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的政治與歷史情境(二)
時隔20年,再讀杜正勝先生學術本色的鏗鏘言論,也讓我們期待蔡總統及其官員,更審慎地確立故宮博物館在政府組織中的最適切歸屬...
故宮博物院的政治與歷史情境(一)
2000年,民進黨終結了國民黨在臺灣長達50年的專政;於此之後,該黨執政時期,「故宮博物院」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成為話題。
以吟遊的插畫讀透土地的淵博─專訪種籽設計的森林品牌工法
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提到,在與林務局合作前,其實種籽設計非常少與公部門合作,但確定與林務局合作的初始,她即是將林務局當一個...
別無選擇,本当に?─2020台北獎觀察
正如文章開頭伊索寓言的難題,此屆台北獎對於觀眾來說,目睹了以台灣藝術家感知,與形塑的經濟難題。
水的素描:從羅尼.霍恩的冰島到王綺穗的水滴
「客體導向本體論」將「物」置於「存在」的中心,每個物都是平等的,並沒有某樣東西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當代思想中,若從科學自然...
讓社區美術館化,李靜敏在桃園打造「襲園」清水模建築
藝術是最寶貴的資產,可以擺脫世間所有羈絆,是精神上的。就像取名為「襲園美術館」一樣,增添個人與社區的幸福愉悅感。
死於水中的亞洲女人:解讀藍可兒《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事件》的陰性觀點建構
不論是亞裔或美籍,事實上更能同理故事中的女性遭遇,而有近似於自身角色帶入的探索與想像。
(後)疫情時代新的近身關係,從「思辨之夜」看向全球未來
2021年,法國思辨之夜以「Proches 」(近身)為題,同時延續前幾屆思辨之夜的主題——2018年「讓想像力奪權」、...
台灣城市策展趨勢回探:以「南方以南」和「浪漫台三線」為例
當我們以城市策展趨勢重探以下兩檔展覽:2018年舉辦的「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和2019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或許可...
在南方,乘著生命與碎片啟航:「論述之後—在地書寫與平台實踐」論壇側記
台灣的當代藝術圈,近年吹起了一股「南方熱」。在當下對南方與藝術的熱度中,評論能扮演什麼積極的角色,進而去深化「南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