如何被保存,以及典藏之幕後工作,致力於當代文化資產保存的思維變革與社會教育。」

地下二樓則為典藏庫存的精華所在。捷運局報告,該層佔地4,037平方公尺,將設置四個庫房進行櫥櫃式典藏,大方向分別為:水彩、素描、水墨、書仿;工藝、雕塑;油畫、複合媒材;攝影、底片、影像媒體等,依各類不同之典藏物品特性,規劃專屬之典藏空間。北美館表示將「依據現代化庫房模式進行整體空間規劃,以漸進式分區分級控管,將作品之物與人分流,以此將易受外界大氣干擾的溫溼度波動降至最低,維持整體建築的恆溫恆濕平衡穩定。」

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案獲選方案,由基隆河方向鳥瞰之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案獲選方案之俯視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因北美館緊鄰基隆河,在關鍵的防洪、防水保護設計上,捷運局進一步細說道:首先在新生北路側路面,較1L+6.13公尺標準增高2公尺達8.35公尺;另將在卸貨區路口設置60公分防洪閘門,作為第二道防線;最後園區皆採1:50蟹齒波度,並在連續壁間留1公尺空間,供作維修人員進出使用與防水功能。後者將包圍整個基地,並輔以通風設備,保持庫房乾燥與恆溫、恆濕。

北美館另外也解說南進門改善工程部分:「隨著本館既有庫房與新庫房建築界面整併作業,北美館入口廣場東側的空間將設置寬約7.5公尺的公共走廊向南側延伸,為未來的藝術園區案預留整合的彈性,帶來更為順暢與便利的參觀動線。地面層除部分維持停車及供館方運作所需之卸載功能,將保留受保護樹木及既有大型喬木,搭配北美館既有建築語彙作景觀設計,錯落設置景觀亭、庭園、座椅區等,就近提供多樣的休憩選擇。」

北美館新建典藏庫房延伸北美館入口廣場東側空間,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案獲選方案,停車場景色之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美術館新紀元

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一案,含先期規劃與監工,總計以臺北市政府所編列總經費12.4億元新建,並獲文化部二期前瞻計畫合計2,920萬元補助。今天的動土,宣告該館將領頭全國館舍迎向新世代、邁入美術館新紀元。本刊也在近期推出「【專題】第二次美術館時代的契機與挑戰」匯集各界意見。柯文哲市長今天在典禮上總結道,「北美館作為全臺灣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歷經近40年的收藏,涵蓋日治時期以來臺灣美術史上重要之作、國內外具代表性藝術家的經典創作,以及反映當代議題的珍貴蒐藏等。透過設立新庫房,北美館樹立美術館典藏專業的典範,除了藏品周延的保存維護外,更將積極推動其研究運用與文物保存教育,為大家守護臺灣豐富的藝術資產。」

北美館預告,「下一階段也將逐步為囊括現當代藝術、跨領域展演映的北美館藝術園區,儲備新型態作品的蒐藏機制與研究動能。」在今年4月底北美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前記者會上,柯文哲也宣誓必將在他卸任前,完成北美館擴建計畫的工程發包。館長王俊傑今則表達,期待明年啟動發包評選,並在動土開工後,讓兩案整合併行。

在落實邁入新紀元後,更待眾人集力交流、激盪與監督。北美館將在接下來展開「擴建座談系列」, 自10月下旬首先推出「2021建築篇」,明年則接力推出「2022藝術篇」,分別「邀集建築界與藝術界人士進行專業交流,為北美館未來的擴張與升級提出願景」,共同「預見北美2.0」的「跨域.鏈結.未來」;本刊也將在10月31日舉辦「【論壇】二次美術館的時代來臨了嗎?從北美館增建新館談起」,敬邀各界共襄盛舉,一同想像、勾勒、擘劃、參與北美館與藝術園區的未來。

本案獲選團隊張樞建築師為臺北市柯文哲市長講解工程模型。(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擴建計畫」歷年追蹤報導統整|

2018年先期規劃

前後任館長深度訪談

進度追蹤與後續報導

童詠瑋( 52篇 )

藝評人、獨立編輯。關注橫跨視覺、表演、影像與數位藝術等領域。曾任《典藏ARTouch》編輯、絕對空間展場經理,參與《Fa電影欣賞》、《藝術觀點ACT》執行編輯,書寫另也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臺灣數位藝術網》、《放映週報》等平台。紀錄片研究論文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現主要研究旨趣為影像理論、左翼文藝、媒介研究、媒體行動主義等。E-mail: tungyungwei@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