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是攝影界引頸企盼的盛事,首檔國際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A Handful of Dust: from the Cosmic to the Domestic)由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展覽企劃總監、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劃。展覽正式開展前,亦公布3月24日將舉行試營運記者會; 4月19日的開館典禮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將正式對外服務。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致詞時表示,現由國美館統籌執行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是臺灣首座以攝影與影像藝術的「研究、典藏、展示、推廣」為宗旨的國家級機構。我們期望以國內外的典藏研究、主題策劃展覽,顯示攝影廣闊的面向。「塵與時」展覽以西方的攝影、藝術和時代脈絡為主題,但它對攝影的功能、角色,以及影像之於人類集體文化之重要性的思索,亦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期待深化探討的重要議題。
攝影中心幕後重要推動者暨攝影家全會華表示,攝影中心是攝影家的家,這個家盼了將近快20年,雞蛋終於快要孵出小雞,雖然目前這是初步的空間,但未來台灣其他地點還有可能有其他空間會興建相關的攝影中心。台灣需要一個能保存攝影作品,並集結在完整的美術場館。他回憶第一次開會攝影中心的籌備會議,時任文化局長李永萍也於現場開會,當中包括攝影師莊靈積極聯繫,到鄭麗君前部長確定宣布現址開工。攝影中心設立對攝影界來說是相當重要,首先就是攝影資料的齊全,未來是包括國外的學者專家要尋找台灣的影像和歷史都必須要造訪的地方。攝影中心是第一步,也是台灣攝影界最大的一步,台灣第一個攝影中心,也將變成代表台灣最重要的攝影中心。
參與籌備過程甚深的攝影家侯淑姿則認為,攝影中心成立是台灣攝影文化發展新的里程碑。她認為影像文化和攝影文化,在當代比我們閱聽讀寫的影響力還更大,因此攝影中心成立是別具意義的。她強調攝影文化在台灣很長時間不太受到重視,是學術的邊陲地帶,攝影中心的成立過程包括1994年在第四屆台北攝影節,正式呼籲政府成立攝影專職的機構開始,近30年後攝影文化中心才成立,是攝影界經過漫長時間的努力。侯淑姿也表示2014至2018年由台博籌備攝影文化中心期間,包括處理攝影文化資源的調查計畫,首要進行全島普查現有攝影的資產,還有攝影產業的調查,在這些研究計畫的基礎下逐步成形。目前攝影中心也負有搶救攝影文化資產的任務,目前也收藏一萬多件的攝影藏品。收藏主軸包括第一個台灣攝影發展,以及台灣歷史發展圖像等,都是藏品的重點方向。Lightbox 攝影圖書室負責人曹良賓也表示,非常期盼這個保存重要的國內外攝影文化資產的機構成立,提供給有志發展攝影事業的相關創作者,一個可以期盼、吸收養分的所在。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期間,將同時推出以19至20世紀中期典藏品為主軸的主題展「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介紹場館建築歷史的常設展「跨.交.通」。臺北館試營運期間從3月25日起至4月18日止,民眾可透過線上登記方式預約參觀,線上預約將於3月10日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