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社會的代幣模型如何走向「公益」:FAB DAO《百岳計畫》的未來社會行動
當加密貨幣面臨巨大熊市的嚴冬考驗,其實反而有一股力量更聚焦探討NFT或加密貨幣世界中基於某些善意的出發點,所創造出的多元...
永難撫平的天倫傷痕:記塗鴉大師巴斯奇亞紐約大展「國王的喜悅」
綜觀巴斯奇亞一生的創作,以壓克力、彩色油畫棒、彩色蠟筆、紙本拼貼等系列作品,獨樹一格,是與藝術史碰撞中的集大成之作。他的...
美術館自媒體之力:移動的廣波如何透過聲音「二創」嘉美館?
作為國內最早啟動podcast計畫的美術館,嘉美館自2020年開館以來,便持續以「藝術廣播計畫」Podcast作為機構自...
小本的?大本的?台灣多元性別文本的「尺幅」與對應的史觀想像
本文試著將近年台灣史中的多元性別研究、西方女性主義者重塑藝術史觀經驗與當代台灣藝術作品中蘊含的「微觀」或「鉅觀」想像,談...
「預見北美2.0」和「競圖之後」兩論壇後,建築界和藝術界應談而未談的相敬如「冰」現象
建築界和藝術界在大美術館興建時代裡,對話顯然是相對欠缺的,頻率與投緣相對不足。「X-Site」是打開了北美館作為新銳建築...
台豐球場「茶屋」、「門房」完成,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啓航
台豐球場的茶屋與門房,是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的最後兩塊拼圖。拼圖完成,準備啓航,靜待疫情控制後,乘風再起。形塑企業...
藝術行政的空缺?在那些藝術事件裡的關鍵角色
本文所提案例,如果直接放諸法條規章判準,若非一翻兩瞪眼,就是進入法律攻防的資本戰,也可能可以有事後諸葛式的標準答案,但要...
從威尼斯到柏林和卡塞爾: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藝術圖景
原訂2021年舉辦、因疫情延後一年登場的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緊接著六月在德國柏林和卡塞爾依序揭幕的第12屆柏林雙年展和...
這師資名單太夢幻!60年前的史博館「美術研究班」
(本文摘錄改寫自《歷史文物》314期封面故事)一甲子前,史博館與中國畫學會於1963 年至1992 年間,在史博館地下室...
藝術文體的當代變異與觀察
當代的「藝術文體」時常可見把各種目標混在一起,我們既要概述作品,又要闡述作者心情與動機,然後還要與作品發生一種有機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