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大美術館」計畫再現?

「大美術館」計畫再現?

1997到2000年間,時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林曼麗,於任內投注相當大的心力擘劃「大美術館」計畫。當時市府全…
1997到2000年間,時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林曼麗,於任內投注相當大的心力擘劃「大美術館」計畫。當時市府全力授權館方籌備此計畫,從地域上企圖形成從中山北路到長安東西路的美術館園區,定位上跨越近代、現代到當代的全方位企圖,然此計畫隨著政黨輪替,戛然而止,也成為台北未盡的文化願景之一。
然今日這個過去的文化願景露出被實現的曙光。在北美館邁向35周年之際,台北市政府率都市發展局、文化局與北美館團隊,共同宣布為提升首都美術館功能與高度,將啟動「台北當代藝術園區與北美術館擴建計畫。」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攝影/陳泳任,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欽榮:推進首都的藝術格局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北美館於1983年設立,為全國首座美術館,至今館齡已屆滿35歲,為提升首都美術館之功能,回應市民與藝術圈的引頸期盼,將規劃一處跨世代、跨領域的首都藝文綠帶園區。「這個計畫應該不只是北美館新館的興建,應該是廣思整個園區土地再利用的同時,要積極考慮北美館下一個30年應該以如何的面貌繼續前進?」除期許藝術園區開始邁向作為亞洲重要的當代藝術樞紐外,副市長也表達此計畫與目前進行的「大同再生」、「北區門戶計畫」間的關連性。「藝術園區不會是孤島,會連接北區與西區的門戶計畫,會是台北日後都市規劃的關鍵,讓台北城市產生新的空間結構,最後連接松山機場的搬遷,有預示的作用,之後機場可能會成為台北最重要的森林公園。」他也強調此園區的基底是當代藝術,新館的樓地板面積(48,000平方公尺)會是本館(24,169平方公尺)的兩倍大,希望藉此推進首都的藝術格局與高度。
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攝影/陳泳任,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鍾永豐:北美館下一個30年該何去何從?
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表示今天絕對是北美館歷史性的一天,因為美術館的擴建計畫終於要啟動,這個計畫在歷經台北市議會的指教與期待,與跨局會的資源整合下,終能開始實踐。他強調新的美術館必須和既有美術館的人事、館藏等資源,是相互加乘與支援的,且是為了展望北美館未來30年的發展,新館與園區將以台灣藝術史及當代藝術生態為發展據點,向外連結新生園區多樣的自然生態、圓山園區豐富的人文歷史及大龍峒一帶濃厚的庶民文化,這些區域的串聯將形成多元的衛星群藝術園區。此園區也為了重整經提升後花博園區之空間機能,在藝術生態、市民美學、城市歷史等多面向的發展過程中,達成跨域(cross)、連結(Link)、未來性(next)等多層次的目標。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攝影/陳泳任,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平:不只照亮我們的歷史,更照亮我們的未來
北美館館長林平也對於此計畫表達高度肯定,「一個首都的美術館與藝術園區確實該有這樣的光彩,不只是照亮我們的歷史,更是照亮我們的未來。」她更說明北美館的歷史與資源累積,不只是台灣最早的現當代美術館,也是最早投入經典藝術史收藏的藝文單位,近年累積國際化與全球社群連結的深度,館內研究人員專業比例也是全國藝文機構最高。「北美館在林曼麗擔任館長的時期就有這樣的夢想,等了20年終於有再次實現的可能,感謝市府具有這樣的文化視野,我也很驕傲地說,我們準備好了!」
她亦列數北美館近年所執行的計畫,包括展演、建築實驗等,「這些計畫創造很多市民的參與,也體驗到一個美好而特殊的空間,讓藝術和人民、社會的關係被重新思考,北美館是有意識的要把這個關係拉近。」
她說明園區內本館將持續成為近現代藝術重鎮,並致力於呈現台灣藝術史相關的常設展呈。新館則作為當代藝術生產、美感教育平台之用,希望能致力呈現新媒體的展演、跨域實驗的場域和教育推廣的整合。而文化園區與綠帶則會被賦予更強化的藝術功能、公民論壇與休憩之用。
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攝影/陳泳任,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洲民:把公園還給人民
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強調,藝術園區的重點首先會移除目前風味館和舞蝶館的臨時建物,來作為新館闢建的基地,但他也強調會維持公園用地,並不改變都市計畫原來的設置。「這是原址建綠地,容積率是做這個規畫的第一考量,所以維持建蔽率是首要的,但這也將會主導未來建築物的個性。」未來新館的建築主體以地下為主,硬體上再覆蓋以公園綠地。「所以這個當代藝術園區,未來大家找得到的不是偉大的建築而是偉大的公園!」也呼應目前市府仍在規劃階段的「台北2050願景計畫」之中,將松山機場遷移,機場現址改為中央森林公園的規畫。
台北當代藝術園區將於今年完成前期規畫,預計投入53億經費,在2019年開始營造統包工程,預計2022年完工,並於2023年開始營運。
台北當代藝術園區鳥瞰示意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相關報導
後花博時代的文化治理:林平細說「台北藝術園區—北美館擴建計畫」緣起
台北藝術園區案進行式:林平談「北美館擴建案」軟體如何先行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