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萬年站的下一站?遁逃出的中間景觀——評李承亮「猩的展」裡的藝術創造
「猩的展」不僅僅是李承亮在非日常經驗的駐村、登山下所岔出的創作支線,也可以視為李承亮在不同框架逃離下衍伸出積極性的藝術創...
身體可以擺脫頭顱嗎?評破空間的《廣場》
不同於過往於戲曲中心裡頭上演的新編、改良戲曲或跨劇種文本,傳統的戲曲形式,在這個難以區分舞台與觀眾席的方形表演空間裡可說...
吳耿禎,手把手:自文化集體性中解放的手藝與重構
吳耿禎這雙手,剪紙已剪了二十年。今年他與尊彩藝術中心合作,回到家鄉的臺南市美術館舉辦個展「剪花人 土象星」,又像是對自己...
虎關師鍊與禪僧的美術──大和文華館「禪宗之美」特展
在「禪宗之美」特別企劃展中,主要展示了大和文華館、公益財團法人諸戶財團以及正木美術館的特別展品。展覽以墨蹟和頂相為中心,...
立體化常玉與臺灣藝術家的連結——陳貺怡談「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常玉(1895−1966)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刻與「瘋狂年代」的巴黎以及那些聚居於巴黎的藝術遊子們相遇,身處遠東的中國、日本...
當盜墓人都穿越愛上奇美拉:艾莉絲.羅爾瓦雀《盜墓奇美拉》、路易吉.貝爾特拉姆「LA HUACA PLEURE 瓦卡哭泣」
在「巫醫」、「薩滿」實踐近年成為不少藝術家的重點參照之際,如去(2023)年底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回顧展「艾莉絲.羅爾瓦...
「繪畫中的繪畫性」論陳聖頌的繪畫2004—2024
以「繪畫中的繪畫」為研究與展題,是藝術家陳聖頌自2004年起,重新回歸繪畫、重新與土地建立關係後至今20年的繪畫創作研究...
影像作為非典型敘事的共犯——蔡咅璟「帝國的標本」無法展示之必要
我們可以說蔡咅璟保留了一段觀眾無法直視主體的距離,而這個距離正是藝術家得以施力之處,包含透過靈通、動態捕捉技術、影像模型...
當文博會結束後,我們需要怎樣的在地文化場域?
2024臺灣文博會已於9月1號圓滿落幕,根據文化部的相關新聞指出,今年包含文博會主展場大臺南會展中心、臺南市321巷藝術...
中秋夜跟著紫式部去旅行:從《源氏物語》的誕生打造傳說、信仰與文化結合的追月漫遊
歷來配合大河劇的播出,於故事場景相關地方自治體設立大河劇館(大河ドラマ館),盼藉影視推動聖地巡禮熱潮,促進文化行銷與觀光...